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邢台市大气办发布了关于主城区实行机动车常态化限行的通知,要求2018年4月16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主城区实行每日限行两个尾号,限行规则与北京同步,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不限行。此次限行的目的之一就是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在非采暖期实行长达多半年的常态化限行措施,力度确实很大,由此而引发的民意焦虑,也是真实的。
一直以来,邢台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峻,经常位列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城市之中,这种状况不仅当地民众深感不满,也受到国家环保部门的重点关照。据环保部通报,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邢台为“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最高的3个城市之一。
压力之下,自然要寻求突围的办法。不过,除了限行等应急措施,还需寻求标本兼治之策。
邢台是资源型工业城市,据披露,邢台市区周边25公里内分布着钢铁、玻璃等高耗高排企业,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邢台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也即,临时限行、限产甚至停产等措施对当下来说很有必要,但更要在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从源头上减排下大力气。
“知耻而后勇”,近年来,邢台市委、市政府以空前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力度改善空气质量。据报道,2017年全市关停拆除“散乱污”企业5459家,采取最严秋冬防措施,邢钢4座高炉停产3座,德龙3座高炉停产2座,玻璃生产线关停19条;对环保部强化督查和省大气执法检查曝光的突出问题严格问责,顶格处理,截至今年1月底已问责67人,立案处罚27起,关停取缔5家,查封扣押9家,停产整治15家,对顶风作案的4名企业负责人给予行政拘留;对邢台市6个未完成2017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公开约谈……
一系列凌厉的整改措施带来了明显效果,近日,邢台被环保部确定为7个环境改善成效明显市州之一。
而要保持巩固已取得成果并持续净化蓝天,还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另外,改善空气质量,还需要在铁腕执法上持续发力,将治理重点放在工业企业达标排放上,不妨采取建立环保“黑名单”,将企业与信贷、供电等挂钩,倒逼企业落实整改治理措施。加强问责机制,对工作不落实和出现问题的,严厉追责,以责任倒逼推动工作落实。
当环保进入深水区,困难与压力随之而来,但这个时候也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胜利。相信邢台能不断完善环评制度、启动更具震慑力的环保督查等,打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调整组合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