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微纪录片《见证》
第三集:我们的大厂评剧团

来源: 长城网  付晓磊 姚杰 王潇 田梦
2018-11-29 19:58:55
分享:

  四十年风雷激荡,四十年砥砺前行,四十年的改革开放铸就了今天的富强中国。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到来之际,长城新媒体集团特别制作了“致敬40周年”系列微纪录片——《见证》,用镜头记录下改革开放浪潮中燕赵大地上的社会变革与成就。通过主持人讲述和对亲历者的采访,见证河北的成长与变迁。第三集《我们的大厂评剧团》,讲述了大厂评剧歌舞团(原大厂评剧团)从濒临解散的县级剧团,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再到拍摄影视剧、建设全省第一个农村文化题材影视基地……赵德平带领大厂评剧歌舞团(原大厂评剧团),经历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1981年底,大厂评剧团为了赶在年根儿赚点儿钱发工资,排演了评剧《花为媒》,但没想到竟只卖出了7张票,团里人心涣散。大厂县领导就找到赵德平,说:“德平,剧团快散了,你带着大伙干吧!”就这样,1982年4月,赵德平“临危受命”出任了廊坊大厂评剧团团长。

  刚一上任赵德平就提出了要“三权”,即人权、财权、剧目上演权。如今看来,赵德平要“三权”,无非是要搞“团长负责制”。可是把这三项要求放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方兴未艾、城市改革尚未破题、连“马承包”马胜利也还没有露头的26年前,显然是大胆和超前了。幸运的是,赵德平“出格”的要求得到县领导的全力支持。他撸起袖子,带着这个濒临解散的剧团正式开启了改革之路,《嫁不出去的姑娘》由此诞生。

  《嫁不出去的姑娘》是赵德平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一出讽刺喜剧,在改革开放初期,伤痕艺术占据主要市场的年代,讽刺喜剧无疑又是一场大胆的尝试。可就是这么一次尝试让一个连工资都发不出,差点解散的剧团起死回生了。赵德平说:“成功就是开门办剧团,现在都改革开放了,还是延用旧的模式不行”。

  “跟着市场的‘指挥棒’走,从‘我有什么,观众就看什么’到‘观众想看什么,我就有什么’,赵德平不断改革创新面向市场找出路。他曾把评剧搬上T台,也推出了以演戏为主,加演文艺晚会的演出形式,把评剧团变成了评剧歌舞剧团。后来又加入到影视创作大军中,一部《当家的女人》,在中央一套播出,家喻户晓。大家都议论,呦,评剧团还能拍电视剧呢?

  80年代赵德平就借鉴企业管理方式来管理剧团,团里人员“按贡献取酬”,时至今日只要贡献多一个月工资上万元不成问题。谈及改革,别的单位是“人心浮动”,大厂评剧歌舞团却是“欢呼雀跃”。

  一个县级剧团,改革前演员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差点解散。改革开放后却40年来长盛不衰。虽然级别不高,县级而已,却屡上央视等各大电视台春晚,人员不多,一年却能演出200多场,坚持近40年,从“国家养”到“闯市场”再到“占领市场”,赵德平始终保持创新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而有力。

关键词:赵德平,大厂评剧歌舞团,改革开放,见证责任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