京津冀协同发展的8个关键词
京津冀三省市近期分别审议通过本地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三地新的功能定位随之明确。在此基础上,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也日渐清晰,即优化首都核心功能,强化京津双城联动,通过提升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京津冀协同发展有8个关键词,小编为你一一盘点。 关键词一:核心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关键词二:定位 京津冀三地的具体功能定位: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河北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关键词三:人口 疏解北京人口2020年北京人口不超2300万 北京今年提出了新的人口调控目标,即2020年控制在2300万以内。北京实现这一目标虽然难度不小,但只要严格疏解存量,继续新增并扩大疏解的业态范围,达成这一目标还是有希望的。 关键词四:交通 将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需先行。北京市交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目前,三地交通一体化的规划还在编制,根据初步规划,到2020年,将着力打造京津冀“一环六放射二航五港”的交通一体化体系。 “一环”即首都经济圈环京高速走廊。“六放射”是指以北京为中心向六个方向放射的运输通道,分别是西北的京张方向、正东的京唐秦方向、东北的京承方向、东南的京津方向、正南的京开和新机场方向、西南的京石方向的高速路。“二航”是指首都国际机场和新建的北京新机场。“五港”是秦皇岛港、唐山港、曹妃甸港、天津港和黄骅港。 另外,到2020年,将形成京津冀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和主要城市3小时公路交通圈,9500公里的铁路网和主要城市1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 按照北京轨道交通2020年规划,将建成途经三河、燕郊的平谷线,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认为,这是条真正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线路。另外,燕郊至北京站的铁路线已开通,也是轨道上一体化的尝试。据了解,目前三地主管部门形成一致,将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包括干线高铁、城际铁路、区域快线以及城市地铁系统四个层面。 在公路建设方面,北京与津冀两地的交界地带共有30多条“断头路”,目前已经确定其中的10条要完成对接。其中,两条与天津对接,8条与河北对接。在航空方面,天津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曾表示,希望能将首都机场部分航空线路转至天津,拉动天津港口及航空的同步发展。 另外,有关京津冀公交一卡通行的工作也在推动,三地政府部门已经形成共识,但未来是推出京津冀新卡,还是统一使用北京的市政一卡通还未确定。 关键词五:环境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率先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对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以大气污染为例,京津冀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其他方面生态改善的任务也较重,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工业布局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很大的牵动作用。 关键词六:产业转移 各类批发市场启动外迁 去年底以来,北京市决定对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和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动员搬迁。 在央企外迁方面,北京亦有疏解空间。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学会会长杨开忠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一些对国际经济有影响力、控制力的央企总部外,可以适度迁移部分央企。政府力量对产业转移起着引导和协调的作用,但政府过度干预,往往会产生负效应。一定要以市场为主导,切忌太理想化。一位天津的官员也曾表示,一些非关键性、局级央企的总部没有必要都放在北京,如果中央决策迁走20家央企总部,至少可以为北京减少50万人。 关键词七:北京行政副中心——通州 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主要发挥两大作用: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带动区域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贯彻意见中,有一句话很关键:“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 关键词八:资源配置 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最大障碍 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了人口、产业及功能在区域内的合理布局,是导致特大城市人口过于膨胀、中小城市吸纳力不足、难以形成多中心城镇格局的重要原因。从更深层次来看,京津冀公共资源配置不均等,是由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差距过大造成的。北京、天津为中央直辖市,经济发达,财力雄厚,政府有较强的能力供应公共服务,而河北经济实力较弱,财力不足。公共资源配置与现有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直接相关,与地方间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完善有关。 |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