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打造河北经济示范区 沧州渤海新区从“盐碱地”走向“黄金滩”

来源: 长城新媒体  龚磊 徐亮
2018-05-31 22:11:25
分享:

绿色黄骅大港。徐亮 摄 

  长城网讯(记者 龚磊 徐亮)日前沧州渤海新区召开沧海文化风景区项目建设调度会,分析研究影响项目建设的问题,进一步提速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今年7月1日实现对外开放。

  沧海文化景区是沧州渤海新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现代化滨海新城的重要抓手。沧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说:“发展旅游业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转型升级、走好发展新路的强大引擎,是发挥沿海临港优势、补齐发展短板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是沧州渤海新区的战略选择!”

  2002年,黄骅港建成通航,沧州结束了有海无港的历史,也迎来了沿海经济发展的新机遇——转身向海,沧州开始了从运河文化到海洋时代的新跨越。思路一变,海阔天空。特别是随着2007年渤海新区的成立,沧州举全市之力,推动优势向沿海集中,项目向沿海聚集,开放向沿海突破,沉寂多年的“苦海沿边”春潮萌动:一部“精卫填海”的故事在这里上演,一个个奇迹在这里诞生。

渤海新区城区。徐亮 摄

昔日“盐汪子”。宣传办供图

  昔日“盐汪子”摇身变景区

  沧州市民马先生和他的10来位旅游群成员,驱车来渤海新区一日游。在这里,看世博园,逛湿地,吹海风……过足了瘾。马先生说:“这个季节出海,不冷不热,正合适,孩子特别喜欢。”渤海新区宣传办主任皮宝军介绍,仅“五一”期间,沧州渤海新区就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

  以前的渤海新区,临海是一片片盐池,辽阔的渤海湾孕育了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晶莹的海晶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原有的滩晒制盐工艺已落后,占地面积大、效益低,原盐产量低且不稳,荒凉的盐池成了一片片“水汪子”。

人造沙滩天海一色。徐亮 摄

  2016年,沧州渤海新区提出推进盐场区域旅游整体规划开发,依托滨海优势,将部分盐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海盐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海盐世界”观光区、沧海文化风景区。沧海文化风景区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约15平方公里,基础建设投资总额33.55亿元,项目建设完成后,将为沧州渤海新区新增各类有效用地约9500亩,同时将全面进入商业开发阶段,着力建设“海洋科普、湿地净化、教育科研、商住综合服务及滨海养生”五大特色文化产业带。其中,包括5.8公里的人造沙滩、水上乐园、大学城、中国文化城、沧南山文化主题乐园等25个科教、休闲、购物、娱乐、度假等子项目,全部投资在600亿元以上。

  原来无人问津的盐碱荒滩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土地升值,效益趋好,吸引首都城投等国有大型企业前来投资,为沧州渤海新区新增常驻人口约3万人,年游客量预计达到100万人次。

徐福东渡码头上演大秦出海。徐亮 摄

  荒废煤码头吃上“旅游饭”

  世代生活在海堡渔村的张伟说:“以前,码头这都是淤泥,周围更是盐碱荒滩寸草不生,根本想不到现在竟然焕然一新变成了旅游码头,环境好了,体验徐福出海情景的游客越来越多了。”

  古有徐福东渡觅仙丹,今有沧海听潮观日月。去年8月沧州市首座海港旅游码头——渤海新区东渡码头投入试运营。

  据文献记载,沧州渤海新区是古代徐福东渡的入海口。2000多年后的今天,“徐福东渡”大型实景演出,再现了徐福出海的历史场景,展现出沧州渤海新区厚重的历史与绵延的文化传承。

东渡码头出海仪式。徐亮 摄

  东渡码头的前身是黄骅港河口港区千吨级煤炭码头,始建于1984年,是沧州第一个自有海港码头。然而,随着沧州渤海新区的跨越发展和20万吨黄骅大港的建成运营,该码头因吞吐功能偏弱、环境制约等因素,不再承担货运功能,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决定将其提升改造为旅游码头。项目投资超1.2亿元,一期建设项目包括48个泊位,以及港池、码头上下客区、博物馆、综合服务中心、停车场、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场、文化旅游纪念品展销广场等一系列配套设施,设计年客运量为20万人次。

  昔日近于荒废的煤炭港已悄然变成集客运、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码头,与规划建设的黄骅港游轮码头,将形成呼应之势。沧州渤海新区文化旅游办公室主任杨勇介绍,改造提升后的东渡旅游码头,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是华北平原直至晋、陕等广大腹地区域游客海上旅游最便捷的出海口。

科创项目车间。徐亮 摄

  苦海沿边蜕变项目聚集区

  5月底的黄骅综合大港杂货码头,海风劲吹,一望无际蓝色的海水,像冲锋的士兵,呼啸着向岸边飞奔而来。撞在防波堤上,水花纷飞,接连发出撼人心魄的轰鸣,如同对渤海新区日新月异蜕变的礼赞。

  改革开放40年,昔日的苦海沿边、盐碱荒滩已难觅踪迹,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生态宜居美丽沧州的蓝图正在变成现实。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三,连续4年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

  如今的渤海新区,发展飞速,有金山银山,也有碧海蓝天。走进黄骅港煤炭港区,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一片绿色映入眼帘,湖水波光粼粼,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反而感觉这里是一片“海上花园”。这,改变了很多人对煤港“黑漆漆”的传统印象。

“黄新欧”国际班列。宣传办供图。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黄新欧”(黄骅—新疆—欧洲)国际班列和黄骅港至东南亚国际直航航线开通,黄骅港先后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英国威勒比房车、瑞士科莱恩新材料等一批优质外资项目纷至沓来。2017年,沧州渤海新区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同比增长89.8%。

  渤海新区秉持“围墙”内的事“不插手”、“围墙”外的事“不停手”的理念,不遗余力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完成港口建设投资690亿元,沧州黄骅港建成20万吨级航道和万吨级以上泊位33个。依托港口优势,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每年仅运输成本即可节约16亿元。持续开展基础设施攻坚行动,累计完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00亿元,装备制造、科创、新材料、轻工食品、海洋经济、现代物流等“九大功能园区”和中欧产业园、韩国产业园等“国别园区”加速崛起,成为众多企业家投资创业的优质平台。

  不断扩大的新型企业家队伍,带领企业按照市场和产业的发展方向,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开拓市场,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产生了良好的“引领”和“链式”效应。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7.4亿元,同比增长7.5%;全区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达11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家,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9%。

项目集中开工现场。徐亮 摄

  今年以来,渤海新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运用辩证思维,精准施策,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石衡沧港城际铁路项目获省发改委核准,年内争取开工;南大港产业园区千亿元恒大文化旅游城项目开工奠基……160个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正推动渤海新区深度融合京津冀,打造全省经济示范区。

  今年第一季度,渤海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3.2亿元,同比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8.7%和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75亿元,同比增长4.3%;实际利用外资16374万美元,同比增长86.5%。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借海行船,依港而兴,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觉醒的沧州人一举打破“苦海沿边”的多年困局,走进“一港双城,三带四区”新时代,沿海经济梦正加速实现,沧州也成为全省落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战略平台。

关键词:经济示范区,渤海新区责任编辑:吴云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