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银行业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贷款余额逾5000亿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河北省银行业监管部门充分发挥监管导向作用,主动谋划、科学引领,积极推动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截至2015年6月末,全省银行业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贷款余额达到5114.33亿元,比年初增长496.82亿元,增幅10.76%。这是记者从河北银监局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日前,河北银监局出台了《关于促进银行业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了信贷倾斜、金融服务对接等多项要求,强化了监管部门的政策引领。该局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调研等多种形式,及时掌握银行业机构金融支持协同发展动态,了解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机构持续做好金融服务。结合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及省委、省政府相关贯彻落实意见,2015年6月,印发了上述指导意见,推动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把握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发挥银行业资金及产品创新优势,促进京津冀三地在交通一体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和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与此同时,我省还建立了银行业信贷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情况统计制度,跟踪监测金融服务进展。为及时掌握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持情况,做到底数清、数据准、情况明,今年3月,河北银监局探索建立了银行业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统计制度,要求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季度报告对协同发展的信贷支持情况、工作措施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省金融办、河北银监局等银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管引领之下,特别是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冀企“走出去”的历史机遇,我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纷纷积极行动起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发展经营模式。如华夏银行推出了具有网点服务、费用优惠、财富管理、贵宾服务、贷款融资、集团用卡和支付便利七位一体的京津冀三地协同卡,大大提高了京津冀三地客户的用卡体验。中国银行采用“投资+金融”模式,支持冀东发展南非投资建厂;采用“贸易+金融”模式,支持河钢集团扩大产品销售;探索“并购+金融”模式,支持中信戴卡开展海外并购;探索“工程+金融”模式,支持秦冶重工承包工程等。上述改革创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了服务实体经济和提升银行效益的双赢。 |
关键词:银行业,京津冀发展,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