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游客在土门关驿道小镇品尝特色小吃。东土门、西土门两村吸引社会资本,依托当地文化,建设了土门关驿道小镇项目,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 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赵永辉摄
两年前,石家庄市鹿泉区白鹿泉乡东土门村、西土门村,还是太行山前的普通村庄。
两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这里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
为使美丽乡村保持长久美丽、实现可持续发展,石家庄市开始建设美丽乡村的“升级版”——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借此机遇,东土门、西土门两村吸引社会资本,依托当地文化,建设了土门关驿道小镇项目,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如今,当地休闲旅游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村民收入也逐渐提高,实现了从“建设美丽到经营美丽”的精彩转变。
●环境美了——传统与现代融合,铺展出美丽乡愁
3月25日,春风送暖,记者来到东土门村,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栋栋挂着大红灯笼、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诠释着浓浓的太行风情。
步行在宽阔的主街上,脚下是青石板铺地,两侧是排列整齐的民居。灰白相间的墙、绿的竹子和冬青、红色的灯笼搭配出的画面分外和谐。
村民封友良家经营着一个小商店。临近中午,气温渐渐升高。他把一些矿泉水、饮料摆在门口,一边卖货,一边和村民聊着天。
“你看现在道多宽,以前是土路,两边全是水沟,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门外却脏得很。”说起环境的变化,封友良十分感慨。
变化始自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
近年来,鹿泉区紧紧抓住抱犊寨片区被列为美丽乡村建设省级重点片区的机遇,围绕“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总要求,努力打造“绕着山转、跟着水走,寻得到美好、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集群。
在鹿泉区统一规划下,2016年,距离抱犊寨不远的东土门、西土门等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首先对环境进行整治。清理村内的残垣断壁、积存垃圾,硬化道路,将旱厕改造成冲水厕所,一些长期存在的柴草乱堆、房屋乱建现象渐渐得到遏制。
为减少燃煤产生的污染,去年,东土门村进行了煤改天然气,黄色的架空管道通进各家各户。“以前烧大块烟煤,一冬天烧三四吨,烧多少煤就得拉出去多少煤渣,现在烧天然气,干净还省事。”封友良的妻子对此感受很深。
环境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了变化。“以前乱倒垃圾,一刮风垃圾乱飞,现在我们用垃圾桶,一天一清,区里统一运走,都不用自己掏钱。路上这么干净,谁都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了。”村民们说。
环境变好了,不仅白天看得见,晚上也感受得到,具有浓浓中国风的红色路灯亮起来,将东土门村映照得别样美丽。
环境好了,乡风更加文明。荷花图上书写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江南水乡图上书写着“建设美丽庭院打造秀美乡村”,翠竹图上书写着“珍惜资源绿化大地”……文化墙上一幅幅国画,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着先进文化、文明乡风。
在东土门村北侧,是蜿蜒流淌的太平河。春风吹拂下,河边的垂柳冒出一层嫩绿,河堤已经用石头修葺加固。在通往村子的桥上,一侧河底铺了一层新土。“河底主要是沙子,铺上一层土,将来种上荷花等水生植物,景色会更美。”东土门村村支书王玉中说。
犹如珍珠般点缀在太行山前,村貌之变、村风之变,给村里带来朝气蓬勃的活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更铺展出了美丽乡愁。
●产业强了——建设土门关驿道小镇项目,实现从“建设美丽到经营美丽”的转变
在西土门村,一段古驿道被较完整保存。青石铺就的古驿道上两道深深的车辙,在一株有600年历史的古槐映衬下,当年车辚辚马萧萧的繁忙景象仿佛重现眼前。
环境好了,与东土门、西土门村相关的秦皇古驿道、旱码头、背水之战古战场、三省通衢土门关等历史遗址也受到更多关注,休闲旅游产业逐渐兴起。
建设美丽,还要经营美丽。
探索“美丽乡村+”模式,在鹿泉区农工委推动下,2016年,东土门、西土门村以荒地入股,引入社会资本,成立河北土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土门关驿道小镇项目,充分挖掘土门关深厚的文化底蕴,打好休闲旅游牌。
“去年9月30日一期项目的北区开始投入运营,整体上借鉴糅合了陕西、山西、河北三地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引入了各地民俗美食和传统手工制作展示等。今年春节前,一期项目南区也投入运营。目前,驿道小镇项目总投资已达3亿元。”河北土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怀新说。
武安拽面、平泉羊汤、手工染坊……3月25日中午,在土门关驿道小镇,游人摩肩接踵,每个商铺前都排着很多用餐、购物的游人。“我们是两家人一起来的,一共六口人。以前去过外省的小镇,现在石家庄也有了这样的地方,感觉非常好。”石家庄市民孙绪超说。
“周末来小镇的游客能达到两三万人次。今年农历正月初五当天,来到小镇的游客数量达到8万人次。”张怀新说。
登上小镇22米高的瞭望塔,西土门村南侧一片被挖开的山体颇为显眼。这是当地早年挖山留下的痕迹。依托这片山体,河北土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准备建设“崖壁高端酒店”项目。“很多人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希望能进行体验。崖壁周围,还会引入酒吧、咖啡厅等,发展休闲产业。”张怀新说。
更多产业将在这里兴旺。
按照布局,土门关驿道小镇整体分为传统手工艺文化体验区、传统特色美食文化展演区、酒吧咖啡休闲文化体验区、农宅合作社及民宿精品客栈(酒店)体验区、古战场文化体验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六大区域。
“目前,传统特色美食、传统手工艺制作等积累了大量人气。按照规划,我们还将建设高端农业产业园区,发展休闲采摘并建设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完善产业链条。三至五年内,土门关驿道小镇将完成15.5亿元的投资,项目总占地面积将达到1500亩。”张怀新说。
●村民富了——在家门口就业,村民实现多渠道增收
“每罐酸奶6元,每份酸梅汤10元,您来点什么?”3月25日中午,土门关驿道小镇传统特色美食文化展演区土门关酸奶店里,该店店员、西土门村村民曹翠昆熟练地招呼着客人。
曹翠昆以前在鹿泉区一家超市上班,离家比较远。如今,她在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同村的许秀珍则摆了个摊位,“正月初七我第一次摆摊,一天卖了六七百块钱。”如今许秀珍的收入比之前的工资高出不少。
“村集体在河北土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有股份,驿道小镇经营好了,村集体分红也会增加,以后村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王玉中介绍。
由于游客较多,商户的效益都不错,带动了用工需求。在土门关驿道小镇各个店面、工地上工作的东土门、西土门村村民已经超过600人,约占两个村村民总数的三分之一。目前,随着旅游旺季来临,商户的用工需求仍在上升。
东土门村村民白建海将依托土门关驿道小镇获得更大收益。“我和河北土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我的房子交给公司统一管理用来发展民宿,今年‘五一’前开业,将是我们村第一家民宿。”白建海高兴地说。
按照估算,投用后,白建海家由8个房间构成的民宿精品客栈每年营业额能达到300万元左右,白建海每年能得到数目不小的租金,他们夫妇还可以在这个民宿精品客栈打工,获得租金、工资两份收入。
“发展民宿是促进村民增收很重要的一个项目。”张怀新说,河北土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将规范村民住宅租赁合同,尽可能让村民获得更大比例的经营收入,发展好小镇的民宿产业,让更多村民像白建海一样实现增收。(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段丽茜、曹智)
相关
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
河北省建成1800多个省级美丽乡村
3月20日,馆陶县粮画小镇的姑娘陈美美在展示粮食画。 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赵永辉摄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段丽茜)馆陶县寿东村形成了集生产、销售、观赏、体验于一体的粮画产业链,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保定太行山片区—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成为引领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风向标”……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全省累计启动建设了1.7万个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建成了1800多个设施完善、特色明显的省级美丽乡村。
乡村蝶变,源于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重要指示的具体实践。从2013年起,我省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几年来,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标准,我省实施民居改造等12个专项行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呈现出“街巷畅通、内外整洁,绿树荫荫、庭院深深”的整治效果。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提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越来越多农民开始享受整洁舒适的新生活。
经过治理,曾经是劣五类的易水湖湖水变清了。乘着省首届旅发大会在京西百渡举办的东风,易水湖边的易县安格庄村2016年开始实施恋乡·太行水镇项目。如今,镇中间有易水河穿行而过,河水清澈见底,水街、山货街等青砖灰瓦黄土墙的建筑诠释着太行风情,南望狼牙山、北靠清西陵、西傍易水湖,美丽的太行水镇获评“京津冀最受欢迎旅游地”。安格庄村靠发展农家游,摘掉了贫困帽子,村民收入逐年增加。
安格庄村的巨变,是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
近年来,我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农”工作的有力抓手,勇于创新,重点突破。
强化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系统谋划安排。坚持城乡一体规划,对全省近4.86万个村庄进行科学分类,因村制宜、梯次推进。
破解资金瓶颈,我省加大财政投入,省、市、县三级设立了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至2016年,全省整合各类资金400多亿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我省研究利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健全机制,将美丽乡村建设考核指标纳入市、县年度考核体系,对年终考核排名靠前的县(市、区)给予通报嘉奖,对排名靠后的予以全省通报。
3月21日,滦平县两间房乡苇塘村,当地村民谭瑞君作为酒店管家在古旧住宅改造成的乡村主题酒店内整理房间。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霍艳恩通讯员霍腾达摄
一项项举措渐次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拓展。
人居环境持续向好。近年来,全省累计清理残垣断壁和路障34万处,清理违章建筑37.7万处,治理空闲宅基地10.6万处,利用空闲宅基地6万处,清理积存垃圾3090万立方米。全省130个县(市、区)启动实施PPP垃圾处理模式,其中54个县(市、区)实现全域推进,逐步建立健全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建设美丽乡村,还要经营美丽乡村。我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少数民族民俗村和红色旅游资源,建设了37个省级重点片区和一批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线路。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启动建设了449个中心村(新型社区)建设示范点、26个示范县(市、区)。一大批现代农业园区、农村工业园区、乡村生态园区,带动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乡村之美,美在面貌日新月异,更美在盛开的精神文明之花。我省把乡村文化建设纳入美丽乡村建设中,各地纷纷开展创建“美丽庭院”、推选“好媳妇”等活动,满足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
让美丽乡村有颜值、显气质,全省累计启动建设的1.7万个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共硬化道路1.6亿平方米,连茅圈基本得以消除,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村庄绿化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更加宜居。
近日,游客在威县西河口多彩农牧小镇游玩。 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赵永辉摄
河北省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全面建成。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一幅幅生态与人文相得益彰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燕赵大地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