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小暑:“三伏天”如何平稳度过“烧烤模式”

来源: 长城网综合  王迪
2018-07-06 16:26:35
分享:

  导语:“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中国天文年历》显示,7月7日11时42分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专家提示说,小暑期间,迎来“三伏天”,我国将进入“烧烤模式”和“蒸煮模式”,公众要注意防暑降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小暑开启“烧烤模式”

  小暑节气从7月7日或8日开始,至7月22日或23日结束。我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描述的是带着热浪的风从大地刮起,蟋蟀从田野转到庭院墙角下避暑,而老鹰则时常在凉爽的高空飞翔。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近期,我国多个城市“炎值”爆表,纷纷拉响高温预警,部分地区的最高温逼近40摄氏度,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烧烤”的滋味。

  “小暑期间,这种炎热势头有增无减。”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说,小暑节气期间正逢“三伏天”的头伏。“今年7月17日入伏,‘三伏天’长达40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面对即将到来的“三伏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高温时段尽量减少外出,若外出,应采取防护措施;饮食调理上,要以清淡为主,适当吃些苦瓜、冬瓜、茄子等清热的新鲜蔬菜,多吃莲子粥、绿豆汤、薏仁粥等解暑饮品;生活和工作都要注意劳逸结合,少动多静,规律睡眠,不要熬夜。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

  小暑时期运动锻炼,宜选择早晨或傍晚相对清凉之时,可以选择较为和缓的运动,如太极拳、交谊舞、慢跑等。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晚上9点后也不宜再进行体育锻炼,以免过度兴奋影响睡眠。另外,运动出汗多,可适当喝些淡盐水,以补充钠的丢失。运动后最好洗个温水澡放松,但要注意的是运动后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浴身,以防寒湿伤人,罹患感冒或关节疼痛。

  小暑热还是大暑热?

  我们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三伏天是我国农历用来表达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的计算比较复杂,而且有的年份三伏是30天,有时候是40天,今年的三伏有40天,头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有一点是肯定的,大暑小暑基本在三伏天内。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所谓避热解暑,就是外在注意不要在阳光下曝晒,内在多吃一些清凉消暑的食品,后者也是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另外多吃水果也有益防暑。这是民间常用的去暑方法。

  大暑过后还热吗?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阳历的7月22日或23日,太阳达到黄经120度时,即为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

  进入大暑就是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是反映暑热程度已达到极点,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在《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刚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大暑期间之所以这么炎热,首先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南京经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酷暑,降水较少。另外,通常入夏以来,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散发的热量,热量不断积累,到大暑期间,所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顶峰,所以大暑节气最为炎热。

  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晴朗时,经常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阴雨时,则闷得让人难以喘气。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热死泥鳅”“大暑到,暑气到”等谚语。

  紧跟大暑节气后的是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的立秋节气。“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是立秋之后还有秋老虎,此时也非常的热。

  随着大暑的到来,7月27日三伏天的中伏也将接踵而至。今年的“中伏”有20天的时间。末伏为10天,再加上秋老虎,预计到八月底天气才开始转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起居生活有“五不”

  1、不进食油腻食物

  过于油腻的食物会导致血液浓度变高,血流速度变慢。长期以往,还会导致血管壁变厚,严重者还会导致血管阻塞。血管阻塞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容易导致血管破裂,造成组织坏死。可以选择一些清淡而有营养的食物,特别是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因为蛋白质和矿物质,不仅容易被消化,还会增加血管的弹性,继而缓解心脏部位所受的压力。

  2、不让身体缺水

  夏季天气炎热,身体出汗比较多,水分流失较严重。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给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因为水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脂肪、胆固醇、糖的含量,从而达到降低血液黏度的效果。不能等到身体发出“口渴”信号的时候才开始喝水,身体发出信号时,部分细胞已经脱水了。所以,要自觉的定时给身体补水。

  3、不过度饮酒

  正值暑期,外出进餐的机会比较多,饭桌上总是免不了的就是“喝两口”,但是夏季饮酒对身体的伤害却是不可小觑的。夏天气温本就炎热,根据“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血管处于膨胀阶段。而酒精进入身体之后,被胃部消化吸收进入血管,也会导致血管处于“兴奋”状态,这无形中就增加了血管的压力。血管的压力增大了,对心脏的压力也会增大。心脏部位所承受的压力过大,就会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健康,各类心血管疾病将会乘虚而入。所以,从小暑开始,酒桌上适量减少酒精的摄入,来点清热解暑的饮品或是更好的选择。

  4、不过分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分为两种,开心和生气。人在开心或者生气的时候,血压都会上升。这也是为什么人在生气或者大笑的时候,脸会涨的通红的原因。过分激动,对心脏也是有伤害的。偶尔如此无妨,如果经常过分激动,将会刺激心脏部位的供血。研究表示,经常大笑是有助于身体健康运作的,但是经常生气则会对心血管造成健康威胁。不仅仅是因为生气时人体处于激动状态,血管以及心脏部位所承受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高出3倍以上,还因为生气会导致身体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引发其他一系列不适症状。而在炎热的夏季,因情绪的波动对身体可能造成的伤害更会成倍地增加。

  5、不受凉感冒

  夏季感冒的人群不在少数,越是气温高的季节,越容易引发感冒。空调是感冒病发的罪魁祸首,其很好的制冷效果,给身体带来及时的舒适感,但是也给身体带来了感冒病菌侵犯的机会。据我们临床观察,炎热夏季中有90%的感冒都是因为过度使用空调造成的。很多人认为感冒只是小病,对心脏健康没什么关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感冒虽是小病,但是其对肺部有相当伤害。感冒不能及时医治,将会有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大家熟悉的有:咳嗽、肺部感染、支气管炎症等。心肺相连,肺部疾病很快将会影响心脏部位的健康,特别是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和婴幼儿。所以,我们千万不可小觑感冒给心脏带来的危害。在感冒高发的夏季,更应重视这方面的问题,谨慎使用空调。在使用时,将温度调到26度以上,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8度,以减少感冒的几率。

  小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小暑吃藕

  在江南地区素有小暑吃藕的说法,而且早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因与“偶”同音,故民俗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又因其出污泥而不染,与荷花同作为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每逢小暑迎来,百姓们都习惯吃莲藕。

  小暑食新

  小暑食新,是客家人的一种民俗活动。客家人,即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原住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客家人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小暑吃饺子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三伏天就在小暑节气前后,而在这期间对北方人来说,饺子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而且这一天吃到的饺子多是素馅,爽口的蔬菜包裹着荞麦的清香,有效改善了人们食欲不振的情况。

  小暑吃芒果

  关于小暑的农谚有说到“小暑吃芒果”,在台湾地小暑是芒果最成熟美味的季节,由于芒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因此经常食用芒果,可以起到滋润肌肤的作用。食用芒果具有清肠胃的功效,对于晕车、晕船有一定的止吐作用。

  小暑吃黄鳝

  在沿海地区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小暑节气正是品尝黄鳝的最佳时节。入夏之后,黄鳝体壮而肥,进入产卵期,其滋味愈加鲜美,滋补功能也达到高峰期。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小暑吃六面

  在小暑前后还有一个重要节日,即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举行的“天贶节”。过去人们还讲究要在天贶节吃六种不同类型的面,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之所以有这个讲究,跟小暑闷热天气有关,这个时候,多数人都会胃口不好,也是借着这个机会丰富面食品种,让人们多吃主食。《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小暑节气吃水果推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火龙果:是5、6月份的时令水果,可以排毒解毒、抗衰老、养颜补血、降血脂,应季而生,能够帮助我们防备和解决湿热带来的不少问题。火龙果是夏季减肥的首选水果,它不仅能清热去火,对防治便秘也非常有效。

  桃子:味甘酸性平,入肝、大肠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平喘的功效,主治胃阴不足、口中干渴、肠道燥热、大便干结难解。另外,鲜桃养人,主要是因桃子性味平和、营养价值高。桃中除了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果酸以及钙、磷等无机盐外,它的含铁量为苹果和梨的4~6倍。

  荔枝:果肉中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总糖量在70%以上,列居多种水果的首位,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研究证明,荔枝对大脑组织有补养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杨梅:6-7月成熟。中医认为,杨梅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之功效,多食不仅无伤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营养学分析认为,杨梅富含维生素C、葡萄糖、果糖、柠檬酸等,酸甜味美;另外杨梅含钾丰富,对夏天大量出汗者可起到补钾功效。

  樱桃:应季的樱桃长得喜人,很招人喜欢。一般水果铁含量较低,但每百克樱桃中含铁量达5。9毫克,有促进血红蛋白再生的作用,适合老人、小孩以及女性吃,可改善贫血。其实,樱桃除了生吃还可以用来泡酒,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缓解风湿引起的腰腿疼痛等有一定作用。

  哈密瓜:又名香瓜,最好吃的哈密瓜是在每年的6月-9月间。哈密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C、钾元素和β-胡萝卜素等成分。同时,哈密瓜的含水量极高,90%都是水,夏季吃哈密瓜有助于补充人体内流失的水分和钾元素。

  芒果:农谚说“小暑吃芒果”,小暑前后是芒果最成熟美味的季节。由于芒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因此经常食用芒果,可以起到滋润肌肤的作用。食用芒果具有清肠胃的功效,对于晕车、晕船有一定的止吐作用。

  甜瓜:含有丰富的苹果酸、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C等。据测定,与西瓜相比,甜瓜水分和蛋白质含量较少,但芳香物质、矿物质、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则明显高于西瓜。夏天吃甜瓜能消暑热,解烦渴,还有利于人体肝脏及肠道系统。

  山竹:被称为“果后”,除了本身味道甜美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古时东南亚医药中所担当的角色,传统上,山竹被人用来控制发烧的温度及防止各种皮肤感染。而研究表示,山竹的果皮或外皮都蕴含一种特殊的物质,不但具备抗氧化能力,也有助增进免疫系统健康,令人身心舒畅。山竹具有降燥、清凉解热的作用,健康人群都可食用山竹,但每天吃3个就足够了。

  (据新华网、闽南网、东方网、成都晚报综合)

关键词:节气,小暑,夏天,度过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