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26、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来源:  
2018-08-21 19:52:00
分享:

  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河北省首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内少有的集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省级软件产业基地等政策优势和载体服务于一体的经济强区,是秦皇岛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荣获“2012最具投资价值园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全国数据产业最佳基地”、“中国创造力开发区”、“全国数据产业最佳基地”称号。

  2016年,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走过了三十二个年头。

  一个人的三十岁,被称为而立之年,知礼明志,成家立业,而在这个年纪选择创业从零开始,多数是要白手起家,将要面临人生中最艰难的挑战与风险,而当创业者有所成就时,未来的创业之路如何继续,创业精神如何传扬,再创业的决策愈加意义重大。

  三十二岁的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就面临这样的问题:30年间,秦皇岛开发区规划面积由1.9平方公里扩展到128平方公里;经济总量由“忽略不计”到占全市的“半壁江山”,通过初次创业的艰难摸索和二次创业的披荆斩棘,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昔日的荒野上,建成了全市最强增长极、全省一流开发区和全国闻名特色产业园区。然而,取得了成就不意味着步伐的停滞,就在2016年3月22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三次创业”动员大会,敢于担当、勇于挑战的开发区人决定开展第三次创业,将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伟大历程推向新的高潮。

  新的征程充满了未知数,“三次创业”的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凤凰河北专访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苏景文,共同了解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次创业”的发展之路。

  从汤河滩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两次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次创业,要从改革开放说起。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1984年春天,在邓小平关于“除现有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讲话激励下,中国政府批准成立了包括秦皇岛开发区在内的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亲自前往秦皇岛考察,最终在1984年10月27日,国务院特区办公室下发《关于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域界限的通知》,明确“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选址,东起大汤河西岸,西至京山铁路新线和小汤河,南起津秦公路,北至丁天桥。面积1.9平方公里。”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此诞生。

  万事开头难,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之初,一切都举步维艰。国际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怎么搞,开发区人只能摸石头过河,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在大小汤河滩上建一座新城。都说创业艰难,苏景文对此颇有感慨:我们保留了当年大家一起建设开发区的老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到当时开发区的基础条件简陋,但是创业者们的情绪却是高昂的,每个参与建设的人,从管理者到工人,脸上都洋溢着80年代人特有的那种积极乐观的神态。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开发区初期0.6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从奠基到完成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1992年,乘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中央政府批准秦皇岛开发区扩区5平方公里,全区掀起了开发建设的新高潮。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确发展方向,抓住机遇,提出“创新发展、以人为本”的口号,充分调动开发区人积极性,“乘东风而上”。1995年,中国对财政体制和关税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大大削弱,加之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伴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国内在招商引资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秦皇岛开发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对此秦皇岛开发区人提出了“二次创业”。

  随后,开发区也编制了第一个5年计划,提出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同时,中国政府也适时重新调整了关税政策。由此,机遇和希望再次向秦皇岛开发区人招手。

  进入2008年以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转型,全面启动产业升级计划,着力发展节能环保、数据产业、生物工程和新能源产业。这四大产业方向,与国务院2010年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部吻合。明确“三个一批”,即“取缔一批,提升改造一批,转移一批”。通过改善开发区的投资环境,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等产业,依靠区域优势特色,提升开发区的整体竞争力。

  截止到2013年年底,秦皇岛开发区以占全市1.6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21.7%的地区生产总值、20.5%的财政收入、45%的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4%的进出口总额和近90%的工业企业利润,地方贡献率超过了国家级开发区的平均值。

  从国家“九五”到“十二五”,整整20年的时间,“二次创业”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造了经济效益的同时,奠定了开发区发展的坚实基础,苏景文强调说。没有“二次创业”,就没有秦皇岛开发区的先进产业和和谐社区;没有“二次创业”,就没有秦皇岛开发区未来再创业的物质保障;没有“二次创业”,就没有充足的准备面对新的时代机遇和挑战!

  立足河北,面向京津冀,秦皇岛开发区三次创业引领改革潮流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两次创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物质财富,经济发展也进入新常态,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秦皇岛开发区能不能再用5-10年时间,在“十三五”甚至“十四五”期间开展第三次创业?

  秦皇岛市委书记孟祥伟与苏景文等开发区领导干部分析座谈,在2016年年初的开发区大会上提出“开发区要做好准备开展‘三次创业’”。

  “三次创业”,同样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时代发展机遇,立足河北,服务河北,面向京津冀,甚至面向海内外,秦皇岛开发区的优势潜能亟待挖掘。

  2008年10月16日,首届“中国·秦皇岛国际数据论坛”隆重开幕,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同时揭幕。秦皇岛开发区与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及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经过反复探讨和论证,率先在国内提出了数据产业的概念,谋划打造生态型、园林型、人文化、高科技的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中国“数谷”。

  数据产业既是传统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产业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又与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内容紧密结合,引领着未来高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被称为IT产业的后续发展产业,充满着创新和生机,发展潜力巨大。

  秦皇岛开发区确立发展数据产业这一高端新兴产业,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临海傍山的优越自然条件是秦皇岛的“金字招牌”。空气环境好、交通运输便利、生活环境宜业宜居,创业成本低廉,人才密度居河北省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云计算专家倪光南曾评价到:秦皇岛开发区提出发展数据产业和中国“数谷”的口号,这符合我国数据产业的发展趋势,开发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优势,地处一小时车程的环渤海经济圈中的秦皇岛开发区,能够吸引京津地区大量的高端科技人才,对于人才引进、资源分配、技术革新都潜在着巨大的优势。

  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从一纸政策走下了基层民间,地处环渤海经济带中心位置的秦皇岛更是抢占了发展先机,在承接京津资源转移工作中捷足先登,走在前列。

  “延续‘二次创业’的良好基础,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新常态的大背景,中央提出的落实‘五大理念’、协调推进‘四大战略布局’,继续当好‘五位一体’发展排头兵的新要求,秦皇岛开发区还要走在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苏景文介绍说。

  区位优势和政策扶持是秦皇岛开发区“三次创业”的“硬件”,秦皇岛开发区人的创业精神和服务精神才是开发区再次腾飞的关键。

  作为国内少有的集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及省级软件产业基地、省服务外包示范区等政策优势和载体服务于一体的经济功能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经形成了项目引进审批“一条龙”、项目建设“全方位”和项目投产后的“经常化”等三个服务体系,并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全程代理代办制。

  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行政办公大厅,一张新版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出证时间由原来的10个工作日缩短至1小时。作为河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园区之一,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成立至今,坚持以“办事集中、运转规范、审批高效、服务优质”为目标,将全区涉及企业注册登记、项目审批、便民服务的137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整合落地行政审批局,将全区9个审批机构合为1个,将28枚审批印章减为1枚,真正实现了一个部门、一枚印章管审批。

  招商审批无缝对接服务开始试运行,项目入区后,将成立招商审批工作领导小组以及项目服务组,根据具体项目指定相关部门负责人跟踪服务。不仅如此,项目方会拿到一份材料准备清单,上面标明了每一事项的依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流程等,而各个环节的责任部门、联系电话、办理时限,在无缝对接流程表上一目了然,项目方遇到问题再也不用“满城转”似的找人了。

  前来办理土地证的李女士从没想到在服务大厅办事会如此顺利:“第一次来这儿不知道办事程序,本以为会像没头苍蝇似的满处问,可刚进大厅就有办事员帮着填表、指引,窗口一对一办事一点儿不拥挤,真是太方便了!”

  如此细致贴心的服务观念,深入开发区人人内心。三十二年发展历程,秦皇岛开发区成绩斐然,但依然还在引领改革的潮流,不忘初心坚持创业之路。

  以人为本,创业不忘初心,秦皇岛开发区的未来大有希望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业初心,是为了打造一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更是为了开发区人的未来更美好。苏景文语重心长地讲到:开发区人的创业精神是开发区发展历程中最宝贵的财富。开发区人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自信自豪,形成了“开发区为人人,人人为开发区”的城市发展理念。

  谈到开发区的“以人为本”,苏景文介绍了开发区的土地政策。土地征收,一直是各级地方领导头疼的问题,只有民生问题解决了,农民群众没有了后顾之忧,并尝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与甜头,他们才能发自内心地服从规划,才能为发展铺平道路。这就是为什么秦皇岛开发区的农民天天盼着自己家的地被征收……

  秦皇岛开发区自建区以来,几次扩区增容,规划控制面积已经由起步期的1.9平方公里扩大到如今的128平方公里,为了让失地农民生活水平有“保险杠”托底,开发区在就业、创收、安居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利民措施。自2004年以来,开发区累计投入奖补金1.5亿元,持续开展“村民创收、村组户创五好”的“双创”活动,并因势利导促进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户不仅与被征地村民同样享受失地人员养老保险、生活补助费等待遇,而且被优先安排到亿科农业公司就业,实现“双增收”。截至目前,8个村1500多户农民累计流转土地12120亩,土地流转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

  安居才能乐业,截至目前,开发区总投资12.99亿元,累计建成农民返迁房103.22万平方米,23个村的1.3万人全部迁入新居;另有3个片区88.2万平方米返迁房在建。总投资2亿元建成了10万平方米的天池路周转房,解决了区内农村大龄子女分户房的需求。40个村10余年未批宅基地的历史问题基本解决。返迁农民的采暖费50%由区财政报销。

  开发区努力发挥优势,努力提升职能部门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引进高端教育和医疗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端综合性的服务条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戴河国际医院项目落户,中国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秦皇岛分校等合作项目持续推进……一项项针对性强、细化详分的服务政策组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服务型体系。以后,应该会有这样一种双城现象:年轻夫妇在北京上班,而父母与子女则在秦皇岛生活、学习,每周夫妇下班后坐上高铁回家,随着秦皇岛的就医、入学条件的改善,在秦皇岛看好医生、上好学校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苏景文针对近期开发区开展的重大项目进行规划总结。

  秦皇岛开发区人只争朝夕,为美好的生活创业奋斗。在谈到关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的畅想规划上,苏景文语重心长的说:“还是引用邓小平当年对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寄语:一切大有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苏景文一样的开发区人不忘创业初心、奋勇拼搏下,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未来大有希望!(来源:凤凰河北)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周年,开发区,秦皇岛责任编辑: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