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长城网>>河北频道>>专题库>>专题新闻

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成长之路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刘萍 2015-09-25 14:12:4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又是一年菊花黄,又是一年丰收季。两年一届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简称吴桥杂技节)的脚步,悄然临近。9月29日,世界杂技艺术之花将再次盛开在河北大地。

  回首28年的成长历程,吴桥杂技节坚持不断创新的理念,使中国杂技这朵盛开了近3000年的古老艺术之花,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历经14届的发展,吴桥杂技节从一个国际性杂坛盛会发展成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完成了从单一赛事向多元融合发展的杂技产业的华丽转身。一路走来,它始终坚持“亲民、惠民、乐民”的宗旨,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大众的节日”“百姓杂技嘉年华”,成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永不落幕的杂技节”。

  从杂技赛场到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

  今年年初,吴桥杂技节荣获第11届中国会展业年度大奖——“2014年度中国十佳品牌节庆活动”,与上海国际艺术节、青岛啤酒节、洛阳牡丹文化节等一起入选。2005年,它曾被国际节庆协会评选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

  一个以小小的吴桥县命名的杂技节,何以成为享誉全国和世界的文化品牌?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认为,除去其拥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届杂技节组委会主任、中国杂协主席边发吉坦言,“任何艺术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吴桥杂技节亦是如此。”自从1987年首届吴桥杂技节开幕以来,回顾28年的发展历史,创新思维成为杂技艺术之花长盛不衰的一大秘诀。

  没有思想的解放,人就无法想到自己未来的舞台究竟有多大。吴桥杂技节的创办者们不断进行思维创新与超越。

  1989年第2届吴桥杂技节开幕当天,在记者招待会上,原省委副书记、时任杂技节组委会成员的李文珊明确提出:“要逐步使石家庄成为国际杂技比赛的第三赛场”的目标。在这种新思维指导下,吴桥杂技节开始一步步向着国际化迈进。

  本届吴桥杂技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李新杰称,从参赛节目的遴选到高水平评委的邀请,再到杂技场馆的建设等等,吴桥杂技节都向世界标准看齐。参赛国家逐届递增,从第1届的7个增加到如今的20多个,国外参赛节目数量也由第1届的8个增加到现在的20多个,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五大洲的世界杂技强国纷纷参与。

  在第5届杂技节上,当时的哈萨克斯坦国家大马戏院院长哈立克先生意味深长地说,“如果要评比杂技大赛场的话,中国河北的吴桥杂技节至少可排在世界第三位。”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秘书长安格娜则毫不吝啬地宣称——“吴桥杂技节达到了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的水平”。第6届杂技节举办时,吴桥杂技节已经与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法国巴黎“明日与未来”马戏节三足鼎立,被誉为“东方杂技大赛场”。

  吴桥杂技节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国际杂技赛场的定位上,要想继续发展壮大,一个创新而大胆的思维再次跳跃出来:打造世界文化品牌,让杂技节的赛场优势转化为品牌发展优势。由此,杂技节开始全方位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含量。从杂技节创办之初,仅注重比赛竞技的思维中跳出来,开始努力把经贸、文化、旅游、城市品位等融入杂技节,从而形成多元融合的“大文化”格局,形成杂技文化“百花盛开”的局面。

  从第7届开始,设立国际马戏论坛,并成为世界杂技三大赛场中独有的品牌项目,被誉为“世界马戏理论的研究中心”。从第10届开始,设立杂技商演项目洽谈会,渐渐成为国内国际杂技商贸的交易平台……

  “CHINA WUQIAO”(中国吴桥)杂技节发展到今天,从享誉世界杂坛的“东方杂技大赛场”成功转型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节庆品牌;从单一的杂技赛场发展成为集经贸洽谈、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龙头产业——成为河北走向世界的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从杂技盛会到“人民大众的节日”

  毋庸置疑,吴桥杂技节已然成为世界杂坛的艺术盛会,但是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它必须从杂技业界的狂欢走向人民大众的节日。

  如何体现杂技艺术与生俱来的亲民性?28年来,吴桥杂技节不断创新理念,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大众与艺术亲密接触的机会,搭建起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舞台,一步步实践着“让更多百姓亲近杂技,亲近杂技节”的亲民之路。

  创新理念之一,就是“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让杂技节目走出剧场,走向街头、广场和基层社区,让百姓共享杂技魅力;另一方面,推出公益场演出,让普通大众走进杂技赛场,共享杂技艺术的精彩。2005年,第10届杂技节首次推出走进广场联欢、走进社区演出等系列亲民活动,让杂技节真正走出场馆,来到老百姓的身边。并推出面向低收入群体开设的“百姓专场”“学生专场”等公益专场演出,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五届,成为惠民演出的长效机制。

  创新理念之二,与时俱进,探索多种方式推出惠民演出。从第7届开始,杂技节推出广受老百姓欢迎的马戏大篷,打造“百姓杂技嘉年华”,票价最低时仅为10元,演出场场爆满,观众席位从一千多个增至三四千个,演出由一天两场改成三场、四场,仍供不应求。“马戏大篷里能真正体验到‘人民

  大众的节日’的浓浓氛围,有时一天能吸引上万名观众。”曾承办过三届马戏大篷演出的吴桥群艺马戏团的于金生说。据不完全统计,马戏大篷表演吸引了几百万人次观看,成为吴桥杂技节最主要的惠民演出场地。此外,从第9届开始,吴桥杂技节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赞助等方式面向社会和大众推出一定数量的低价优惠票。

  “今年上演的‘国际马戏嘉年华’,仍是本届杂技节惠民活动的主要载体,它是在马戏大篷基础上的又一个突破性创新发展。”李新杰称,今年要倡导“文化+”理念,就是以低票价马戏大篷演出为核心,以特色餐饮、互动游艺、创意集市和商业会展等为综合体验,吸引观众,提升市民假日文化的品位,将杂技节与旅游、假日经济等融合发展。他说,本届杂技节上各种杂技惠民、公益演出近60场,是历届杂技节惠民演出最多的一次。

  一个节庆活动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大众的关注和参与。杂技艺术源于民间,回归大众才能找到生命之源,杂技之花才能常开常新。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文化也进入了以文化投入、生产、消费的理性回归为特征的“新常态”。本届杂技节执委会副主任、文化厅副厅长李建华称,第15届吴桥杂技节提出“新常态·新杂技”的理念,强调“在发展中传承文化生态、在开放中保护文化生态、在创新中培育文化生态、在包容中涵养文化生态、在传播中弘扬文化生态”,着力改善杂技文化生态。“杂技艺术之花只有回归民间的肥沃土壤,成长于良好的文化生态中,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从两年一届到“永不落幕”

  如何让两年一届的杂技节,变成“永不落幕的杂技节”,如何让杂技艺术之花从杂技节赛场盛开到吴桥、沧州、河北的土地上,成为业界人士探索的新课题。

  当下,民众对文化消费的更高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创新”成为发展的重要引擎。李建华称,吴桥杂技节必须自觉适应新常态要求,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杂技节为“龙头”引领杂技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在中国杂技文化之乡,看到漫山遍野盛开的杂技之花”。

  回眸28年,吴桥杂技节迈向产业化的步伐从未停歇。1993年,“吴桥杂技大世界”正式建成开业,第一次大胆尝试冀港合资,以股份制企业推动杂技旅游文化产业发展。2009年,吴桥杂技博览园盛装亮相,中旅集团投资5亿元联手吴桥发展杂技产业。据沧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肖华介绍,如今,沧州有杂技演出团体56家,杂技学校5家,杂技道具制作企业8家,杂技旅游景区1家,全市杂技产业从业人员约3万人,全年杂技产业总产值达6亿元以上,已经形成集杂技人才培养、杂技商品生产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杂技文化产业链。“过去吴桥艺人曾因杂技走向世界,今天世界又因杂技聚焦吴桥。”

  回眸28年,我们可以清晰地描绘出吴桥杂技节办节模式的发展轨迹:从政府主办,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再到今年“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注重效益”的最新模式。吴桥杂技节一步步改革创新,放开手脚,走向民间,面向市场,谋取双赢或多赢。

  李新杰说,今年杂技节办节理念之所以加入“注重效益”,就是在明确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同时,强调杂技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即推动杂技节与休闲旅游、商贸会展等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杂技节品牌影响力和平台效应,努力将杂技节的品牌价值逐步转化为市场优势、产业优势,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本届杂技节推出的‘国际马戏嘉年华’就是杂技节与娱乐休闲和旅游产业相结合,建设杂技产业园区,打造‘永不落幕的杂技节’的一次试水,一次有益尝试。”

  “政府死死抱着杂技节不放,只会越办越‘死’,要激活杂技节,只能走市场化之路。”李建华称,杂技节的市场很广阔,杂技节要想走得更远,必须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2009年,吴桥杂技节第3届国际杂技商演项目洽谈会上,来自吴桥杂技大世界的《鼓韵》与法国演出商签订了一年的商演协议,节目从杂技节的舞台走到了法国大大小小的剧场。为期9天的吴桥杂技节,显然无法满足人们对杂技艺术的长期需求。吴桥杂技节开始利用“市场运作“的模式,进行商业巡演,延伸杂技节的产业链条。第12届杂技节结束之后,杂技节组委会推出了吴桥杂技节获奖节目“中华行”全国巡演,历时1个月,足迹遍及沈阳、哈尔滨、长春、宁波、杭州等15个城市,大大提升了吴桥杂技节的品牌影响力。

  本届吴桥杂技节明确提出以“创新”的理念打造“杂技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在举办地及办节时间上也进行了创新,实现了办节模式的又一次全面创新。李新杰说,首次设立了石家庄和沧州双会场,两个城市一个凸显城市文化,一个主打吴桥杂技的乡土味道,两地合力,统一谋划,协调联动,突出各自特色。其次,将办节时间调整至国庆节长假,能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假日文化消费的需求。“这一创新,目的是凸显河北特色文化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让杂技艺术给文化旅游注入更丰富的元素,希望能够带来不错的延伸效果。”

  有专家称,以节招商,依托节庆活动,带动当地“吃、住、购、娱、游”的综合一体化发展,正在成为地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杂技艺术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最终必将让吴桥杂技节成为“永不落幕的杂技节”。

关键词:吴桥,艺术节,成长

责任编辑:白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