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燕赵先锋】修华: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棚支书”

来源: 河北日报  
2018-07-01 09:42:58
分享:

  2005年,他服从安排从乡财政所返村,挑起了家乡治穷治乱的重担,让村民从年人均收入1000余元增加到去年的8600多元;2008年,他带头建起蔬菜大棚,并把家搬到了大棚边;今年,他全力以赴推动大棚配套设施升级改造,力争通过发展乡村休闲采摘游,带领村民一起走上乡村振兴新路。他就是省优秀共产党员、大伙儿口中的“大棚支书”——临西县摇鞍镇乡修枣科村党支部书记修华。

  蹚出一条致富路

  6月21日,从临西县城南行10多公里,成方连片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修枣科村到了。

  10多年前,36岁的修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初可不是这样:上千村民主要靠种植小麦和玉米维持生计,村子是个出了名的乱村穷村。

  修华调查发现,这矛盾,那矛盾,贫穷是最根本的矛盾。必须改变传统的种植结构,为村民找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几经选择,他把目光放在了大棚蔬菜上。2007年春天,他出资租了一辆大巴车,拉着28名村民赴山东省寿光取经,可村民们仍顾虑重重。修华决定带头蹚路,2008年,他东挪西凑20万元,率先在村东南自家承包地上建了3个高标准温室大棚。

  有技术指导,有精细管理,3个大棚种植的黄瓜取得了成功,当年每个大棚收益都在6万元以上。村民建大棚的热情高涨,2009年,全村蔬菜大棚猛增到28座。修华把自家大棚的管理交给了妻子王凤玲,把全部心思放在了帮助大家搞好大棚建设和管理上,每天都要到各家大棚里查看果蔬生长情况。

  就在这年的11月,一场50年不遇的暴雪来袭。眼看着雪越下越大,修华早早把大棚户和村干部召集起来,随时扫除大棚上的积雪。大雪整整下了3天,周边县市的蔬菜大棚几乎全部坍塌,而这个村的28座大棚无一受损。

  大棚保住了,但是黄瓜苗冻死了四成多。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修华又驾驶自家的面包车,一天一个来回地跑了三趟寿光,自掏腰包买来新苗让大家补栽。这个冬季,附近县的蔬菜大棚几乎绝产,而修枣科村大棚的蔬菜不仅没减产,收益还增加了四五成。被折服的村民对修华竖起了大拇指,并纷纷加入大棚蔬菜种植队伍。

  为了建设大棚公共设施,修华自掏腰包30多万元,又多方奔波筹措资金,共打深井4眼,上变压器12台,修田间公路6公里,铺设了上万米地下管道,还购买了一台发电机组解决临时停电问题。他牵头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大家解决建设、生产、销售等环节上的各种难题。

  2014年前后,有5家贫困户想建大棚缺乏资金,修华帮着找了几条路都没走通,于是一咬牙把自己的工资卡和老父亲在县城遗留下的房子做抵押,共计贷款45万元帮其建起了8个大棚。很快,这几家相继脱贫迈上致富路。

  为解决品种单一问题,修华带头引进蔬菜瓜果新品种,试种成功再进行推广。目前,该村已发展成为以黄瓜、甜瓜为主,以豆角、西瓜等为辅的大棚种植结构,蔬菜大棚数量达370多个,种植面积800多亩。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孙楼、张庄、樊村等4个乡镇12个村庄,发展蔬菜大棚900多个,种植面积3500多亩。

  跟着大棚搬了4次家

  自从开建第一个蔬菜大棚,修华就再也没有回到村中的宅院住过一晚。

  记者随修华来到2008年建的温室大棚,大棚入口是一座10平方米的红砖房,“我和妻子在这儿住了3年。”修华打开门介绍说,大棚开建之初他在旁边住了两个月窝棚,随后便正式把家搬到这里,把当时未成年的儿子交给老人照管。倚墙而放的两块木板当年与一张单人床一拼,就是两口子的床,通往大棚的门洞旁有座砖垒的灶,用于做饭和取暖。右手墙上挂着一个输液瓶,“那是2010年冬天,村医给输液退烧时留下的。”

  2011年,修枣科村又在村西南建起110个蔬菜拱棚。为保证初次引入春秋式拱棚种植蔬菜成功,修华和妻子在这些拱棚的旁边搭了两间板房,把家搬了过去。夫妻俩冬天挨冻,夏天受热,在这儿整整住了两年。

  2013年,修枣科村西北建了30座温室大棚,修华和妻子又跟着搬到了新大棚边。

  2015年6月,村里在村南引进了甜瓜等新品种,修华搬到了现在的住地,这次条件总算有了改善,安上了空调和电脑。

  “除了出远门,修华没离开过大棚一个晚上。”王凤玲说。

  “大棚发展到哪里,我的家就在哪里。不守着大棚我睡不踏实。”修华说。10年来,他一直吃住在大棚边,谁家大棚遇到问题他都随叫随到,解决不了的就第一时间联系专家帮忙。为了防止发生火灾等意外,春节他都坚守在大棚。

  下一个目标是采摘游

  蔬菜大棚的发展,给曾经落后的修枣科村带来了很多变化,冬闲变成了冬忙,困扰该村的诸多矛盾也成了过去式。

  过去村里主要靠增加大棚数量、提高蔬菜瓜果产量和品种来增收,修华说下一步他们要向发展乡村休闲采摘游方向转型。

  在村西北方向武馆路两侧,是该村去年新建的18个春秋式钢架拱棚,13个温室大棚与之相邻。这片区域将成为该村发展采摘游的核心区,目前已纳入临西县精品乡村旅游线路规划。“我们正在做前期准备,预计8月份开始配套设施建设。”修华介绍,他们正在积极筹措资金,计划总投资200万元,建设无土栽培智能联栋拱棚、高档厕所、停车场和200多米长的休闲长廊,从明年起,这片大棚将按照采摘园的模式种植各种蔬菜瓜果,长廊上种植观赏性南瓜、葫芦,周边裸地将以樱桃种植为主,再辅以农家乐建设,争取发展成为周边城乡居民的采摘乐园。

  正是甜瓜收获季节,走到路边一个摊位前买了两个品种名“花蕾”的甜瓜,打开一尝,真甜。摊主修金军就是本村人,拥有4个大棚,总共种了6个品种的甜瓜,他介绍,他种的瓜根本不愁卖,只不过为了多挣点,他就留下一部分摆摊售卖,也有人顺路或专程过来采摘,每天收入两千元左右。等甜瓜收完了,他准备再种一季豆角。

  说起下一步打算,修金军说:“跟着支书加油干呗。”他觉得修华肯为大家干事,带着大家致富,把村里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消化解决了,值得大家的尊敬和信任。他说,明年他会好好琢磨下何时种、种什么好,还将从外地引进一两种甜瓜新品,“村里搞采摘游我双手赞成,肯定能比现在挣得更多!” (记者王永晨)

  记者手记

  “赔钱支书”

  提起修华,除了大名鼎鼎的“大棚支书”外,有人还给过他另一个称呼——“赔钱支书”:不是说他带头建的大棚赔钱,而是说他屡屡干“赔本买卖”,花自己的钱干村里的事。最初其实是含有玩笑乃至嘲笑成分的,但现在更多的是尊敬。

  如果说刚开始他带头建大棚时,有些配套设施自费也合理的话,等大家都建起大棚,有些费用比如请专家、运菜苗、打深井、埋管道等就应该是大家分摊了。但他没有,因为村集体没钱,而大家集资很容易带来矛盾。他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自己出钱,并想方设法争取上级支持,为的是轻装上阵,更有利于蔬菜大棚的发展。

  专程探访了修华在村中的宅子,步入大门是草木茂盛的大院,宛若身处荒郊野外的林地。五间北屋由于缺乏人气,客厅顶上不知何时已开了“天窗”。问他这些年大棚挣了多少,他说算不清,反正都用于投入大棚种植配套所需和扩大生产了。“钱对我个人来说不重要。”修华说,重要的是他承担了“领头羊”的职责,就要把这个任务完成好,对得起上级领导和父老乡亲,“当支书就要把群众利益放在头顶上,舍不了小家就当不好家。”

关键词:燕赵,先锋,大棚支书责任编辑:吴云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