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学生家长向媒体反映称自己的孩子就读于山西省晋城市一所名为凤兰学校的寄宿制民办学校,可上到高二了才发现没有学籍,未来无法领到毕业证无法参加高考。据了解,凤兰学校高二年级没有学籍的学生至少超过百人。学校方面目前并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当地教育部门称,学籍问题无法解决,学生未来可通过社会报名方式参加高考。
看到这“百名学生因为没有学籍无法高考”的新闻,可以说是很熟悉了,因为在这几年的舆论场这类事件屡次上演。说白了就是,一些高中生稀里糊涂成了无学籍的“黑户”,像被现实玩弄了一般。
而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的态度却是,无法解决学籍,但可以通过其他通道高考。这样说,就好像是他们在兜底一样,而非错误方。可我们要明确,学籍问题这锅,只能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来背,他们不仅要收拾烂摊子,还要反思自身前期的错误行径,以及管理规范层面的缺失。
家长们反映,入学时学校也承诺“不必担心学籍”等问题,可现在却成了最需要担心的问题,真是讽刺。据了解,该学校当时招生时,并没有说分数线,只要来就收。这确实不符合常理逻辑,毕竟这所学校的本质是“高中”,那就应该有统招的具体名额,分数线也是统一的,且统招生也都是有学籍的。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该学校确有统招名额,大约300多人,但实际上却招收了700多人,统招之外的400人都是没有学籍的。也就是说,学校每年招生的时候会大量多收学生,表面承诺有学籍,实际这些学生就是“编外生”,这就是学校的一种套路。毕竟民办学校,原因无非是为了多收学费,本质上还是利益作祟。
学校方面倒是“吃饱喝足”了,但却实实在在坑了这些学生和家长。而且,学校的这种行径本质上也是违规的。可学校方面却说,缺失情况每年都有。
当地教育局的最新回应表示,晋城凤兰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在中考招生中,该校采取虚假宣传等手段,违规超计划招收了不符合招生政策的学生。报道中涉及的学生均不符合普通高中学籍注册条件规定,入学以来从未取得学籍,因而不存在所谓“学籍失踪”问题。根据山西省高考报名规定,具有同等学力的本省户籍公民,均可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回应中还表明,会对违规招生学校进行深入调查,对相关责任人追责。
这样的回应虽然把事情的性质说清楚了,但好像把教育局的责任摘得干干净净。那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此明显的违规行径何以大行其道?相关教育部门对于这种明显违规行为,对于数百学生的权益受损问题,就能视而不见?现实是只能等学生和家长主动发现“无学籍”问题,而非相关教育部门及时监管发现以及有效整治,这难道不是一个笑话?规范制度层层空转,职责屡屡缺失,这其中也难言没有猫腻吧。
百名学生无法高考,此事还是要落地到问题的解决层面。一方面,学校违规无疑,便要依法依规进行实质性惩戒,比如取消特定年限的招生资格,也要将违规招收的现实压力,切实传导到学校层面,使其后果自负,以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另一方面,对相关教育部门的追责也不能懈怠,否则便也是一种对相关学校违规招生的纵容,“烂摊子”只会持续下去,受伤的还是学生和家长。试问,如果这类事件的追究责任,能形成“自觉行动”,那还会有现在这样的烂摊子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未来,面对高中的具体招生事宜,相关教育部门必须全程参与和监督,积极发挥作用,把招生规模和超额超生等问题扼杀在摇篮中,这是必须要有的及时性和自觉性。不过,这种及时与自觉,也需要监管机制和惩戒机制的现实约束。同时,在招生宣传层面也要做到位,统招之外的招生没有学籍的事实要给学生和家长明确,这种招生的违规属性也得面向社会明晰,以规避“学生没有学籍”的后续难堪现实。(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