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长城网>>河北频道>>专题库>>专题新闻

吴桥杂技节首推“文化+”项目 期待“炫”动杂技节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韩莉 李茹 2015-09-29 10:40:3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几天来,石家庄滹沱码头的首届国际马戏嘉年华成为一个热闹的去处,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作为本届吴桥杂技节惠民活动的主要载体,首届国际马戏嘉年华推出的马戏大篷演出、特色美食、互动娱乐、创意集市等综合体验活动,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本届吴桥杂技节组委会首次推出的“文化+”项目初尝胜果。

  “周六、周日两天,游客人次达到了4万,预计国庆黄金周可以突破10万。马戏大篷平均每天演出两到三场,每场能容纳1700人左右,基本是场场爆满,可以说比预期效果还好。”首届国际马戏嘉年华负责人张杰告诉记者,“这次嘉年华形式的尝试是为了真正给省会市民打造一个吃、喝、玩、赏一体化、系统化的娱乐场所,让大家有地儿可去,来了就不想走。”

  据张杰介绍,马戏嘉年华的形式在国际和国内很多城市都有。“以广州长隆国际大马戏为例,仅门票收入一年就高达8亿元,而那里的开发人员和演员很多都是河北人。”在张杰看来,作为一个省会城市,老百姓要真的有地可玩、有的可玩才能体现出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这次的嘉年华项目是半年前就开始策划的,为了真正能请来‘上档次、有水平’的商家加盟,入驻费用并不高,甚至还有的是我们主办方‘倒贴钱’,目的是把握住整体水平,不能让大家说山寨、没劲。”

  “吴桥杂技节是一块金字招牌,但如何用好这块招牌是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第15届吴桥杂技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李新杰说,“文化+”在本届杂技节其实是“杂技+”,以精彩的马戏大篷表演为核,再吸引一些相关的商家加入,使参加嘉年华的所有游客,不论男女老幼,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欢乐,全力打造出一场杂技艺术的盛宴,一场面向社会大众的狂欢节。

  “这是我孙子,这个是外甥女,这个是我老姐姐,我家一共来了七口,我们不仅能看马戏,而且还有这么多适合孩子们玩的东西,再远也得来。”9月27日,从鹿泉赶来的孙兰芝大妈一家在嘉年华玩嗨了。“我家的小家伙昨天就来玩了一整天,觉得不过瘾,这不今天又来了,今年的形式确实新颖,既不同于往年单纯的马戏大篷,也不同于平时常去的游乐场,孩子饱了眼福又玩得尽兴,咱‘庄’里有了这样的去处真是不简单。”9月28日,来自正定的王女士和她的孩子在嘉年华里玩得不亦乐乎。

  首届国际马戏嘉年华青年志愿者刘欣告诉记者,嘉年华里最吸引人的要数民俗小院,剪纸、糖人、皮影等民间技艺以及大肉串、杨麻子大饼、庆丰包子等特色美食。“还有就是对中国四大发明的讲解和展示,全是家长带孩子来看的,特别热闹,很多家长说,‘在玩中还能学到知识实在难得’。”

  “我们想将嘉年华这种综合体验活动做成市场受众面广、接地气、受欢迎的常态形式,并由此形成演员、杂技学校、演出公司共赢的良性循环链条。”张杰说,首次尝试“文化+”,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无论如何,将会坚持走下去。(图片均由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赵永辉摄)

  花絮:观众参与乐趣多

  在9月26日晚首届国际马戏嘉年华的演出现场,当表演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一匹骏马在主人的牵引下来到舞台中央。“谁愿意上台体验一下骑马?”主持人热情邀请在场观众上台与马儿来个亲密接触。话音刚落,台下好几个小伙举手示意,有人甚至迫不及待地自己冲到了台上。

  第一位观众要骑马了。他系好安全带,与马儿同步奔跑……主持人看准时机,大喊“上!上马!快上马呀!”可是这位观众却因经验不足,多次尝试之后依然不能骑上飞奔的骏马。不过这可没有打消咱们观众的参与热情,第二名观众做好准备了,可就在他一条腿刚刚要跨上马鞍时,他的鞋子却飞上了半空,这鞋一飞,在场的观众无不笑得前仰后合。还有观众不死心,要试一试。这位观众是个机灵鬼,怕再次出现这种鞋飞出去的状况,干脆把鞋脱掉扔在一旁。他倒是上了马,可是观众席里依然是一片笑声,原来小伙子倒骑在马上。观众的笑声越来越大,定睛一看,这小伙子的牛仔裤不幸“遇难”了,裤裆扯坏了,还露出了红内裤。小伙子“尴尬”地从马上下来,“狼狈”而去。

  虽然观众屡屡失败,但最后还是有两名观众吸取了前面失败者的教训,在全场观众的鼓励下,骑上了骏马,他们下来后好不得意,频频向观众席挥手致意。这些精彩的互动节目,让马戏嘉年华充满了笑声,也让观众体验到了参与的乐趣。

关键词:吴桥杂技节,文化+,杂技节

责任编辑:纪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