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环保行动 千万河北居民共参与 ——世界环境日专题报道之三

来源: 长城网  郑建卫 刘志琳
2018-06-04 22:13:25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郑建卫 见习记者刘志琳)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自河北省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最美蓝天卫士”代表将在省会石家庄市接受表彰。近年来,千万个基层的环保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切实的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河北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发起人孔媛媛

       27年把近3万人带上环保路

孔媛媛组织开展的“环保教育课堂”百校行活动。 马胜军 摄

    6月3日,星期日,晚上9点多,邯郸市环境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孔媛媛才结束一天的下乡环保宣传回到家里,顾不上缓解一天的劳累,就和记者谈起27年环保志愿者路上的风风雨雨。

  “我从小生活在邯郸市滏阳河边。那时候天是蓝的,河水是清的,水里有小鱼、小虾。大家茶余饭后都喜欢在河边溜溜弯、聊聊天。”孔媛媛说。

  “再后来环境变差了,天不再那么蓝、河水变黑发臭。作为在岸边长大的我,当时就在想该为这条河做些什么?于是,就和六七个同学商量,一起在岸边捡拾白色垃圾,打捞河面漂浮物。”就这样,孔媛媛成为了一名环保志愿者。1991年她和伙伴们成立了河北省第一支民间环保组织。

  面对严峻的雾霾环境形势,2014年初,孔媛媛带领团队志愿者发起全民抗霾“五公里内不开车减霾紧急行动”,号召全民行动起来,在该行动的号召下,已有近10万名司机签署了“五公里内不开车”实名承诺书,并切实履行该承诺书内容。

  孔媛媛的团队,从最初邯郸市的六七名环保志愿者,发展到现在遍布全国的28898人;从开始在滏阳河边捡垃圾,到策划实施“千里走滏阳”、“千里挺进大别山”、两次“可可西里环保行”、“全民减霾五公里内不开车”、“1+1环保课堂”、“垃圾减量化从我做起”等一系列活动;从默默无闻,到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全国保护母亲河奖、感动河北年度人物、河北“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邯郸环境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孔媛媛,27年环保路上无悔无怨的历程,再次印证了“德不孤、必有邻”的古语。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正在她的带领下,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奋斗在蓝天保卫战一线的斗士吕旭

        甘于奉献    付出换来好成绩

吕旭和工作组正在取缔违规废品回收站。 李建光 摄

  秸秆禁烧、“煤改气、媒改电”、“小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餐饮业油烟管理、道路扬尘专项整治、河道垃圾整治……在2016到2017年间,吕旭担任保定市韩庄乡常务副乡长,分管包括大气污染、城市建筑等多项工作。

  调查污染源、填写通知单、拆除“散乱污”企业……“你要问工作多忙?我只能说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打200多个电话,手机里同时有30多个群在安排工作任务,但迅速协调完这些,我还能带着团队一起去夜查,什么也不耽误。”在工作中,虽然不能保证每件事都能百分之百完美解决,但仍需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去达成完美,这就是吕旭的工作态度。

  这两年间,他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一线现场,最忙碌的时候曾连续27天住在单位。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2016年,韩庄乡拆除燃煤炉具3565台,安装壁挂炉4579台,回收燃煤1636吨,截至到2017年4月1日,韩庄乡19个村全部完成“煤改气、煤改电”工作。“值了!”吕旭用两个字总结了他的感受。

  “春天烧荒,夏天烧烤,秋天烧棒秸,冬天烧树叶,一年四季烧垃圾。”这是吕旭带领的队伍总结出来的顺口溜。防火禁烧工作是一项需要提前预防、及时发现的工作,韩庄乡下辖19个行政村,1.8万亩的耕地面积,为做到彻底防火,吕旭带领他的队伍想出了好办法——防火禁烧工作网格化管理。

  何谓网格化管理?就是以村为单位管理,每10亩地雇佣一位村民,村民每天带着小红帽和袖套标志去地里巡查,在通讯群中及时上报巡查信息,发现火情及时扑灭。在领取工资的时候,根据每个人辖区的情况,还有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一来,既让赋闲在家的村民有了些许收入,防火禁烧的任务也得到了圆满完成。

  近日,省环保厅公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全省空气质量状况排名情况。在11个设区市中,保定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最大。在这不断攀升的排名背后,是无数像吕旭一样的环保人在辛勤付出。

  京津冀节点上的蓝天守卫者王树忠

       科学管控   进市大货车从一万多辆下降至一千辆

春节假期期间,支队长王树忠检查新交通设施安装进度。 刘彦哲 摄

  廊坊市毗邻京津的独特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随之而来的是每天一万多辆重型货车穿城而过的巨大通行量,严重影响了市区交通环境和空气质量,也给管控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根据科学测算,车辆尾气对综合污染指数的贡献率为20%左右。能把廊坊入市的大货车科学合理地管控好,对全市空气质量提升意义重大。

  如何做好大货车管控?廊坊公安交通警察支队支队长王树忠首先进行了翔实的调研。通过大量走访,了解到大货车多为山西、陕西、内蒙等地的重型卡车,将煤、铁等物资经张家口、北京、廊坊运送至天津港口,廊坊是这条线路上的必经之地。如果生硬地将大货车拒之门外,那每天一万多辆的大货车将会导致廊坊周边的大拥堵,甚至影响北京、保定等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综合施策,几项治理措施同时推进:一是带队赴北京、天津、张家口、保定等地和当地公安交管部门协调沟通,争取提前分流。二是远端提前预警,提示分流。谋定绕行廊坊后的通行路线,制成宣传折页,提前在张家口黄帝城等关键的高速上、下路口分发。在京台、京沪、廊涿、廊沧等廊坊辖区高速出入口设立大量提示牌,提示司机绕行。三是近端严管严控,建立长效管控机制。立足市区外围大货车整体管控需要,通盘考虑,在市区外环合理布局了13个卡点,形成了严密的管控网络。各卡点严格落实24小时勤务制度,严管严控,全力限制大货车进入市区,确保达到无缝隙管控。

  此外,探索完善通行证管理体系,借鉴北京进京证管理经验,努力实现管控和便民的统一。

  经过反反复复的尝试、修改、调研、完善,终于形成了一套人力管控和科技应用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在确保通行需求的前提下,大货车从每天约一万两千辆锐减到了目前的不足一千辆,既保证了廊坊经济生活的正常需要,也保证了车辆尾气污染指数的降低。

关键词:环保,行动,居民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