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长城评论】脱贫攻坚必须排掉形式主义的毒

来源: 长城网  杨于泽
2018-05-18 17:50:30
分享: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官方政务号近日转发文章,批评一些地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并提出要多管齐下狠刹扶贫中的歪风。

  脱贫是今后三年必须重点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目标是使全部贫困人口在今后3年内全部脱贫,可谓时间紧、任务重。但恰恰是在精准扶贫领域,从有关部门掌握的情况看,一些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非常严重。脱贫攻坚战最大敌人不是贫困,而是一些干部身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

资料图。

  脱贫攻坚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表格为大,一些地方把大量精力用在填表上,一些干部仍然奉行“数字出政绩”的扭曲政绩观。二是不顾实际,搞层层加码,刻意压缩脱贫年限,搞“快餐式”脱贫。一些地区给点小钱、做点小工,以此快速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率先“脱贫”目标,但贫困户连最起码的“造血”功能都没有,随时可能出现返贫。三是一些基层党委政府乱设扶贫工作考核指标,大搞“今天查看、明天督导、后天考核”的重复检查机制,弄得扶贫干部以应付检查为能事,也令贫困户反感不已。

  以今日中国的国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让贫困人口在今后3年内全部脱贫并非难事,关键是脚踏实地抓落实。中央制定的精准扶贫方略是“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按照这个部署脚踏实地地干,我国现在贫困标准下的3000多万贫困人口将可以如期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但精准扶贫既然是一场攻坚战,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指战员”,就来不得半点“虚”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真实的情况是,一些地方、一些干部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成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俘虏。2018年4月,湖北省荆州市纪委监委通报过一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件:江陵县资市镇玉古村村委会副主任姚华在核算拟脱贫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时,在办公室采取估算收入的方式,将村里23户脱贫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填报为4200元,与脱贫对象的实际收入严重不符。还有的干部,把1亩辣椒写成5亩,年收入从3000元虚增到1.5万元;有的声称规划养殖12头猪,实际连猪圈都没有。扶贫工作“脱实向虚”,事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损害的是贫困人口迈向小康的切身利益。

  要真正打好扶贫攻坚战,取得这场攻坚战的最后胜利,首先必须将扶贫干部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阵营中争取过来,实现扶贫干部队伍的“脱虚返实”。

  这场干部“争夺战”,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首先是要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把精准脱贫的方案做实,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实行“一户一策、一户一法”,摸清底子,找准穷根,把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极大地压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空间。

  同时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统筹,建立脱贫攻坚的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既加强督察,又减少重复检查、考核,让扶贫干部把时间精力放在干实事、求实效上。去年7月24日,国务院扶贫办发出通知,从减少填表报数、减少检查考评、减少会议活动、减少发文数量、规范调查研究、严格监督问责6个方面,要求各地制止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大量耗费基层干部精力的行为。自今年1月1日起,扶贫数据主要通过国务院扶贫办建立的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上报,不再要求县以下单位通过其他渠道提供。基层扶贫干部应将工作精力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投入精准帮扶一线。

  整治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要通过实干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强化对扶贫攻坚战的组织保障。坚持在扶贫一线发现干部、培养干部、考察干部,真正把作风过硬、责任心强、实绩突出的扶贫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使广大干部明白扶贫攻坚是一个可以出彩的人生舞台,全力以赴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杨于泽)

关键词:脱贫攻坚,形式主义,督察责任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