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

[血印•寻访]巨鹿老人左宝珍:传火于薪 矢志不渝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王培炎 石柳月 张明皓 2015-08-21 08:24:5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血印》大型专题报道之六十八

 

左宝珍筹资百万元修建的“爱华翰苑碑林”。

左宝珍筹资百万元修建的“爱华翰苑碑林”。长城网 吕晓红 摄

左宝珍向记者讲抗日故事

左宝珍向记者讲抗日故事。长城网 吕晓红 摄

  长城网8月20日讯(记者 王培炎 石柳月 张明皓)“将军莫唱大刀头,沦陷山河寸寸收。勒马太行烟雾外,伊谁与我赋同仇。”这是叶剑英在抗日战争中和朱德《出太行》的七绝,这首诗如今被邢台巨鹿退休老人左宝珍镌刻在自建的“爱华翰苑碑林”内,站在碑前,听着老人讲述背后的抗战情怀,也把我们又带回那段峥嵘岁月。

  “叶剑英这首奉和诗,用生动的笔触刻画了一位横刀立马于太行战火硝烟之中的抗日将领形象,坚持抗战到底,决心收复沦陷的祖国山河,寸土不让,表现了同仇敌忾的坚强意志。”左宝珍老人动情地说。

  近日,“血印”——河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长城网特别报道组来到邢台巨鹿县,走近左宝珍老人,倾听他传火于薪、矢志不渝地致力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故事。

  一张清癯的面庞,一头如雪的白发,一身简朴的衣着……眼前这位老人,正是今年85岁的左宝珍,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他呕心沥血,戮力担当,倾尽家资,建成了“爱华翰苑碑林”。2003年10月,坐落在巨鹿县魏征公园,总投资100余万元、树碑238方、收藏古石古碑86块的“爱华翰苑碑林”正式落成,对外开放。

  一边漫步在碑林中,一边轻抚碑林上的字,左宝珍老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爱国主义主题是永恒不变,花岗岩石可万年不朽,把民族英雄、抗日名将等经典诗句刻在碑上,长久保存,呼吁青少年铭记历史,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缘于左宝珍不同寻常的家庭背景。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抗战时期,左宝珍全家12口人,共赴国难,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的爷爷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八路军和抗日工作人员,被誉为爱国老人;他的父亲早在1933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党支部书记、区委委员等职,长期从事着地下抗日救亡活动;他的姑姑原名左若琳,抗战爆发后,更名左爱国,并勇敢地承担起村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的重担;他的大伯父为八路军当向导,在北陈庄村被日军炸弹将脸部炸成重伤。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左宝珍,从小就在心里坚定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年仅七岁的他就拿起红缨枪加入了抗日儿童团,由于工作积极在当时被评为“模范团员”。在老人家里,一直珍藏着一把钢刀,是他在儿童团站岗时佩戴的,一直跟随着他。还有件是一盏马灯,左宝珍说,爷爷时就用,救了不少抗日战士,这两件物品与抗日战争相关,“爱国不能变”。

  左老喜爱看书,对古典文化也十分钟爱,凭着一种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十余年来,他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和影像资料,其中书籍2000余本,光盘500余张,都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总说要好好教育下一代,可是光口头上说是不够的,有了这些书籍和影像资料,就可以让青少年更加真实地体会到什么是祖国,什么是爱国。”左宝珍老人说,书籍、影像、展板可视性强,更适合青少年接受,更容易入脑、入心。据悉,这些价值10余万元的收藏,是他多年从全国各地购买的“宝贝”。

  2015年初春,85岁的左宝珍决定在自己家中开办新的思想道德教育场所——“爱华传薪苑”,将自己多年从全国各地购买、收集的爱国书籍、图片、光盘、领袖瓷像、像章和抗战时期日军武器仿制品进行公开展览,供群众免费参观学习。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从花甲之年起,志在“传薪播火”的左宝珍建设“爱华翰苑碑林”,筹建“爱华传薪苑”,收集古碑古石……以不同的方式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还要在院子里安放30方石碑,碑文内容重点展现中国国家领袖、民族英雄、文人雅士和妇女儿童的书法精品……”左宝珍老人说,他还有一个未圆之梦,就是在“爱华翰苑碑林”旁建个博物馆,用图片等直观的形式教育下代。目前,老人已投资数万元,精心制作了展板100块,内容包括民族英雄、抗日将领的人物图像和事迹简介,以及日军屠杀我国同胞的暴行和各种爱国宣传图片等。

关键词:血印,左宝珍,邢台巨鹿

责任编辑:纪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