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7月24日讯(见习记者 冯立华)7月13日,在保定市北二环大学科技园内,华创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军满是欣喜地告诉记者:“农行为我们办理了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800万元。就在刚刚,这笔资金汇入了公司账户,将用于新中标的项目,助力公司发展稳步迈上新台阶,让我对企业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目前,保定高新区建立了以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代表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创新体系,在这个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和培育基地内,入驻的947家中小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85%。金融精准聚焦小微企业,如何打开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新局面?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融资难 科技型“小不点”企业面临发展瓶颈
“解决企业的流动资金无非两条路:找亲戚朋友借款或找银行贷款。”梳理企业成长10年来的融资情况,赵建军颇有感触地介绍到,“2008年,华创电气成立之初,需要20万资金周转的时候,我会选择向亲朋拆借,2016年,华创电气进入快速发展期,需要上千万资金周转,这时需要找银行借贷。2016年6月贷款480万元,2017年7月贷款700万元,今年7月贷款800万元,如果没有银行不断加强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渠道创新,多亏银行为企业‘输氧造血’。”
“资金无法正常运转,将会制约企业的发展,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同样是经营科技型企业的的张军说,因回款不及时,急需向银行贷款600万,这样的情况,在小微企业中不是个例。“小不点”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像华创电气这样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科技型“小不点”企业融资难症结何在?保定农行三农对公业务部副总经理王晓东告诉记者,小微企业的发展特征明显,大多在发展初期,固定资产投入不足,在管理上还没有达到精细化、标准化,财务管理尚不健全,而且部分科技创新型企业奉行轻资产发展理念,造成在融资时,很多企业难以提供足额、合法的担保物,无法与现行的银行信贷政策对接。
出“实招” 多方合力为小微企业“输血活脉”
规模小、数量多的小微企业被称为是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畅通与否,关系着实体经济整体的健康情况。
为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升级,改善中小企业的信贷环境,缓解具有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新区管委会”)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由政府牵头成立担保公司,对于抵押物不足的小微企业,由担保公司担保向银行业机构贷款,这是当前担保行业最典型的运作模式。政府、担保机构、银行、小微企业等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了融资担保业健康发展。”保定东城农行行长武军介绍到,通过完善治理结构,规范运营管理,保定高新区管委会全额出资设立了保定高新区电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这家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000万元的公司,由保定高新区管委会履行出资人职责,代表政府对公司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
政府为小微企业增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银行为企业获得资金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通过对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提高增信,为小微企业‘输血活脉’,是解决企业实际难题的着力点。”保定东城农行副行长李福勇认为,多方一齐发力,短期看是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长期看是推动担保行业在信贷领域充分发挥作用,能够让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转向“小” 农行普惠金融为民生
“10天内,为华创电气投放流动资金贷款800万元。”保定东城农行行长武军介绍,面对客户用款紧迫的情况,农行拿出“快跑请”的工作态度,落实“短平快”的工作作风,“找准服务对象,完善产品体系,让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更精准,我们一直在这样做。”
整体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关键是增强服务渗透能力。如何下沉服务重心,真正往“小”上转?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人刁景芝介绍,农行河北分行从体系、机构、机制三方面整体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增强服务渗透能力,真正实现“支小、支微”。一是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结合全省内设机构优化调整工作安排,12家二级分行均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并确保有足够人员服务普惠金融业务。二是做实专营机构。我行制定了普惠金融专营机构服务方案,在二级分行及以下设立普惠金融专营机构,将法人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作为主要或重点服务对象,并落实专门团队和专职岗位,高效提供金融服务。下一步,农行河北分行将加快普惠金融专门的综合服务、专门的统计核算、专门的风险管理、专门的资源配置、专门的考核评价等“五专机制”建设,大力推进普惠金融事业部专业化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