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衡水办大学服务地方谋发展
衡水学院地方性本科院校办学特色成效显著
这是一所创始于1923年的学府,这是一所以“守正出新”为校训的高校,这是一所以实现“师生共同进步”为目标的本科大学……衡水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23年的直隶第六师范学校,90多年来,九易校名,三迁校址,几经重组重建,走过北洋乱世、民国风雨,在新中国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开拓,完成了从中师、大专直至本科的办学历程。近年来,衡水学院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方位参与当地政府决策,整合地方资源,校企全面合作,解决办学资金问题,并在其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不断壮大,探索出了一条地方性本科院校特色办学之路。
衡水学院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主动对接地方需求,全方位参与政府决策
地方政府决策事关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必然需要广泛调研和多方咨议。自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基地落户衡水学院以来,衡水学院坚持立足衡水,面向京津冀的服务定位,为地方党委政府制定下一阶段的发展策略提供智慧保障。衡水学院积极主动参与市人大、政府会议,分学科与政府各局对接,进行咨询论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近年来,衡水学院利用人才资源优势,在地方政府的邀请或委托下,主要承担衡水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研究工作;在刚刚开始的“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当中,衡水学院的很多科研成果成为了衡水市“十三五”规划制定的重要依据,衡水学院已经成为了当地政府的一个智囊机构。
2015年由衡水学院起草并协助衡水市委宣传部完成的“董仲舒故里恢复”项目,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肯定,省委决定为董仲舒故里恢复项目先期投资2.9亿元人民币。
衡水学院联合省农科院与衡水市农牧局成立了衡水市农科教联盟,建立了农学院。衡水学院为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筛选了适合衡水地区干旱、盐碱、贫瘠土壤种植的耐干旱、耐盐碱、耐低氮胁迫以及抗除草剂的谷子品种和抗干旱、耐盐碱的大豆和饲用小黑麦品种;进行了谷子—马铃薯一年两作体系研究;获得旱稻杂交后代高抗基因。
2015年,衡水学院专业教师跟随衡水市政协专题调研组进行了认真调研,形成了“城中村改造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及“湿地保护和建设”调研报告,并呈交了“衡水湖湿地保护规划框架建议”,被衡水市政协采纳。在此基础上分别形成了《关于“以城中村、城郊村、衡水湖片区拆迁改造提升为抓手,加快中心城市和县城建设,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三区同建’步伐,把城乡统筹、旅游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建议案》和《关于积极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做好衡水湖湿地保护与发展的建议案》,建议案受到了衡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衡水市“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将依托衡水学院建设“健康产业园”,打造集健康教育、健康产业研究、康复、养生、健身、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
自2012年衡水承办国际马拉松赛事以来,衡水学院积极承接这一赛事,从裁判员到志愿者,每年都有1000多名师生全方位服务这一赛事,受到了衡水市政府的高度赞赏。
衡水学院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建立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成立了衡水湖湿地保护研究所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入侵植物黄顶菊就是衡水学院教师首先在衡水湖发现,与中科院专家共同探讨、命名的。“衡水湖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衡水湖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性对策研究”“衡水湖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研究”“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恢复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一系列课题,已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衡水湖湖滨带植被恢复及植物景观生态学”研究成果应用于衡水湖湿地公园,节省资金900多万元,该课题成果已连续多年应用于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道植物景观设计;“外来植物黄顶菊的入侵风险性评估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被多次引用,在国内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利用农药降解菌提高衡水湖水质的建议”受到了衡水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2012年,环保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科院、国家海洋局等七部门组成的专家组对衡水湖评估时,高度赞赏了衡水学院在衡水湖湿地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
近年来,衡水市水务局、环保局、农业局、文化局等单位主动与衡水学院签订了几十项合作协议;衡水学院与河北新材料研究院、衡水工业开发新区、衡水湖管委会等单位先后签署了全面合作战略协议,在科研、教学、经济开发、新产品研发和社会文化发展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实质性合作,取得了系列丰硕的成果。
衡水学院为衡水市林业局进行了果树病虫害筛查与防治研究工作;与衡水市桃城区植保站合作,共同完成了国家林业病虫害的监测工作;为衡水市园林局干部职工举办了园林技术和插花技术培训班;为衡水举办的各类国际体育比赛提供翻译志愿者服务,还成立了商务英语工作室和语言服务工作室;组织衡水市相关食品、保健企业,成立了衡水市营养协会,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营养周宣传教育活动……
目前,衡水学院对接地方政府需求已初见成效,成为了地方政府决策的最亲密“伙伴”,为衡水市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揭牌仪式。
●文脉相传歌不辍,传承发展地方文化
衡水学院石宝军教授主持的“湿地保护与衡水湖生态文化”被列入获得河北省科普展教项目;“衡水湖生态文化发展对策研究”被列入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动漫片《小金鱼漫游记》入选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2年获得河北省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专著《衡水湖生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2016年获得河北省第十五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武强县政府采纳了赵秋棉教授承担的河北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富有潜力的文化产业——对武强年画的考察”课题组意见,于2007年在武强县城建立了公园、年画一条街。
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大师采纳了赵秋棉教授承担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文化产业中的冀派内画”研究成果,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开办了祥云小屋。王习三及其弟子在祥云小屋现场作画,传播内画知识,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又宣扬了衡水地域文化。
董仲舒作为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思想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衡水市作为董子故里,拥有独特的董子文化资源,遗迹尚存,遗风犹在。衡水学院原党委书记李奎良教授倡议建立了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衡水学院当选为会长单位。
《衡水学院学报》专门开辟了“董仲舒与儒学研究”专栏,发表了百余篇文章。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学者、汉代思想史专家周桂钿教授,四川师范大学经学研究专家黄开国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董学研究专家余治平教授常年为《衡水学院学报》撰写关于董仲舒思想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截至目前,衡水学院主办、承办董仲舒思想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4次、全国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5次,出版《董仲舒研究文库》两辑,并对多位董学研究专家进行深入专访。为了更好地研究董仲舒思想,在衡水市委以及河北省社科联的支持下,衡水学院牵头成立了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并邀请上海社科院、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的专家作为研究人员。衡水学院还成立了董子学院,成为海内外董子研究的制高点。
2016年8月,作为课题承研单位,衡水学院参加了衡水市政协召开的旨在彰显衡水市特色文化品牌,助推文化提升、经济发展的衡水文脉调研情况汇报会,其研究成果受到政协领导的高度肯定。
此外,衡水学院与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合作,成立了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承担了“衡水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传播模式探索——以侯店毛笔文化为例”等一系列发掘和促进地域文化的研究项目;外国语学院为衡水举办的各类国际体育比赛提供翻译志愿者服务,为衡水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与国内最大的西洋乐器生产企业河北金音乐器集团合作,共同打造周窝音乐小镇、麦田音乐节等,为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
衡水学院与韩国圆光大学合作办学。
●“产学研”三位一体,打造地方企业核心动力
目前,衡水学院已成为当地企业的强力技术支撑——
衡水学院魏淑珍教授与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覆盆子啤酒已于2007年5月在河北衡水九州啤酒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产业化生产,以年销量1.2万吨计算,年纯利润可达240万元,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衡水学院吴荣荣博士与衡水市生物科学研究所合作确定了冬虫夏草的栽培工艺及冬虫夏草酒固态发酵工艺,并开发了冬虫夏草酒及夏苓虫草胶囊等系列产品。
衡水学院相继派出吴荣荣、王敏、朱会霞3名博士进驻衡水老白干工作站,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吴荣荣博士完成了《老白干大曲重要功能菌的研究》项目,首次明确了大曲功能菌与老白干酒品质的内在联系,研究成果可以为后续纯种制曲及制曲工艺的自动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她发明了“一种干酪乳杆菌及其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等,获3项专利。王敏、朱会霞圆满完成《老白干酒质量控制与指纹图谱构建》《老白干酒发酵过程中主要风味物质的调控》研究工作,并首次发现了老白干酒中的9种新风味物质,申请了“酒醅DNA提取方法”的专利。
衡水学院已完成与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元公司”)合作的“发酵型核桃乳生产专用菌株选育及发酵工艺研究”项目;合作完成了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指令计划“葛根素的分离、纯化及在核桃乳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获得省科技厅划拨课题经费30万元;联合申报了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核桃分心木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应用研究”;共同开展核桃蛋白水解工艺研究;指导养元公司完成核桃乳改善记忆人体试食方案设计,并已在河北医科大学实施;协助养元公司完成了河北省微生物发酵植物蛋白饮料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和河北省植物蛋白饮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工作。
2011年起,学校教师为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六个核桃”“核桃至尊”等产品的包装罐和包装箱以及手提袋等进行的视觉营销体系设计成果相继投入生产销售。
衡水学院与衡水市农牧局水产技术推广站合作进行了大宗淡水鱼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研究,指导水产技术站进行台湾鳗鳅的人工育苗攻关、鱼病防治、池塘水质化验工作,通过人工孵化技术,成功培育出鳗鳅苗种100万尾,同时还对养殖户进行了养殖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工作。
衡水学院筛选了适合衡水地区干旱、盐碱、贫瘠土壤种植的耐干旱、耐盐碱、耐低氮胁迫以及抗除草剂的谷子品种和抗干旱、耐盐碱的大豆和饲用小黑麦品种;进行了谷子—马铃薯一年两作体系研究;获得旱稻杂交后代高抗基因。
应用化学系副书记、副主任邢广恩副教授是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安全评价师,省安全生产培训先进教师,衡水市安全生产应急专家。多年来,他从事化工、一般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共培训两万余人次。参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评审,并参与多起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场处置及调查处理工作,为提高衡水市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预防事故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应用化学系副主任齐双春教授,多年从事玻璃钢复合材料的研究。在衡水学院与河北华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所建立的研发基地担任技术顾问,指导、参与河北华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多项研发工作,其中参与研发的湿式静电除尘设备项目,获得国家专利。
对接衡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另外,衡水学院还与冀衡集团、河北钢铁衡板公司、河北宝力工程橡胶有限公司、河北龙港集团、菜鸟物流集团、恒润集团、创宇集团、衡水华强玻璃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为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服务。在技术应用利用方面,衡水学院实现科研成果转让2项,科研成果被采用7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00万元,多家企业均受益于衡水学院的科研项目成果。
河北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煜行说,老白干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十一个香型之一,衡水老白干是老白干香型白酒的代表酒。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酒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士后在站期间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先进仪器方法发现的衡水老白干酿酒的独特微生物、衡水老白干和十八酒坊酒中特有的风味物质以及形成的专利、发布的文章等科研成果,丰富了老白干香型及中国白酒的科学理论,提升了衡水老白干及河北白酒的行业地位,带动了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的科研水平提高。
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奎章说:“养元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植物蛋白饮料企业,专注经营核桃饮品业务,并带领核桃饮品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这其中科技和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衡水学院就是和我公司长期建立有合作关系的科研院所之一。我们在多个方面开展了项目合作,尤其是在技术储备和产品生产工艺升级方面,给我公司提供了很大帮助,取得了1+1>2的社会效果。比如‘葛根素的分离、纯化及在核桃乳中的应用’研究项目,就为我公司丰富核桃乳饮料产品结构、满足人们更好消费需求提供了实验数据和技术储备。衡水学院是我们当地的最高学府,有着很强的基础研究优势和众多科技创新成果,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加快推进产学研工作建设、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为校企合作广泛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氛围。我们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关心项目进展,在教学、科研、实验、生活上给予项目工作人员大力支持。学院派出的项目工作人员理论知识深厚,专业且敬业,有力地保证了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常态,企业发展急需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下一步,我们将与衡水学院开展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项目,以科技创新助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以实践助力学校学科建设更上一层楼。”
对接衡水市委党校。
●立足衡水,面向京津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衡水学院确立了“立足衡水,面向京津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应用为导向,以文、理为基础,工、教、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基层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将学校建成富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校定位。立足衡水,首先要研究衡水,对衡水的政治、经济、文化、产业衡水学院做了全方位的研究,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并将其作为学校转型发展的重点,成为衡水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近年来,衡水学院做了数百项研究衡水地域经济地域文化的课题,企业受益、学校受益、学生受益。与衡水老白干酒厂等企业的合作过程当中还出现了新产品,衡水学院的教师团队研发出独特口感的黑啤、白啤、黄啤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产学研用的教育形式初见成效,成为研究衡水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权威机构,成为地方产业链研发的公共平台,为衡水市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衡水学院牢固树立以贡献求支持理念,坚持“产学研”三位一体,认真履行服务社会职能,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优势,立足地方需求,研究衡水,服务衡水。学校长期资助科研成果转化,着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卓著。衡水学院按照“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建设优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培养地方亟需人才,增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统计学、物流工程等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为当地企业培养了大批对口专业型人才。
从2006年以来,衡水学院连续承办“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项目,共培训2310人;承担了衡水市技术监督局员工培训、北京中检物流员工远程培训、衡水养元核桃乳管理咨询、衡水中铁建ISO9000咨询等咨询和培训服务。
衡水学院把地方的需求对接成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的课程,每年一次的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事对接学校的体育、管理等一些相关的专业。在衡水湖湿地保护过程当中,衡水学院开发了很多与衡水湖自身相关的特色课程,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来说,这些学生走到任何地方,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别的学校理论教学所难以达到的。
目前,衡水学院在由普通本科教育向应用本科教育转变中实现了空前的变化和飞跃。衡水的发展离不开衡水学院,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决定的。“立足衡水办大学,服务衡水谋发展。”衡水学院对接地方需求初见成效,为衡水市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将成为衡水学院长期坚持的办学方向。衡水学院党委书记王守忠说,人人都可成材,人人都可成为一流的人才,地方本科高校也可以建设为一流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出一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