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未来之城”看雄安系列评论之四】激活人文资源,找到回家的路

来源: 长城网  长评君
2018-04-27 17:36:10
分享:

  ●长评君

  昔日“雄安”地区,乃古雄州、安州之域。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地灵人杰,物华天宝。从古代的民间音乐到民间社火,从宋八王墓地到民间艺术……数千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同宗同根的人民,将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历史与人文不断汇集、交融,为世人留下了一系列文化遗产和古迹名胜。

  近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出炉。其中明确提出,古树、古牌坊等将有机嵌入公园、绿地等,使城市与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深刻构筑富有雄安特色的城市印记。作为城市的基因、灵魂和特质所在,保护历史文化将成为雄安规划建设的重要章节,转化为时代发展的红利。

  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可以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是提升雄安新区综合竞争力、构建和谐民生、彰显城市个性的客观需要,是在新的起点上打造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的战略选择,对于新区建设具有增强自信、厚植底蕴、强根固本的重要作用。

  对于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曾指出,雄安新区要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强红色文化、北方水乡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建立博物馆、图书馆等系列公共文化设施,努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区。

  事实上,雄安新区自设立以来,“文化先行”的理念就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去年以来,雄安不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编制完成新区文物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先后开展了“记得住乡愁”和文化整理等系列行动。

  如今,随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出台,坚决贯彻“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不忘初心,不忘历史传承,积极推进历史文化挖掘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具有时代意义。

  历史再悠久,文化底蕴再深厚,如果没有得到挖掘与传承,注定毫无生趣而失去生命力。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建成的新城市要有老场所……未来雄安将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积淀厚重基础。

  创新引领未来。作为一个位于京津冀腹地的新区,如何顺应历史的文脉,实现不同文化间的多元共生,发展创造属于城市自身的独特的新文化,带动新区经济文化发展,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城市风貌,对新区建设者来讲,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古往今来,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狼牙山五壮士、雁翎队抗日救国,雄安大地唱出一曲曲激越、高亢的燕赵之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诚信尚义、威武不屈、豪侠正义的传统美德。雄安之地的人文气质,正是奋斗在新时代的我们最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临事而惧,好谋则成。雄安新区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历史文化,在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利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相信,新区建设者们将精心保护和传承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使新区规划建设与当地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相得益彰,逐步形成兼容京津冀文化精神、富于时代风貌的新区文化,探索出一条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关键词:人文资源,文化遗产,雄安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