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平代表。 记者 吴新光 摄
长城网1月17日讯(记者吴新光)“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决策部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改善,脱贫攻坚持续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存在着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农民持续增收机制亟待健全等问题。”省人大代表、邯郸市政协副主席、民建邯郸市委主委李海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李海平代表说,当前,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植小麦等传统农作物所获得的毛收入,除去种子、化肥、农药、人工等,所剩无几。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只能通过外出打工赚钱。直接后果就是,一大批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高素质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儿童。农村人口的年龄构成、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远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和安家落户,导致农村村庄“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
李海平代表表示,农村生态环境亟待改善,农业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从农业面源污染来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增产高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长期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导致出现耕地板结、土壤酸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从农村人居环境来看,虽然近年来农村“脏乱差”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但由于农村建设投入长期不足,导致农村人居环境依然较差,远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省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已经形成了一些特色农产品生产聚集区,部分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已有一定影响力,但整体规模不大、发展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总体上来说数量偏少、规模不够大、发挥作用不充分。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从多方面着眼,予以统筹推进,才能确保实施效果。李海平代表建议,一是着眼于农业全面升级,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首先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农村电商等农业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电子商务、农商直供、加工体验等新业态,打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等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草原)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等。其次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发展蔬菜、果品、畜牧、食用菌等优势产业和牛奶、肉类、粮油、果品、蔬菜等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向优转化。
二是着眼于农村全面进步,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领域,坚持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一方面要发挥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把各类涉农资金尽可能打捆使用,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农村。
三是着眼于农民全面发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加强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注重从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中选拔充实乡村干部队伍,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打破城乡人才资源双向流动的制度藩篱,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鼓励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三新”农民创新创业,使他们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同时,进一步细化扶持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四是着眼于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垃圾专项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不懈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建立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体系,采取卫生填埋、焚烧发电、高温堆肥等适宜方式进行垃圾终端处理。因地制宜推广水冲式厕所,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推进农村污水治理,鼓励人口密集、污水排放量较大的村庄采用集中式处理,城镇近郊村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的村庄采用分散式处理。大力开展村街硬化、村庄绿化、街巷亮化,强化新建农房规划管控,加强“空心村”服务管理和改造。
五是着眼于实现全面小康,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要落实好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把党的扶贫政策宣传好、落实好,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引导他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要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家庭手工业、旅游、电商等扶贫产业。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面落实“三免一助”政策。对因病致贫人口,实行医疗救助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综合实施社保兜底、医疗保障救助等扶持政策,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对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区域人口和住房困难群众,实施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帮扶,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