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2018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来源: 北京晨报网  
2018-04-29 07:13:33
分享:

  “产业变革与创新,生态兴隆协同发展。”——由河北省兴隆县人民政府、河北兴隆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联合主办,荣盛产业新城承办,中国低碳智慧园区联盟、中关村加一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发展中心支持,北京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凤凰网、千龙网、TOM、慧聪网、搜房网、猎房网、中国网、中华网、赛迪网、今日头条、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媒体参与报道的2018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论坛暨荣盛·兴隆经济开发区招商洽谈会于4月26日在北京·金茂威斯汀大饭店成功举行。

  本次论坛汇集了来自全国和京津冀三地行业组织、政府、高校、企业、投资机构和新闻媒体的领导专家共计150余人,汇聚一堂、建言献策,共同探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的产业变革与创新,京津冀区域产城融合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能源协同发展和新能源培育、生态环保促进产业升级等热点话题,对有效“赋能”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加快京津冀产业变革和创新步伐、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有重大实践意义。本次论坛由中央电视台财经节目主持人邵明悦主持。

  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提高协同创新水平

  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科技部原秘书长张景安,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常任理事长阮汝祥,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承德市副市长苏铁成,北京平谷区经信委主任胡东升,兴隆县县委书记薛青松、县长焦军、常务副县长迟运鹏,兴隆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宋桂存,荣盛产业新城总经理符俊贤、副总经理袁晓飞等领导、嘉宾,大家就产业变革与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热点话题展开研讨。本次论坛以服务科学决策为宗旨,以政策咨询研究为重点,创新思路,搭建平台,发挥专家、学者的理论优势和实践优势,深入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对策性研究,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建真言、谋良策、献实招。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科技部原秘书长、科技日报社原社长张景安表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创新驱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内生式可持续增长,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这种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园区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张景安指出,功能专业化、融资多元化、空间集成化、运营市场化、发展国际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产业园区新的发展趋势。面对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张景安希望荣盛·兴隆经济开发区不断集成创新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功能和新业态,着力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驱动产业,培育京津冀创新发展新动能,未来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比肩全球创新中心的中国”硅谷“。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李国平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北京周边地区的应对策略》做主题演讲,李国平表示,京津冀联动发展要按照世界级城市群这样的基本规律来进行规划、建设和发展。世界级城市群有一些空间发展新的趋势,比如城市郊区化、多中心化、城市区域化以及大都市区的副中心等方面。因此,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过程中,各地区之间在空间之间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结构,这也是联动发展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协同创新非常重要,京津冀区域范围之内要形成“一心、两核、三带、多园区”的科技创新格局。他希望未来荣盛·兴隆经济开发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优势,重点承接北京高新技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产业,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兴隆打造成打造区位条件好、产业融合度高、资源优势明显、后续发展潜力大的科技之城、生态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

  京津冀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的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消费重点区域。如何更好的利用好新能源,服务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常任理事长、中国智慧城市大数据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阮汝祥围绕《石墨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做主题演讲,他表示:“我国的石墨烯研究在很多领域已实现成果转化,全球石墨烯创新高地开始向中国转移”,以北京为核心,并辐射环京津冀的地区,已发展成为我国石墨烯产业的智力核心,基础研究水平在国内遥遥领先。未来还将通过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项目,设立石墨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进石墨烯产业化应用。“

  “四个兴隆”培育协同创新新动能

  作为承德市唯一一个既临北京又临天津的县,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兴隆县按照“借力京津、错位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生态、区位、资源三大优势,重点打造“一区一中心一基地”,即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环首都休闲养生“微中心”和首都中高端果品供应基地,实现县域经济赶超跨越。近年来,兴隆县坚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生态兴隆、富裕兴隆、幸福兴隆、文化兴隆”建设,认真谋划、加强对接,创新举措,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河北省承德市副市长苏铁成在讲话中为大家描绘了一幅大美承德的锦绣画卷,分析了兴隆县在加快承德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的带动效应。他说:“承德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的重要城市,这里区位交通优越,生态环境优良,历史文化厚重,自然资源富集,发展空间广阔。兴隆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优良宜居,各类资源储量丰富,产业发展基础雄厚,是承德市融入对接京津,服务京津的桥头堡和示范区。承德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我们欢迎各位企业家及各界朋友到承德、到兴隆考察、投资、置业。我们将为到兴隆发展的投资置业者提供最优的政策、最优的服务、最优的环境!“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县长焦军在讲话中强调:“未来,兴隆将在承德市委市政府和兴隆县委县政府的产业蓝图指引下,坚持“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念,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投资,立足兴隆区域的优势、顺应产业发展的趋势,积极承接京津冀大都市圈的产业外溢,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逐步将荣盛·兴隆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集产、学、研、孵化、服务配套于一体,聚集上下游相关产业功能多元,具有创新能力的生态科技产业高地。”

  面对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大发展、大繁荣的产业背景,兴隆县密切关注京津产业动态,主动引入京津产业项目,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高标准推进项目园区建设,突出开发区主阵地作用,毫不动摇地围绕上市公司、国企央企、战略投资者“三个重点”进行招商选商,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加快“兴隆省级经济开发区”整体开发。未来,兴隆县要以荣盛·兴隆经济开发区为推手,瞄准创新源头,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等,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

  京津冀“产城融合”谋发展

  4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从顶层设计到全面实施,三地协同局面逐渐打开,区域协同发展根本上要靠创新驱动,产业变革与创新、绿色低碳与环保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如何加快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进程?壮大“京津冀协同创新产业生态圈”?加快京津冀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在本次论坛上,荣盛产业新城结合其“产业布局、精准定位、创新发展、招商引资”等优势,积极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

  荣盛产业新城公司袁晓飞副总经理在接受央视网、北京电视台、搜狐、腾讯等新闻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荣盛产业新城公司依托上市母公司荣盛发展的多元化雄厚实力,深耕京津冀,进军长三角,布局全中国,成为迅速崛起的产业新城运营商。荣盛产业新城定位于产业聚集、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生态智慧的现代化生活新城,已在环北京及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了数百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致力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打造产业集聚、面向未来、产城融合、宜居宜业、智慧生态的新家园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产业聚集、增加就业人口、构建城市产业生态体系、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等诸多方面贡献力量。

  荣盛产业新城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核心理念,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的机遇,在“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丽县”、“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河北省兴隆县打造坐落承德、面向京津的创新型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地理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一大批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3D打印、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高新产业集群”落户兴隆,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与京津地区的协同发展,树立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标杆地位,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城市机遇,对于企业而言也是重大机遇。本次论坛还举办了盛大的荣盛·兴隆经济开发区集体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中航空旅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院标准气体检测中心、北京思泰嘉业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承德鑫澳食品有限公司、北京久恒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北京航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北京控联科技有限公司、凯泽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北恒兴业有限公司、北京云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周五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了项目签约,兴隆县人民政府与中铁中冶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联合控股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上述签约进一步促进创新资源在兴隆的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荣盛·兴隆经济开发区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论坛为旨在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可实践性的路径方向。展望未来,协同发展、创新融合之路仍在继续。荣盛产业新城还将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的机遇,全力构建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和创新产业集群,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注入新能力,推动三地协同创新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论坛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