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加快技能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政策吹风会文字实录

来源: 长城网  视频部
2019-03-01 20:51:00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筵怡 摄

  长城网3月1日讯 3月1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技能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政策吹风会,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赵爱平向大家解读了该政策,并与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与农民工工作处副处长马永飞共同回答记者疑问。政策吹风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田德锋主持。实录如下: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田德锋。记者 筵怡 摄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田德锋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政策吹风会。

  日前,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技能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赵爱平女士,请她为大家解读这个政策。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与农民工工作处副处长马永飞先生,两位嘉宾将共同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请赵爱平女士作介绍。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赵爱平。记者 筵怡 摄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赵爱平

  新闻界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赵爱平,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政策例行吹风会,向大家介绍即将出台的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技能强省建设有关政策,借此机会,我代表人社厅党组对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支持人社事业发展的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职业技能培训既是宪法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力,也是政府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责。当前,我省正处在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技能强省建设,是促进就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根本举措,是适应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客观需要,是全面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具体行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去年开展的“双创双服”活动和今年开展的“三深化、三提升”活动都将其列为20项民心工程。2月22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技能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精神,围绕加快建设技能强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实施意见》共分四个部分,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核心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

  一、推行一项制度。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现培训对象普惠化、培训资源市场化、培训载体多元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管理规范化。这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总纲领。

  二、完善两个体系。即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完善从劳动预备开始,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并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完善资源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载体多元、方式科学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这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核心和骨干。

  三、实施三项培训。一是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去产能企业职工、失业人员、转岗职工、贫困劳动力、退役军人、残疾人、服刑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二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全面加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增强企业职工就业稳定性,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培训。面向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科技人员、留学回国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就业和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失业人员和去产能转岗职工、创业初期创业者等群体,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新素质培养、创业项目指导、开业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等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同时,将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育贯彻培训始终。这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基础和支撑。

  四、建立四种机制。一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发展机制。发挥市场配置培训资源决定作用,提高培训供给能力。支持各地采取混合所有制模式举办职业院校,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培训资源,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建设培训中心、技工院校、企业大学,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全部向具备资质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放。二是建立培训质量评估监管机制。对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项目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制定培训机构目录、鉴定评价机构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开并实行动态调整。建立综合性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对政府补贴培训实现全方位监管。三是完善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包括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职业技能竞赛等多种评价选拔方式。四是建立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励机制。支持劳动者凭技能提升待遇,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

  五、实施五项计划。一是实施“高精尖缺”技能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适应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需求,紧紧围绕省政府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人才助力产业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至2022年每年培养装备制造业领域“高精尖”技能人才不低于3万人,每年培养市场急需紧缺的幼儿教育、护士、健康照护、家庭服务、保育服务等方面技能人才不低于15万人。二是实施现代服务业技能培养启航计划。加强会展、物流、旅游、餐饮等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2019年至2022年每年培养现代服务业领域技能人才不低于5万人。三是实施雄安新区技能人才培养提升计划。围绕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和科技新城建设,培育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智能城市等产业的高技能人才。以环境绿化、建筑业、家庭手工、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物流快递为主,大规模开展被征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2019年至2022年每年雄安新区开展素质引导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不低于5万人次。四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振兴计划。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加强农业农村发展急需技能人才培养。2019年至2022年每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不低于2.5万人。五是实施冰雪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储备计划。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和我省冰雪产业发展,培养一批造雪制冰、装备制造、器具维修、安全救护、综合服务等方面技能人才,2019年至2022年,每年培养冰雪产业技能人才不低于1万人。

  《实施意见》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聚焦技能强省建设,以“推行一项制度、完善两个体系、实施三类培训”为主线,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改革;以培训需求为统领,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以政策创新为支撑,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增加人才供给为导向,着力实施专项培养计划,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人才保障。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田德锋

  感谢赵爱平女士准确、详尽的解读。下面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回答媒体记者提问环节:

  一、河北日报:当前我省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从业人员,请问这次出台《实施意见》的背景有哪些?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赵爱平:这次我省出台《实施意见》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实际举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改革任务。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决策部署。2018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与这次通过的《实施意见》,相互呼应,形成促进劳动者技能提升的组合性政策体系。二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职业技能培训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必须更多地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人力资本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培育新发展动能。另一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来支撑。三是职业技能培训改革工作的迫切需要。我省目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还存在着职业技能覆盖面还不够广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供给不足、培训针对性、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基础能力建设仍需要加强等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彻底解决好,才能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做好。《实施意见》的出台,应该说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回应。

  二、长城网: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劳动者素质和能力,请解释一下什么是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这个政策中如何体现“终身”?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赵爱平:你提到了文件的一大特色、一大亮点,就是“终身”两个字。怎么体现“终身”?文件的表述为: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所以定位在覆盖、贯穿和适应这三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来解决“终身”问题。这个“终身”主要体现四个方面。一是培训对象的覆盖上是全体劳动者,包括就业人员和准备就业人员。二是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可享受政府补贴,补贴范围和项目覆盖劳动者终身职业生涯。既包括在岗、在职劳动者,也包括失业人员,只要有需求,政府就提供帮助。三是技能评价激励的活动要覆盖培训的全过程,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技能人才靠技能成才、靠技能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四是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措施。大力倡导劳动者终身培训的理念,强化组织推动,拓宽资金渠道,加强督导考核,营造舆论氛围。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与农民工工作处副处长马永飞。记者 筵怡 摄

  三、河北广播电视台:《实施意见》将通过哪些政策措施促进企业积极开展职业培训?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与农民工工作处副处长马永飞:《实施意见》提出,“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并为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全方位支持。一是在资金支持方面。目前,技能培训补贴已覆盖企业所有技能人员。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等人员参加岗前培训、新招用和转岗人员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失业保险参保职工参加培训获得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企业职工参加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都可以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二是在税收优惠方面。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可按规定在税前列支。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1号)的规定,2018年1月1日起,将一般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与高新技术企业的限额统一,从2.5%提高至8%。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三是在技术支持方面。充分发挥企业、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双元作用。《实施意见》提出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职工培训,积极面向中小企业和社会承担培训任务。

  四、燕赵晚报:以往政策提出的是对劳动者开展各类职业培训,这次强调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请问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与以往职业培训政策相比,有哪些新变化?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与农民工工作处副处长马永飞:以前有职业培训政策,不是没有,这次推出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跟以往主要有七个方面的不同:

  政策目标上。这次要扩展到建立覆盖、贯穿、适应劳动者需求这样一个职业培训制度,政策拓展设计更加完善。

  在重点群体上。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群体等等,分别实施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也突出强调了职工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希望各位记者关注两个点,就这次研究政策的过程当中,特别强调企业职工培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还有,现在技能人才的结构,除了人才结构本身以外,比如现在有六支人才队伍,技能人才在整个人才当中是比较短缺的,而从技能人才内部的结构看,高技能人才又比较缺。所以现在关注两个点,一个是企业,一个是高技能人才。

  在培训类型上。在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这三大培训类型的基础上,这次的变化是增加了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素质培养,还有把创业培训跟创新培训结合。所以也希望各位记者关注这些变化。比如说刚才说三大类型培训,一个是就业前,一个是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还有一个是创业的培训,但这次特别强化了工匠精神的培育、职业素养的培养,还有创业培训当中,把创业创新融合结合得更紧。

  在培训供给上。强化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求采取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和市场化培训,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实现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因为一直强调大规模、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研究这个政策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企业的培训针对性更强,而且效果更好,所以特别强化培训的供给。

  在人才的评价上。人才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很重要的改革,这样来激发劳动者更多地往成长成才的路上走。

  在机制的创新上。提出了要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机制,包括人才评价机制、质量评估机制和技能提升的激励机制。

  在经费的保障上。将资金的渠道扩大为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通过就业补助资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社会捐助、个人缴费等多种渠道,来筹集培训的资金。

  目前失业保险基金也开始使用于参加失业保险职工的技能提升培训,这项政策是从2017年开始的,实施效果非常好。各项工作内容最后都离不开一项保障,就是资金的投入。所以这次的制度跟以往比较,在七个方面有一些新的变化。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田德锋

  感谢4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赵厅长和马处长的精彩答问。如果大家还有关心的问题,可以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宣传中心联系。谢谢大家的关注。今天的吹风会到此结束。

关键词:职业培训,技能强省,就业责任编辑: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