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黄骅港综合港区、散货港区2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二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黄骅港跻身20万吨级深水大港行列。
据悉,2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是以原10万吨级航道为基础,拓宽、浚深并延长至满足20万吨级散货船舶减载、12万吨级散货船满载单向乘潮通航,总长度48.3公里,底宽265米,底标高-16.8米,边坡1∶5;2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是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浚深并延长至满足20万吨级散货船舶单向满载乘潮通航,总长度56.8公里,底宽250米,底标高-18.3米,边坡1∶5。以上工程均由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建设。
黄骅港是近年来环渤海港口群中最具成长性的深水枢纽大港,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33个,是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腹地范围覆盖冀中南、晋陕鲁豫内蒙古及西北等广大地区,与荷兰鹿特丹之间更是形成了世界上最短的亚欧大陆桥,黄骅港因此被誉为“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为适应当今市场上运输矿石、原油等大宗货物的主流船舶大多是20万吨级,且黄骅港腹地冶金装备、石油化工企业众多、市场空间大的情况,渤海新区紧紧抓住航道这一“生命线”,加快推进20万吨级航道建设,这对充分发挥黄骅港带动冀中南、辐射中西部、服务京津冀、融入环渤海的龙头作用,对进一步提升渤海新区,沧州市乃至我省对外开放水平,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今年,渤海新区将进一步深入实施港口国际化战略。围绕运营能力提升和港口功能完善,推进集装箱、散杂货、原油、液体化工、LNG、滚装等19个码头泊位建设,在增强运营能力、完善港口功能上实现新突破;全力抓好地下综合管廊等32个港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提升港口运营保障能力上实现新突破;重点布局和建设枢纽节点型内陆港,在放大邯黄、太中银、朔黄铁路三大物流贸易通道集聚效应和加强港腹联动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推进黄骅港由煤炭为主向综合大港转变、由内贸港向内外贸结合转变、由单纯集疏港向国际贸易港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