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长城评论】永不过时的“正定足迹”

来源: 长城网  李强
2018-12-12 10:26:00
分享: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生涯,恰好契合了中国波澜壮阔的40年改革开放历程。在正定,改革开放初潮涌动,他带领当地百姓解放生产力、脱贫致富;在福建,他办经济特区、为外商投资营造良好环境;在浙江,改革开放已取得一定成果,他开始将目光投向开发较少的蓝色海域;在上海,他抓党建、发展高新技术,鼓励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主政期间的改革措施,不难看出其中的一脉相承与不断丰富发展。(12月11日央视网)

1983年10月,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县城大街上临时摆桌子,听取群众意见。图片来源:央视网

  回顾习近平的改革足迹,必然要说到正定。用他自己的话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站在时间的轴线来看,习近平在正定工作的时间为1982年3月—1985年5月,而此时,适逢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涌起,开拓创新成为时代潮流。对他个人而言,“正定足迹”自然很重要,也很难忘。

  事实上,直至今天,“正定足迹”依然在正定的改革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从改革开放的春潮,到全面小康的热潮,再到乡村振兴的大潮,沿着当年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时提出的“半城郊型”经济发展之路,正定县正奋力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滹沱河畔谱写新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就是这样,尽管时间在急速行走,但只要是美好的事物,就会一直被记住,甚至永不过时。更何况,“正定足迹”是改革的完美呈现,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改革倡导敢闯敢试,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允许摸着石头过河,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可以蛮干,可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用习近平一句经典的话来说,“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摸着石头过河要按照规律来办。

  “正定足迹”之所以弥足珍贵,在于打开了地方改革的“正确姿势”。正如习近平感叹,“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说我们做到了什么,其中之一就是做到了解放思想这一条。做到这一条并不是因为我们本事大,而是从心里有一种想和中央保持一致的觉悟和愿望,有这么一颗诚心,试着去学、去闯。”

  方向正确,注定不会头破血流,注定改革蹄疾步稳,注定可以用来一届接着一届干。

  成功的改革从来都是用脚跑出来的,攒劲干出来的。“正定足迹”记载着,1000多个日日夜夜,习近平的足迹遍及正定县25个公社、221个大队。记载着,习近平经常让县委干部走上街头搞随机问卷调查,有时他还把桌子往大街上一支,自己坐在那里听取群众意见……而如果没有这些,就不可能有接下来的抓作风建设、抓人才建设直至“半城郊型”经济模式、旅游业重大“转型”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好作风是战斗力,也是推进改革的强大动力和可靠保证,作风过硬,改革必成;改革需要人才来支撑,人才是宝贵的资源,必须抓活用好这个“第一资源”;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大搞农工商、农民变工人、离土不离乡;城市需要什么,就种什么;城市需要什么,就加工什么。“正定足迹”的每一步都抓到了改革的关键处。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的车轮依然滚滚向前,这也预示着,“正定足迹”必然在新一轮实践中释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是把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让我们沿着“正定足迹”继续有力前行,将改革进行到底。(李强)

关键词:正定,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责任编辑: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