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遛弯的习惯,很多人都有。石家庄市鹿泉区白鹿泉乡政府城管综合执法中队中队长张弛和白鹿泉乡曹坊村党支部书记赵红玉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在遛弯时,还赋予自己工作的内容。
“我刚才到307国道上转了一圈,没发现有遗撒的垃圾。”“我绕着村也看了,乡亲们都特别自觉,不随意倾倒垃圾的好习惯看来是逐渐养成了!”7月23日早晨,在路上相遇后,张弛和赵红玉交流起农村垃圾治理工作。
如今,像张弛和赵红玉这样参与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基层党员干部,在石家庄还有很多。随着全市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逐步向纵深推进,各县(市、区)广大党员干部在做好农村垃圾集中清理突击行动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垃圾治理模式,着力完善农村垃圾治理体系,给农村垃圾找一个“好归宿”。
政府主导,集中清理农村积存垃圾
7月23日,在赵县王西章乡的一处垃圾清理现场,来自乡镇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志愿者及环卫工人顶着酷暑,正在清运垃圾。“机械不方便的地方,俺们就人工清理。”王西章乡南西章村村委会副主任刘素英说。
王西章乡垃圾清理的场景仅是石家庄市开展农村地区垃圾集中清理突击行动的一个缩影。该市在今年春季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行动的基础上,于7月17日启动了全市农村地区垃圾集中清理突击行动。在全市城乡接合部、村庄及周边区域、农场等重点区域,对积存的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医疗垃圾等进行彻底清理。
该市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副组长的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了精干力量组成了12个督导检查组深入县、乡、村进行暗访,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排名,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督办函,督促整改。
在集中清理行动中,全市还建立了农村垃圾排查和集中清理台账,实行台账销号管理,完成清理一处销号一处。
市场参与,实现日常维护全覆盖
集中清理行动只能管一时,如何做到管长远?石家庄市高度重视治理效果的维护,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
在鹿泉区曹坊村的街巷里,每隔百余米就能看到一蓝一绿两个垃圾桶。随着一辆压缩式垃圾车驶来,跟在车后的环卫工人张栓录将路边带轱辘的垃圾桶推到车边,按下启动按钮,垃圾桶升起后桶内垃圾全部倒入车内。“以前清运垃圾靠人工装车,用三轮车清运,一路走一路撒,现在用上了密闭压缩车,再怎么颠簸也不会撒了!”张栓录说。
鹿泉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城乡卫生管理处主任李峰说,在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过程中,该区建成了6座区域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并把全区乡镇的环境卫生委托给专业环卫公司进行清运处理,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市场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截至目前,鹿泉区等14个县(市、区)已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环卫公司负责本区域范围内农村生活垃圾的清运处理,基本实现了县集中统一处理。全市3939个村庄共配备保洁人员17238人,基本实现了日常维护和长效机制的全覆盖。全市八成以上村庄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七成以上村庄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处理。
科学管理,让农村垃圾治理更规范
石家庄市在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过程中,着力构建财政、环保、住建、农牧等10余个部门共同参与的环境卫生管理系统,引导各县(市、区)探索适合当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综合治理体系。
晋州市针对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制定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核办法》,按照考评标准,实行计分制,由专业管理人员集中管理,并严格按照日巡查、周检查、月联查的方式,对清扫保洁质量、环卫设施管理维护、垃圾收集清运等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农村卫生管理初见成效。
正定县则通过建立“垃圾兑换银行”,引导居民用一定数量的垃圾兑换相应的日用品,实现垃圾处理由末端清理变成源头减量,逐步让居民养成对垃圾进行分类的习惯。
7月23日下午,在正定县新城铺村“垃圾兑换银行”门口,不少村民带着塑料袋等垃圾到这里兑换日用品。“以前大街上塑料袋、废纸满天飞。现在大家不乱扔垃圾了。因为村里有了‘垃圾兑换银行’,60个烟头能换一个学习本,220个烟头就能换一块肥皂,100个塑料袋还能换一小袋洗衣粉哩!”说起新城铺村的变化,60多岁的清洁工王秀娥感慨地说。
石家庄市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傅永红说,该市正在谋划搭建农村垃圾治理智慧管理平台,通过建立环卫车辆实时监控系统、绘制垃圾桶位置定位图以及构建垃圾处理终端企业智能分析大数据平台等举措,真正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作业的全程可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