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京津冀等地入冬以来最重空气污染过程持续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8-11-15 08:20:59
分享:

  中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在经历今年入冬以来最重空气污染过程。14日,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保定、沧州等城市出现重度及以上空气污染。

  11月14日,北京多地空气质量已达到重度污染水平。中新社记者李慧思摄

  生态环境部表示,截至14日10时,区域内北京、石家庄、保定等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水平。13日,石家庄细颗粒物(PM2.5)日均浓度最高达每立方米200微克,13日13时,邢台PM2.5小时浓度最高达每立方米289微克。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监测显示,14日13时,北京、唐山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水平,天津、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沧州、衡水、洛阳、安阳等地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分析本次污染过程,清华大学贺克斌教授表示,11月中旬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部分城市开始采暖,各地燃煤污染物排放开始增加。据估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二氧化硫排放增加近50%,一次PM2.5排放增加约30%,尤其作为PM2.5主要组份的有机碳排放增加近1倍。因此,多种污染物高强度的叠加排放是推高本次污染过程中各地PM2.5浓度的重要原因。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研究员认为,在污染物排放量大,以及北方进入采暖季的内因条件下,11日出现了影响中国华北地区的高压脊型环流形势,伴随近地面形成了停滞—静稳的不利气象条件,边界层高度由通常清洁天的约1.5千米下降到约900米,北京及其以南的河北西南部、河南中东部PM2.5污染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混合,地面测到的浓度上升,开始了一次PM2.5浓度升高的大气污染过程。

  张小曳表示,13日清晨,随着PM2.5浓度累积到在区域许多站点超过每立方米100微克的阈值,触发了不利气象条件与累积的PM2.5污染之间相互促进的“双向反馈机制”。当日北京大气低层出现明显的增湿现象,促使许多气溶胶粒子成为云雾的凝结核进入云雾体系,形成霾向雾的转换,导致能见度进一步降低。

  预报显示,预计15日上午随着冷空气到达,北京的PM2.5污染将明显下降,15日午后河北中南部空气质量明显转好。 (记者阮煜琳)

关键词:京津冀,污染,天气责任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