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专题库>>专题新闻

省优秀教师朱百川:山里的孩子需要我 我得留在这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王敬照 张彦娟 刘杰 2015-10-14 16:07:2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9月7日,承德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天。丰宁满族自治县土城中心校马家窝铺教学点教师朱百川早早来到学校,收拾院子、打扫教室,眼睛不时望一眼校门,盼着孩子们早点到来。

  39年了,虽然有多次机会离开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但他却选择了坚守。

  “朱老师好!”看着整整一个暑假未见的学生们,朱百川心里一下子踏实了。在他看来,那么多的辛苦,那么多的舍弃,有孩子们这一句再平常不过的问候,什么都值了!

  我不能让一个孩子辍学

  马家窝铺村位于海拔1500米的深山里,是个典型的小山村。1976年,高中毕业的朱百川通过考试,成为马家窝铺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那一年,他18岁。39年过去了,朱百川对他第一天上班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那天,正值新学期开学,他接手的一个有29名学生的五年级毕业班,只来了19名学生,其余的都因家庭贫困辍学了。

  被现实浇了一盆凉水的朱百川有些泄气了。虽然是高中毕业,可在那个年月,那是绝对的高学历,想换个工作非常容易。看着空了一半的教室,他甚至想卷起铺盖走人。

  梦想不能这么轻易让现实打败!第二天一大早,朱百川开始一个村一个村地找学生。山里人家,稀稀拉拉住在深山旮旯里,他就翻山越岭、起早贪黑地去找,走了一家再去一家,一次不行下次再去,两次不行就去第三次……

  那时,有个叫张林的学生。当朱百川翻过两个土梁来到他们家时,父亲正准备带他上山砍柴,朱百川摸着小张林的头问:“想上学吗?”他点点头却眼泪汪汪:“想上,可是我家里没有钱!”“你明天尽管去学校,钱我想办法给你出!”就这样整整一个星期,朱百川把学生一个不落地找了回来。

  看着孩子们重新坐在教室里上课,朱百川笑了,他在那些稚嫩的脸上看到了希望,同时也感觉到了肩上沉重的责任。后来,有些孩子跟着家长到企业矿山打工挣钱,朱桂斌就是其中一个。朱百川听说后,五次去矿山劝说,直到把他拉回了学校,之后,朱桂斌考上了军校,现在是一名军医。

  “我的理想,就是不能让一个孩子中途辍学。”30多年里,朱百川教过的学生有近千人,其中300多人考上各类学校并在京津石等地就业。当初被他找回来的张林坚持读完大学,现在某银行工作。

  1995年,朱百川被调到张百万中学担任会计兼后勤主任,此后他又举家搬到土城镇居住。本来,他可以一直这样“安居乐业”。

  山里的孩子需要我,我得留在这里

  2000年,全县学校布局调整。由于三年级以上全部合并到其他学校,马家窝铺小学变成了一个只有十几名学生的教学点,而原来的3名教师没人愿意继续任教,先后调走了。

  眼看秋季开学时间日渐临近,怎么办?正当中心校为解决教师问题发愁之时,远在土城镇的朱百川知道了此事。他主动要求回马家窝铺任教。中心校校长拍了拍他的肩膀,眼圈湿润了。

  当时,知道的人都说:“他才傻呢,别人从穷山沟里调还调不走,他还回来!”而朱百川想的是:如果自己不回去,这个教学点很可能就会被撤掉,那些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就只能离开父母,离开村子,到10里以外的小学过寄宿生活。“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儿时亲情的缺失是难以用学校教育弥补的。”

  朱百川心里有学校,有学生,唯独没有自己。放下所有,只身一人回到原来的地方,朱百川知道,为了这些孩子,他必须要舍弃很多。

  从学校到镇上,有40多里山路,他只能平时在学校吃住,周末骑摩托车回家。2008年4月,朱百川骑着摩托车去加油,回来的路上被一辆农用车撞倒,手、腿、脸上都是伤。送到医院后,医生要求他必须住院治疗。可躺在床上的他放不下学生们,只输了一天液,第二天一大早趁医生还没有查房就偷偷坐班车回学校去了。班上的学生见满身是伤的老师来上课,很是心疼,劝他回家休息。朱百川摇摇头说,“看见你们,哪儿都不疼了!”一天的课坚持下来,朱百川受伤的腿已经动弹不得。

  “你这是图啥呀?”妻子看着年过半百的老伴还这么拼死拼活地工作,十分不解。朱百川回答,“图的就是让他们不能没有知识。”妻子抹着眼泪,默默地给他敷药,不再说话。

  冬天天冷,学校的自来水管冻住了不能用,夏季干旱水位下降没有水,一年得挑半年多水。从学校到老井泉往返是4里路,有一次打水,由于井口有冰他滑倒了,当时由于工作忙,也没在意,过半年后到医院拍了片子,发现尾椎受损伤……

  朱百川说,他有时也感到孤独。“谁不愿意在家里的热炕头上吃吃饭、说说话啊,可是,山里的孩子需要我,我得留在这里。”看着孩子们来到学校坐到教室,听到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声,他的精神头又来了……

  只要孩子们出息了,我付出多少也值得

  “我是朱老师的学生,儿子、闺女也是。如今小孙女4周岁了,又交给了朱老师。”52岁的马家窝铺村村民于明荣说,在周边几个村子里,到处都是朱百川的学生,像她这样祖孙三代的也不在少数。

  “教学点虽小,但五脏俱全。就跟过去守边关一样,必须把它坚守好。”一个教室里22个学生,有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个年级段,教起来非常困难。经过不断摸索,朱百川总结出来一套有效的方法。“要在每个年级段选一个好学生做助手,当给其他年级讲课时,由他维持秩序;安排好座位,形成互学小组;午休或放学时间,再对一些学生个别辅导……”谈起这些,他有说不完的话。

  虽然年过半百,但朱百川却是个“不落伍,注重知识更新”的老师。这几年课改变化大,参加新课程培训等他比年轻老师还积极,还自己买了电脑,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在教学上,他一丝不苟,教案、学生作业是教学点里最好的,教学成绩始终在中心校名列前茅,并多次获第一名。

  由于是单人独校,他在管学生学习之外,还要管学生的吃喝拉撒睡。平时,孩子们在学校渴了饿了生病了,都是他自己照顾;岁数小的,尿裤子了也得换。这些年来,路远的孩子中午不回家,下了课他就给孩子们做饭、安排午休;赶上农忙,或者家里有事,乡亲们送孩子就送得早,9点上课,有的7点就给送来了,朱百川没有一句怨言。

  每逢下雨下雪天,朱百川还要把路远的孩子送回家。有一年夏天下大雨,放学都好长时间了,一年级学生刘嘉阔的家长也没有来接。刘嘉阔家住小苇子沟村,路上要翻过一道山梁,还要蹚过一条小河。朱百川就去送孩子,等他回来再过河时,天色已渐渐暗了,上游过来的洪峰伴着黄黑泥浆向他冲来,一下子把他冲出好几米远……那一次,他用尽全身力气才爬上了河对岸。

  长年奔波劳碌,朱百川落下了风湿骨病、腰间盘突出。厉害时,给孩子们生炉子一蹲下就站不起来,有时他甚至跪在椅子上给孩子们上课……说到这里,朱百川声音一下子哽咽了。停了好久,他才说,只要孩子们出息了,付出多少也值得。

  在朱百川的坚守下,马家窝铺教学点不但保留了下来,而且办得越来越好。朱百川也因此获得许多荣誉,省优秀教师、承德市师德标兵、县政府嘉奖、模范班主任等证书摞起来将近一尺高。“但在我心里,孩子们最重要!”朱百川说。

关键词:孩子,优秀教师,朱百川

责任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