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长城评论】高校博物馆,请向公众敞开大门!

来源: 长城网  冷雨
2018-08-18 14:43:54
分享:

  “养在深闺人未识”经常被用来形容我国高校博物馆的现状。据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近200家高校博物馆,其中虽不乏藏品丰富、颇具特色的博物馆,但绝大多数并不为公众熟知,加上管理方式、人员协调等因素,不少大学选择在暑假关闭博物馆。去大学博物馆感受学术氛围、一睹高校“珍藏”,成为近年来北京中小学生和家长的暑期首选,但往往难以如愿。(8月17日《北京晚报》)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来自网络

  有人认为,高校博物馆向社会开放意愿不强的主要原因,是其定位不够明确。其实不然。

  2011年5月,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指出:高校博物馆是为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由高等学校利用所收藏的文物、标本、资料等文化财产设立并向公众开放,致力于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组织。

  基于这一定位,《通知》还强调,高校博物馆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效益,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和公众开放。

  有明确定位,有开放要求,开放意愿不高的原因,或许有几点:其一,规避因开放而产生的运行成本;其二,考虑到馆藏、校园安全待方面的因素。在其看来,让公众随时进入博物馆,很可能出力不讨好,如果因此出现一些问题,就更无异于引火烧身。

  而更重要的一点,或许在于高校博物馆向社会开放,只有原则要求,没有细化规定,更无考核标准。这样一来,开放与不开放都一样,这就会让部门高校认为“多一事就不如少一事”。于是就“谢绝参观”。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对外就明确通知,博物馆随学校节假日闭馆。

  高校博物馆节假日“铁将军”把门,着实可惜。

  我国高校博物馆,发展前景看好。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分享了一组数据,“中国的大学博物馆每年新增8至10座;80%属于建筑面积在四千至一万平方米的中小型博物馆。有大学博物馆的高校占比约10%,所以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养在深闺人未识”,显然不符合高校博物馆“社会公益性组织”的功能定位,对此,是时候寻求改变的了。

  如果说高校博物向社会开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毫不过分。现在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开放,而是如何开放的问题。国家层面,应就开放的时间、方式,运行、管理的各项保障,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出台更明确的规定,使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变“自选动作”,为“规定动作”,以促进高校博物馆更好地服务社会。

  而作为履行这一社会责任的主体,高校博物馆,也应自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提高其对公众开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博物社会功能的最大化。

  在德国,高校博物馆,虽然隶属高校,但它们和社会博物馆一样都属于公众共享资源,人人可以参观。如柏林洪堡大学博物馆,就经常举办各种普及知识性展览,专门吸引游人到学校游览、参观博物馆。德国高校博物馆的宗旨就是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

  应当看到,一所高校的博物馆,在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会为自己及其所在高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由此产生的正向溢出效应,不可低估。高校博物馆,为社会,也为自己,请向公众敞开大门!(冷雨)

关键词:博物馆,高校,开放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