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左宝珍:耋耄老人忆往昔挥泪传家风
长城网邢台11月3日讯(助理记者 刘杨 通讯员 乔娜)11月1日,巨鹿县左宝珍老人的家中,儿孙齐聚一堂。这不是生日聚会,也不是喜事宴请,而是一场“传承优良家风家庭会”。 今年,85周岁高龄的左宝珍老人深感暮年已近,迫切希望后代能够继承左氏家族的优良家风。思来想去,他决定召开一次家庭会,向儿孙后代系统地讲述一下祖辈、父辈的故事,让优良的家风薪火不断,代代相传。 当天上午九点,走进左老家中,偌大的院子被打扫得干净整洁,左老在几个年轻人的拥簇下,出门迎接来客。据介绍,左老育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共15个,再加上外甥、侄子等,仅直系亲属就60余口人。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传承优良家风家庭会”,左宝珍老人首先强调了勤劳节俭。“从小就听奶奶说,‘要有耧田的耙子,还要有盛钱的匣子’,现在生活好了,你们挣钱也多了,但什么时候也别忘了勤俭持家。”说到这里,左老从箱底翻出一条被褥,“这条被褥,是我的母亲在八十岁时,用捡来的小碎布一点点拼起来做成的,一共是460块小碎布,这就是我们的‘传家宝’……”老泪,纵流在这位老人消瘦的面庞上,在座的后代抚摸着这件特殊的“传家宝”,纷纷表示要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左宝珍老人一生衣着简朴,粗茶淡饭,却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倾尽家资,投资百余万元,建成了“爱华翰苑碑林”。碑林树碑238方,收藏古石古碑86块,把民族英雄、抗日名将等经典诗句刻在碑上,长久保存,呼吁世人铭记历史,热爱祖国。碑林建成后,左老将其无偿捐献给政府,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缘于左宝珍老人不同寻常的家庭背景,他对后代说:“抗战时期,我们全家12口人,共赴国难,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我的爷爷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八路军和抗日工作人员,被誉为爱国老人;我的父亲早在1933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党支部书记、区委委员等职,长期从事着地下抗日救亡活动;我的姑姑原名左若琳,抗战爆发后,更名左爱国,并勇敢地承担起村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的重担;我的大伯父为八路军当向导,在北陈庄村被日军炸弹将脸部炸成重伤……”泪水再次涌出老人的眼眶,“任何时候,你们都要爱党爱国。”咬字千斤重,令听者动容。 85岁高龄,本应颐养天年,可是左老却闲不下来,他以“特大家庭之长”自称,一直以来对后代关爱有加。“每年老舅都会给我们这些年轻人开一次会,讲讲过去的故事。别看老舅岁数大了,他一直都特别关心我们,有时家里蒸了包子,就打电话让我们过来吃。”25岁的重外甥女贺爽说。 “爱国如命,赤胆忠心。勤政敬业,抓铁有痕。遵纪守法,玉洁冰清。与人为善,举目皆亲。珍惜生命,科学养生。”这是左宝珍老人在此次家庭会上为后代写下的“嘱语”,他还自己掏钱,为每个人买了一本书《做最好的党员》。 捧着爷爷亲笔写下的家训和赠送的书籍,40多岁的沈书恩说:“作为孙女女婿,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已经20多年了,爷爷从来舍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却在教育后代的问题上不马虎。爱党爱国、勤劳节俭、宽容他人、敬老爱幼,他身上这些好品质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以及我的孩子。”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左宝珍老人老骥伏枥,弘扬优良家风,既立意高远,又立足平实,始终关心教育着下一代。 |
关键词:“爱华翰苑”,碑林,爱国情怀,邢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