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阜平之变探访记|①“重病兜底”让村民重燃生命之光

来源: 长城网  赵永刚 胥文燕
2018-10-10 11:27:51
分享:

  编者按  2012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对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省委书记王东峰于2017年11月、2018年4月、2018年9月,先后三次到阜平县调研检查,进村入户,嘘寒问暖,把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要求落实到每项工作中。近6年来,阜平县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2018年10月17日第五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长城新媒体记者聚焦“阜平之变”,走进太行深山,深入田间地头,从百姓生活、个体故事展示阜平之变给老百姓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敬请广大网友关注。

2018年10月9日,阜平县村民陈立波接受长城新媒体记者采访。记者 郝朋起 摄

  长城网记者 赵永刚 胥文燕

  2017年8月是陈立波命运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的4年里,他每天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和巨额医药费的压力。

  “我感觉天都塌了,整个人都崩溃了,看不到一点希望。”2013年的一天,在位于保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陈立波被查出得了直肠中分化腺癌。

  陈立波是河北省阜平县天生桥镇东下关村的一名村民。患病时,年仅31周岁,刚刚结婚,正在做大货车司机学徒,对生活充满憧憬,对工作满怀热情。患癌的一纸单据,犹如晴天里的一道霹雳,瞬间将他的世界带入黑暗的深渊。

  虽经乡亲介绍陈立波来到北京世纪坛医院就医,但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这一病,新组建的家庭怎么办?父母的身体都不太好,今后的生活怎么办?普通的一家农户哪能治得起这样的重病?

  “得了这种病,就等于被判了死刑。”陈立波的压力,除了来自病痛的折磨、内心的煎熬,更多的来自对家人的愧疚和难以承担的巨额费用。

  4年里,他每年都要做放疗、化疗,相继患上了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病症;4年里,整个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年迈多病的父母和心爱的妻子肩上;4年里,他治病累计花费了50多万元,不仅花光了全家的积蓄,还向亲朋好友东挪西凑了40多万元。这还远远不够,他的病还需要后续治疗,但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怎么办?陈立波的心理防线几近溃堤。

  在濒临绝望之时,2017年阜平县落地实施的健康扶贫政策,让陈立波看到了希望。

阜平县实施的“三个一批”健康扶贫政策,惠及全县百姓。 记者 郝朋起 摄

  据了解,阜平县实施“三个一批”健康扶贫政策,即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而陈立波的情况符合“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条件。

  天生桥中心卫生院院长刘振祥解释,“重病兜底”就是农村重特大疾病患者看病不用花医疗费,只需花必要生活费、交通费,治疗费用统一由阜平县财政兜底,由县农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向患者所在医院支付。

  2017年8月,陈立波如愿享受到了“重病兜底”政策。

  “这项政策,去掉了我最大的一块心病,使我没有了后顾之忧。”陈立波说,他去北京看病,每次七八万元的治疗费由县里直接支付,自己仅承担三四千元钱的吃住行费用。

  陈立波表示,目前他心态好了,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经过放疗、化疗、做手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情,治疗有了效果,自己也更有信心了。

  “过了年,我还要做个大手术。做完手术,我要把身体养好,一定好好孝顺父母,一定好好回报社会。”陈立波表示,他感恩父母和妻子,因为整个家庭都是他们在支撑;他更感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因为党和国家让他感受到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他的生命重新焕发生机。

  刘振祥告诉记者,像陈立波这样享受“重病兜底”政策的患者,仅天生桥镇就有不下10个。

  据了解,2017年阜平县财政筹措1000万元,建立了农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帮助重特大疾病患者联系就医医院,先行垫付住院押金进行专项救助,共为87名重特大疾病贫困患者垫付住院押金1369万元,让87个生命得以延续。

关键词:阜平,脱贫,医疗责任编辑: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