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衡水讯(记者 张梅胜 张千) 近日,记者漫步在饶阳县农村,一栋栋干净明亮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荫里,农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河渠清澈见底……今年以来,饶阳县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洁净就是美丽。饶阳县把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作为加快生态创建、推进乡村振兴、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拓展思路,创新方法,不断完善农村垃圾治理体系,推动农村垃圾治理全覆盖。
政府主导 打造“洁净农村”升级版
夏日阳光下,饶阳县饶阳镇故城村东侧的排涝渠处,树木苍翠,莲荷争艳,果蔬飘香。别致的小木桥、亭廊与水中自身倒影相连。
很难想象,这里曾杂草丛生、垃圾满地。村干部周春振说,“这个水渠原来是附近农户随意倒垃圾的地方,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自从把排涝渠拾掇好了之后,也不臭了,河里面也变干净了,大家伙可高兴呢!”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行动,有效地改变了水渠“脏、乱、差”状况,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该村是饶阳县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行动的一个缩影。在今年春季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行动基础上,该县把农村垃圾清理作为基础性工作之一,同时作为锤炼干部队伍、推进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将其提升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由县委书记挂帅,县、乡、村“三级书记”亲自抓,使农村垃圾清理成为名符其实的“一把手”工程。
为避免出现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饶阳县将工作标准由“干净”提升为“美丽”,致力打造“洁净农村”升级版。将拆除的废旧房屋、厂房、畜禽舍等场地,打造成小果园、小菜园、小游园,形成“微地形”、“微田园”、“微景观”。对传承传统民间技艺的老油坊、豆腐坊、老磨坊等老建筑,精心保护修缮,打造成民俗馆、纪念馆;对村内散落的碾台、石磨、牌坊、碌碡精心点缀摆布,打造成景观小品,实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利用清理出来的垃圾坑塘、闲置宅基地建设“文化活动广场”和“健身园”、“休憩园”,打造了诗经台文化、民乐文化、内画文化、葡萄文化……
创新机制 实现日常维护全覆盖
以往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时间短、见效快,但常治理常反弹,往往“昙花一现”,难以保持长久。饶阳县在垃圾清理中,开拓思路,积极创新,探索建立了一套卫生清理保洁长效机制,推动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走进留楚乡北善旺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不由让人啧啧称赞。视线所及,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空气中,闻不到污水的异味。不远处,几名统一着装的环卫人员正在清扫垃圾。随着一辆垃圾车驶来,跟在车后的环卫工人将路边带轱辘的垃圾桶推到车边,按下启动按钮,垃圾桶升起后桶内垃圾全部倒入车内。
这与人们印象里农村“简易茅厕遍布,垃圾遍地倒,污水满地流”的环境大相径庭。
饶阳县农工委工作人员李兵顺说,在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过程中,全县农村的生活垃圾清理工作进行了整体外包,实行市场化运作,并在各乡镇区分别建设一座垃圾中转站并建立垃圾收集转运制度,同时引进垃圾分类处理暨有机肥生产项目,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市场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截至目前,该县5个乡镇区110个村完成了卫生清理外包交接工作,其余69个村正在有序交接,8个中转站已完成选址,开始动工建设。基本上解决了垃圾外运、日产日清的问题。
找准“发力点” 着力提升民众幸福感
54岁的许爱青是该县留楚乡北善旺村村民,以前每次进城,看到垃圾入桶,路面干干净净,还有专门的垃圾清运人员和车辆,就羡慕不已。如今,垃圾桶也摆到了自家门口。
吃过午饭,他便拎着几袋生活垃圾来到家门口,“易拉罐可进行回收,餐厨垃圾不能回收。”他已经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也亲眼见证了“垃圾不落地”带来的好处:今夏苍蝇蚊子少了、难闻气味没了。
“垃圾堆不见了,村民的精神状态、生活习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的现象少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俺村和城里一样干净。”提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变化,许爱青是赞不绝口。
如今,饶阳县正如火如荼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出动人员9.2万人次,车辆5.7万辆次,清理垃圾积存点467个,清运垃圾23万方,治理空闲宅基地152处3.2万平方米,打造景观82处1.8万平方米,涌现出了一批面上整洁、村点出彩、沿线美丽的“洁净农村”,进一步刷新了美丽乡村“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