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打赢蓝天保卫战,如何再发力

来源: 河北日报  周洁
2018-05-31 10:04:59
分享:

  2017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为65μg/m3,较2013年下降39.8%,大气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对标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大气污染防治已经进入攻坚期。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还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5月22日至25日,记者跟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赴石家庄、邯郸、保定、雄安新区等地深入探访。

  找准治理重点,对污染源进行精准施治

  “这是什么时候开始采集的,近期监测数据有什么变化?”5月23日上午,检查组来到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楼顶观测平台,一边查看监测设备中的大气采集滤膜,一边和工作人员交谈。

  “从数据来看,PM2.5改善比较好,PM10绝对值仍然较高。”检查组成员建议,根据河北实际情况对PM10进行源解析,精准确定排放源头,对污染源进行精准施治。

  “虽然我省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我省整体环境空气质量仍然处于较差水平。”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主任王晓利坦言,偏重工业的产业结构、偏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偏公路运输的交通结构,导致我省污染物排放量依然严重超出环境容量。

  “结构性污染是我省大气污染的主要矛盾。”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汇报时指出,我省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2013年至2017年,全省累计压减炼钢产能6993万吨、煤炭3144万吨、水泥7057万吨、玻璃7173万重量箱、焦炭2087万吨。

  “我省属于国家产业政策范围内的落后产能已经全部淘汰,进一步去产能难度加大。”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应立足于解决区域环境容量超载问题,进一步研究对于排放达标的企业,怎样以法治化和市场化手段去产能。

  “要根据我省环境承载能力算一笔去产能精细账。”有专家建议,详细算算目前全省燃煤、机动车尾气、扬尘等排放总量有多少,到底需要压到什么程度,能够保留多少产能。

  “应鼓励优势产能‘走出去’,河钢在塞尔维亚建厂就闯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检查组成员建议,把先进技术和设备带过去,既走了合作共赢的路子,还有利于本地去产能。

  “燃气采暖炉效果怎么样,取暖费增加了吗?”5月22日下午,检查组到石家庄市鹿泉区东辛庄村查看煤改气工程情况,在村民薛路敏家仔细了解情况。

  年近六旬的薛路敏麻利地在炉子上抹两下摊开手:以前掏炉灰都是我的事,身上、头上全都沾满灰,哪像现在这么干净过?“价格还不贵,4个月下来才花了不到1000元。”

  我省大力度实施散煤清洁替代工程,目前在全省农村,已经有327.8万户像薛路敏家一样,用上了清洁、快捷的天然气或电。据统计,“双代区”气代煤电代煤对取暖期PM2.5平均浓度改善的贡献率达到44%。

  “推进气代煤电代煤,关键是要保障气源和电力供应,保持合理价格,让老百姓有气和电用、用得起。”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初步测算今年我省实施气代煤电代煤工程,天然气缺口22亿立方米,电力缺口730万千瓦,建议国家层面加大对河北气源保障和电力供应支持力度,出台气价、电价支持政策。

  以公路为主的交通结构,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数据显示,我省有重型载货车辆50.4万辆,境内高速公路年通行货运车辆近1.2亿辆次。

  “目前,京津冀区域特别是我省公路运输仍占主导,一个重要原因是铁路运力不足、运费偏高。”省政府有关负责人建议,在铁路网规划和次序安排方面对京津冀区域进行统筹考虑,提高河北铁路运输比重。同时,积极推动公路、铁路、港口运输互联互通,打通最后一公里,从源头减少机动车运输污染排放。

  层层压实责任,向企业和基层延伸

  环保红线倒逼企业治污减排、转型升级。记者采访发现,无论是裕华热电、欧意药业还是邯钢公司,各地的重点企业都主动提标改造,污染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大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但上热下冷、政热企冷问题仍然存在,仍有一些企业环保责任没有完全落实,环保设施运行不正常,有的甚至弄虚作假、偷排直排、违法排污。

  石家庄市桥西区人大代表杨勇峰建议,要进一步优化企业环保治理的支持政策,如出台企业环保治理设施用电优惠、环保人员从业鼓励政策等,促进企业从“要我治理”向“我要治理”转变。

  “从近两次重污染天气错峰生产情况来看,仍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打击了一些企业的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武志永介绍,比如有些地区对用天然气作燃料的制造业也采取停限产措施;有些地区对安装和没有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的焦化企业,均采取相同的减排措施,不能够体现政府对于环保领先企业的鼓励政策。武志永代表建议,环保、工信、发改等部门联合开展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及目前减排措施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的行业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措施。

  “县以下环境执法、监测力量薄弱问题依然存在,与当前日益繁重的执法监管任务不相适应。”杨勇峰代表调研发现,乡镇环保执法监管力量薄弱,人员少、装备差、队伍参差不齐,特别是环保专业人员少,对环保法律法规、生产工艺、产业政策不熟悉,不同程度存在监管不规范、执法不到位等问题。

  石家庄市人大代表李晓华建议:“从队伍建设、人员能力、体制机制、装备保证、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基层执法监管能力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力问题。”

  规划城市布局和产业布局,加强区域联防联控

  “一些城市在产业布局上,工业企业与居民区、商业区混杂,也加重了城区环境污染。”省政府有关负责人坦言,比如唐山、邯郸“城中有钢”,石家庄“煤电围城”,邢台“重化围城”等问题突出,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经过多年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已经进入攻坚期。”有关专家认为,大气污染治理需要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转向标本兼治、源头治理,逐步走向法治化、制度化、常态化治理轨道。

  “要加强污染防治顶层设计,坚决不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邢书彬说,对区域产业规划、能源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进行统筹规划。在产业发展方面,产业政策应与区域大气容量相结合,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与分工体系。

  “现有的部分标准和制度滞后于现实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省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我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的“散乱污”企业进行集中整治,但由于标准不具体、不明晰,各地在企业认定和把握上标准不一。

  “应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统一标准体系、监测体系和监管体系,实现信息共享。”邢书彬代表建议,如探索构建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区域性污染源识别工作,建立大气环境质量、企业环境信息等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等。

  “大气复合污染具有复杂性,需要全方位的科学支撑。”有专家建议,成立区域大气环境科学中心,为区域政策制定提供科技支撑,比如建立动态污染源数据库、大气扩散模型等。

  杨勇峰代表在调研中发现,有的企业不能及时知晓或全面理解最新的国家环保法规、政策要求,以至于环保措施不能及时准确跟上国家及地方的最新要求,影响了以企业为主体主动治理污染的效果。

  在高校工作的省人大代表马仁会也发现,高校法律教育特别是环境法教育仍然欠缺,即便在资源与环境学院都没有开设专门的环境法教育课,这方面法律的普及教育还有待提高。

  “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切实提高公众尤其是污染企业法律意识,从源头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有专家建议。

关键词:大气污染,蓝天保卫战责任编辑:陈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