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今年将新建10个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河北中医药强省建设在行动

来源: 长城网综合  陈美冉
2018-04-20 16:55:00
分享:

  导语:今年,河北省将新建10个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深入开展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这10个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都是谁?你家乡有没有?河北在实施中医药强省建设中还有哪些政策?快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资料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河北:今年将新建10个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每个补助10万

  今年,河北省将新建10个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深入开展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

  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了今年我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他们分别是:石家庄市中医院的于慧卿、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的马秀文、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王元松、张家口市中医院的王永利、省眼科医院的石慧君、邯郸市中医院的李延芳、保定市中医院的李丽萍、秦皇岛市中医院的张学新、唐山市中医院的赵立新、承德市中医院的曹春生,同时补助每个工作室建设经费10万元。

  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名中医擅长治疗的1至3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总结研究。对名中医临床资料,重点进行回顾性挖掘整理研究。建立工作室网站,将名中医有关研究资料信息化。

  工作室如何建设?

  <<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结合名中医擅长治疗的病种,研发院内制剂,或形成系统的诊疗方案,并推广运用于临床。

  将名中医的学术经验、学术理论推广应用于中医药理论研究或教材建设及教学之中。

  研究名中医成才规律并形成论文或专著。

  名中医临床资料研究出版论文或专著。

  <<传承团队建设

  重点培养名中医传承团队中3名中级职称以上中医药人员。

  名中医传承团队要具有开放性,接受3—5名进修人员,形成培养传承型中医药人才的流动站。

  名中医传承团队要开办继续教育项目,扩大培训覆盖面。

  项目时间安排

  第一年

  完成工作室用房功能区域划分及所有硬件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正式投入使用。

  第二年

  完成工作室网站建设,形成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整理、收集名中医医案等相关资料,形成电子版资料库。

  第三年

  完成研究型继承工作,发表(出版)相关论文(专著),形成院内制剂或临床诊疗方案(方法),完成外单位人员进修。

  河北省实施中医药强省建设人才支撑计划

  近日,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河北省中医药强省建设人才支撑计划(2018-2030年)》,明确提出从今年开始河北省将实施中医药强省建设人才支撑计划,到2030年全省中医医师达到6万人,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有利于中医药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中医药人才队伍规模显著增长,布局、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明显提高,成为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的重要支撑和重要力量。

  到2020年河北初步建成中医药强省

  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河北省力争初步建成中医药强省。全省公立中医院床位达到0.55张/千人,中医执业医师达到0.4人/千人,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省中医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脾胃病、肾病、肛肠等专业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争取1~2个专业入选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市级中医院达到三级甲等水平,形成一批省级区域诊疗中心。完成一轮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二级甲等水平。100%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100个中医药强县。建成河北中医药大学。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标准、监督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

  到2030年,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100%的市级以上公立中医院建成三级甲等中医院、100%的县级中医院建成二级甲等中医院。省中医院建成国家中医医疗中心,整体实力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市级中医院打造成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中医专科品牌和中医药文化品牌,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中药名企。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前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在此基础上,到2035年,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人享有优质中医药服务,中西医均衡发展,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河北中医药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中医药成为健康河北的一张靓丽名片。

  石家庄:社区卫生中心全部推行中医药签约

  记者从石家庄市卫生计生委获悉,今年卫生计生部门将在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0%的乡镇卫生院推行家庭医生中医药签约服务,力争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今年,卫生计生部门将大力健全中医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全市中医药服务整体效能。在城乡,继续深化“国医堂”升级提标工程,开展中医药特色优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抓好21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建设项目;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康复服务。继续开展智慧“国医堂”试点建设,推进中医馆健康平台建设。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基层、进家庭活动,组织中医药健康讲师深入基层开展讲座不少于100场,提升城乡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和防病水平。

  健康小帮手|中医帮你去春困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春季春阳升发,万物复苏,人体的清阳之气也应顺时升腾,表现为生机勃发之态。如若人体清阳之气升发不利,则会导致“春困”的发生,表现为困倦、疲乏、头昏、嗜睡、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来赶跑“春困”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呢,唐山市中医医院门诊部副主任赵卫告诉记者,中医认为肝通于春,同属五行之木,若春季人能确保机体的肝木生发,气机调达,脾土健运,则气血充沛,脏腑调和,百病不生。也就是说,缓解春困重在养肝补脾。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

  注重饮食调节。经常进食生冷、肥甘厚味的食物,或者少运动、缺乏休息,都容易使人的脾胃功能欠佳。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脾之运化功能未完备;老人、长期患病者等脾胃虚弱,亦较易有“春困”的症状。其次,饮食宜多甘少酸,在中医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入肝,甘入脾,酸味摄入过多,反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饮食调养宜多甘少酸。当然我们可以适当多吃碱性食物,因为在寒冷的冬季由于人们的运动相对减少,且往往又进食较多的鱼肉等油腻之品,容易使身体变“酸”,酸偏多时人就容易产生疲惫无力、头昏嗜睡等症状,所以到了春天,主张多吃一些偏于碱性的蔬菜和水果,如马铃薯、香菇、洋葱、萝卜、花菜、藕、百合、香蕉、苹果、梨等,可中和人体内的酸性产物,能有效地缓解“春困”。再次,可以适当多吃些葱、姜、蒜、韭菜等食物,由于这些食物具有辛散之性,有助于振奋人体的阳气,且能祛湿避秽,顺应了自然界的变化,恰可起到缓解“春困”的作用。

  起居运动调节。春天人们要起居有常,晚上不要过于放纵自己,无休止地上网聊天看电视,而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助于气血的修复和脏腑功能的和调。每天中午最好能够午休半个小时,以养精蓄锐,缓解压力。同时应当保持适当的户外运动,如跑步、游泳、踢毽子、打太极拳、放风筝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通过运动一方面人体可通过吸取大自然的阳气,以充养自身阳气,达到天人相应;另一方面运动有助于气血的运行,四肢筋肉的舒展,肝主筋,脾主肌肉,运动强健了肝脾的功能,同时让身体和大脑都兴奋起来,对缓解“春困”有极好的效果。

  做好情志调节。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保持心境愉悦,倡导恬淡虚无之性,心底无私之能。中医认为,春季是肝气舒发的季节,因肝喜豁达而恶抑郁,故宜顺应自然,舒畅情志。平素多到大自然中去,享受春风拂面,体恤鸟语花香。在家中听一听欢快的音乐,养一养可人的花鸟虫鱼,以放松身心,振奋精神,陶冶情操,从而舒解“春困”。

  此外,按摩头面部的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以及“干洗脸”、“干梳头”等方式,简便易行,也均能起到提神醒脑,缓解“春困”作用。

  (据长城网、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等综合)

关键词:中医,传承,创新责任编辑:韩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