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四年 石家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来源: 石家庄日报  靳晓磊
2018-03-14 16:26:25
分享:

  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滹沱河、汪洋沟等河流再现碧水清波;去年第四季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2.5平均浓度改善率,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中排名“双第一”。

  近年来,特别是最近四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唯此为大”的政治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科学治霾、精准治污,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让广大群众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成效,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正在越来越好。

  几年来,全市上下全力以赴,同步推进燃煤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机动车污染综合治理等各项大气污染综合治理;2016年11月17日起,更是开展了一次为期45天、以保障群众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利剑斩污行动,成效显著。

  治污工作中,石家庄市还与京津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进区域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环境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监管,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积极建立清新中国·空气净化协同创新园和京津冀健康环境研究院。与中外院士、顶级学者及创新团队合作,引入世界500强公司和战略合作伙伴,从城市空气净化、汽车尾气净化、工业有害气体净化等各方面进行源头治理,建立城市环保联盟,大力推动清新中国行动。

  随着各项有力措施的深入推进,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17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3.1%,下降率全省最高。较“大气十条”颁布的2013年,PM2.5下降44.2%,综合指数下降40.7%;超额完成了PM2.5下降33%的五年考核任务指标。

  特别是去年秋冬季以来,石家庄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8%和54.8%、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中降幅排名双第一。今年截至2月底,PM2.5浓度同比下降38.6%;综合指数同比下降35.7%,群众认可度显著提高。

  绿色是永恒的色彩。四年来,石家庄市掀起了一次次园林绿化建设热潮。2014年,我市开展了裕华路园林景观提升工程;2015年,在城区17条主次干道两侧大规模增植彩叶植物;2016年完成花城建设一期工程……

  如今,城区绿色大面积延展,园林景观水平不断提升。仅去年,城区就累计新建提升绿地990万平方米。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街道、河系绿化为网络、以庭院单位和居住区绿化为依托,以公园广场建设为亮点的城市绿化新格局。

  抓好中心主城区绿化完善和改造提升、中心主城区周边环城生态绿化工程的同时,我市还在全市范围内全力打造重点绿化建设工程,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整合为城区绿化提升、环城防护林带、绿色通道等具体的工程建设项目。

  几年来,石家庄市累计投入资金130亿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植树造林。其中,完成了三环路两侧绿化林带建设、西山森林公园建设、滹沱河百里绿色长廊建设等工程;2015年11月24日,石家庄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森林城市”,成为河北省唯一的一座国家森林城市。

  水是城市的灵魂,特别是对缺水的石家庄来说,人们对水有着热切的期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四年来,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水污染治理工程,推动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在根治洨河的基础上,2014年5月,石家庄市开展了汪洋沟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实施了环保治理、河道整治、两岸绿化、管网改造、农村环境整治五大工程建设。当年底,汪洋沟基本达到了河畅、岸绿、水清的效果。

  滹沱河市区段治理初见成效后,2016年,石家庄市全面启动了滹沱河下游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到2017年年初,治理工程主体完成,滹沱河再一次荡起清波,亘古长河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去年9月30日,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开工,将我市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工作推向高潮。工程规划治理范围为黄壁庄水库至深泽东界,全长109公里,整体工程分三期实施。目前,一期工程正在实施。

  滹沱河、洨河、汪洋沟、太平河、环城水系……一条条河流碧水清波,在一片片宽阔水面的映衬下。石家庄散发出浓浓的水乡气息。

  生态环境建设只有起点,永远没有终点。相信随着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石家庄将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关键词:京津冀,空气质量责任编辑:陈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