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京津冀严查“大棚房”,为何仍有人顶风销售?

来源: 新华社  
2018-06-28 18:15:17
分享:

  本是种粮食、种菜的农业大棚,但在一些不法开发者的运作下,竟摇身一变成休闲居住的“私家农庄”“大棚别墅”。

  近日,京津冀地区全面开展“大棚房”专项整治。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严查之下,一些网络信息平台仍在发布“大棚房”租售信息,一些地方继续悄悄开发、销售“大棚房”。

  天津查出1800余个“大棚房”,北京两名“厅官”被处分

  4月27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稿件《农业大棚里为何“种别墅”?——天津部分地方建设销售“大棚房”调查》。报道发出后,天津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大棚房”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已查出多轮整治下尚未发现的“大棚房”1800余个,涉及违法占地面积共计1300余亩。

  在河北,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赴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实地督导“大棚房”清理整改工作。大厂回族自治县组织相关部门对“玫瑰庄园”“百合谷”两处以设施农业为名违规建设销售的“大棚房”实施了集中拆除,并对骗取农业补贴等问题开展核查。

  在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对全市范围内所有农业大棚类项目进行全面筛查,要求各分局逐项目逐棚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入园入棚、一棚一档,拍照取证、签字备查。北京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24日,各区排查中发现违法数140宗4484栋,已完成整改29宗1344栋。

  同时,北京市区两级纪委监委启动对昌平区“六合成”观光园违建“大棚房”问题的责任追究,对5个党组织和20名相关责任人问责,被处分的干部中涉及局级干部2人、处级干部11人。

  仍有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少数企业顶风销售

  不法开发商和房主多在网络平台发布“大棚房”广告。记者调查发现,尽管有网络信息平台被约谈,但仍有一些平台发布相关信息。

  据悉,去年8月,北京市相关部门联合约谈多家网站,要求不得发布“大棚房”信息广告。但记者日前在多家网站搜索“北京私人农庄”“天津农家院”等关键词,仍发现“拎包入住,天津农家院650平米出售送家电”“农家院土地600平米超低,急用钱”“离北京近的一个农家院,离尘不离城”等信息,并配有图片。

  记者打电话发现,这些信息中有的是个人为转让出售发布的,有的是房屋中介发布的,有的则是从事“大棚房”销售的“专业团队”发布的。

  此外,记者发现,严查之下,一些企业仍然违法、违规开发销售“大棚房”。记者25日来到位于京津冀三省市交界地带的一处“大棚房”销售处。这里距离北京、天津、廊坊等主城区仅几十公里,交通非常便利。

  该项目售楼处设在距离项目几公里远的地方。销售人员介绍,这个项目约有305套,目前已经售出170多套,购买者以城市居民为主。平均每套面积约550平方米,有的屋顶最高达4.3米。

  记者看到,这个“大棚房”园区门口赫然竖立着国土部门关于治理“大棚房”的公告。这位销售人员说,过去农民种地挣不到钱,搞这种“大棚房”农民甚至村集体都可以获益。只要在大棚内象征性地种一些蔬菜、瓜果即可。

  这位销售人员介绍,目前,京津冀地区对“大棚房”进行整改,但此处项目并未受到影响。大棚内只要使用木质结构、复合材料等取代混凝土、红砖,就可以继续建设。

  屡禁不止的“顽疾”如何根治?

  据悉,北京市将于7月底前摸清底数,完成排查清理整治工作,11月底前完成检查验收备案。天津要求6月底前将“大棚房”全部“清零”。河北发布《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彻底清理整治“大棚房”的公告》,已全面启动清理整治“大棚房”工作。

  近年来,北京、天津、河北曾多次对“大棚房”进行整顿和拆除,为何屡禁不止?

  基层执法人员表示,主要在于背后的利益驱动:开发者以较少的投入,通过改变大棚用途就能够“坐地生金”;购买者以较低的价格就能够拥有一片土地,稍加装修就可以满足城里人的“田园梦”,于是乐见其成。

  相关问题的监管不力。由于农民能从“大棚房”获得收益,有的村干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外,“大棚房”表面有一层覆膜,仅从外面无法发现藏在其中的违建,国土执法很难通过卫星拍摄等方式发现。

  天津部分涉农区干部认为,地方政府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对失职渎职人员的追责力度,从源头上铲除“大棚房”形成的土壤。同时,要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弥补管理漏洞,加强国土执法力度。

  北京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国土委已会同市农委与市网信办研究建立“大棚房”等违法建设项目的信息日常管控机制。

  一些基层干部还提出,要充分利用好拆除后的土地。天津武清等地拆除“大棚房”后,将土地复垦作为重点工作。目前,已经安排种苗、土肥、蔬菜栽培等农技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京津冀,大棚房,河北责任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