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冬奥宣讲团告别祖国西北边陲的阿勒泰,结束宣讲行程回到北京。宣讲员们都是第一次到新疆,短短5天时间,深深地爱上阿勒泰的冰雪美景,难忘阿勒泰人民传递的温暖和感动。
1992年巴塞罗那残奥会铁饼冠军刘玉坤是宣讲团里的老大姐,她动情地说:“我们走进阿勒泰的学校、军营和机关,收获了很多美好和正能量,无法用语言描述。美好的阿勒泰、美好的人民、美好的友情,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现场图(杨霆摄)
11月28日下午,阿勒泰地区第一高级中学电教室,400余名本校和专门赶来的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学生按班级整齐就座,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人员向他们生动介绍北京2022年冬奥会基本情况和筹办进展。
随后,5名宣讲员从百姓视角讲述了自己的冬奥故事:为了保护冬奥赛场生态而卖羊转型的“羊倌儿”、北京市延庆海坨农民滑雪队队长郎恩鸽;祖孙三代都是铁路人的京张高铁建设者周垚;为人们保存和讲解2008年奥运记忆的北京奥运博物馆干部荆惠梓;由首钢炉前工“变身”成为冬奥组委保安队长的李红继。
同学们专注地倾听宣讲员们的讲述,并报以频密热烈的掌声。残奥冠军刘玉坤宣讲时,大家为她19岁时因工伤失去双腿的不幸而叹息,为她在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中重新找到人生意义而高兴,为她以打破世界记录的成绩获得残奥会金牌而欢呼。得知刘玉坤不但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还将力争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服务,同学们更加受到鼓舞。
现场图(杨霆摄)
宣讲结束后,同学们来到宣讲员们身边,跟他们交流、合影,请他们签名。刘玉坤自然是最“火”的一个,她把黄灿灿的残奥会金牌“贡献”出来,在好奇、兴奋的同学们手中传递。同学们的朝气和热情也感染了刘玉坤,大伙儿一块合影的时候,她不禁喊道:“冠军将从你们当中走出!”
谈起听完宣讲的感想,同学们说的最多的是激励和憧憬。第一高中高二(1)班的哈萨克族女生贾依达尔郑重、诚挚地说:“我们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一定要去看冬奥会。”
11月29日上午,北京冬奥宣讲团来到阿勒泰军分区为一线官兵宣讲。在宽敞明亮的室内训练场,200余名战士腰板挺直坐在马扎上,纪律严明,军容整齐。宣讲员们敬佩官兵们守卫祖国边疆的辛苦付出。
11月29日下午,北京冬奥宣讲团在阿勒泰市委党校为100余名附近社区各族群众宣讲,再次为阿勒泰人民的热情感动。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北部,中国版图的“鸡尾巴尖”上,人口67万,由36个民族组成,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1197公里。布尔津县的喀纳斯湖闻名遐迩,是国家5A级景区。
阿勒泰雪多,雪美,站在高处,目之所及,漫山遍野的白雪延绵至天际。市区则随处可见孩子们堆的雪人和大人们用铁锹创作的雪雕,大院和商铺门口镇守的不是石狮子,而是心灵手巧的人们现场制作的雪狮子。
阿勒泰地区第一高中的宣讲开始前,播放了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2018年初拍摄的“冬奥首发”视频《古老冰雪文化——探访阿勒泰》,介绍阿勒泰发现的记录远古人类滑雪狩猎的岩画和阿勒泰人民传承至今的传统毛皮滑雪板。
贾依达尔和她的同班同学加那尔、加依那森、萨亚、处阿克说,看了这个展现阿勒泰冰雪文化的视频,感到特别自豪。
“感觉自己的家乡特别伟大。”萨亚说。“特别美好,从来没有觉得家乡这么美过,感觉特别真实,特别美。”处阿克在旁边附和道。
几位女生都用这种叫做“察纳”的传统毛皮滑雪板滑过雪。贾依达尔说,传统滑雪板“比现在滑雪场的要好,真实”。处阿克用浓浓的新疆口音说:“感觉有它自己独特的那个啥,区别。”贾依达尔帮她补上:“风格,有自己的风格。”
同学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朴素感情,让宣讲团成员们为之感动,阿勒泰晶莹的冰雪和灿烂的文化,更让大家对祖国的辽阔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多彩有了更深的体会。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筹办将阿勒泰和3000多公里外的首都北京联结在一起,“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这样一份愿景,与阿勒泰开展冰雪旅游、普及冬季运动的蓝图高度契合。
更珍贵的,是阿勒泰和全国各地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的情意,借由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冰雪产业大发展的契机更加相通。这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北京冬奥宣讲团想要传达的信息:
让奥林匹克点亮青年梦想
让冬季运动融入亿万民众
让奥运盛会惠及发展进步
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