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身残志坚!石家庄小伙不幸身患脑瘫!他用诗歌诠释励志故事

来源: 燕赵晚报  
2019-03-25 11:23:00
分享:

  “上天为我们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却会为我们开启一扇窗。我想,这扇窗的合页就是梦想。只要你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地逐梦,我始终相信,人生中万紫千红的春天总会到来。”这几句话出自石家庄一位而立之年的脑瘫患者提畅。这位身残志坚的诗词爱好者,用其感人的经历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励志篇章。近日,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引来省内众多名家点评和称赞,我国知名书法家庞中华更是亲自为其题写书名。昨日上午,记者与提畅面对面,还原他令人肃然起敬的励志故事。

  1、一场特殊的诗词作品点评会

  近日,由燕赵青春诗社、河北省诗书画印艺术研究会诗歌委员会、河北省采风诗歌研究院主办的“提畅《竹吟集》诗词作品点评会”在石家庄召开。点评会由青年诗词家张雷先生主持。省文联副主席柴志华、省作协原主席尧山壁等多位省内专家学者出席并发言。

  家住石家庄市裕华区的提畅今年30岁,自幼患有脑瘫,但他并未因此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而是选择以诗词为伴,让文学成为激励他的不懈动力。居家的日子,书籍、网络是提畅最好的老师,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书、上网、写作。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科普读物、文学艺术等均有涉猎。其中,对他最有吸引力的就是古典诗词,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他阅读广泛。尤其是陶渊明、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的诗,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更是爱不释手,多能背诵。

  近日,提畅的第一部诗集《竹吟集》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庞中华题写书名,尧山壁、刘章等题字,刘绍本、王学新、杨海钱作序,共160余首作品,分为“邀月”“踏歌”“逐梦”三部分,多为古风、律诗、绝句等古典诗词,还有一部分新诗。甄选自他创作于2010年至2016年间的作品。

  与会专家认为,作为一位有残疾的文学爱好者,提畅取得今天的成绩下了苦功、费了大力。他有灵气、有才情、有毅力、悟性高。专为一位爱好文学的青年残疾“诗人”举办一个专题活动,这在石家庄文坛是不多见的。会上,大家对提畅近年来创作的诗词、散文以及最新的作品《竹吟集》给予了指点和评价,并对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为了爱好和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表示赞赏,同时也对他今后的文学创作方向提出了不少建议。

  2、从小喜欢看书痴迷诗词

  昨日上午,记者辗转联系上提畅并立即来到他位于东岗路附近的家中拜访。见到记者,双腿有些不便的他微笑着迎上来表示欢迎。谈起与文学和诗词的不解之缘,他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儿时患有脑瘫的不幸并未让提畅因此沉沦,家人的关爱和支持从小在他内心深处根植了阳光。因为提畅的姥姥是老师,加之他的母亲也十分爱看书,所以从小他就耳濡目染地喜欢上了读书,历史书、古诗词啥的他都爱看。“小学写作文时,姥姥就经常教我先列提纲,还常教我如何写好作文。”提畅回忆,直至初中毕业,坚强的他一直在学校里和同学一起上课。

  到了高中,由于其身体的不便,他没有再进入学校学习,而是经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他的恩师——27中的贾晔老师。“贾老师教我语文,一教就是六年,还不要任何报酬,我从心底十分感激。”提畅说,那段时间的学习让他的写作有了质的提高。每逢周六,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准时来到老师家中听课。语感、语境和修辞手法等知识,贾老师都知无不言。而贾老师也对其要求严苛,从未把他当成残疾人看待,有时要求比正常学生都高。“就拿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来说,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秋虫的鸣叫。我绞尽脑汁,用了三个多星期反复修改了十几遍才写出了近百字,然而还是不太理想,最终无意间听到一部评书后才顿悟,最后经过反复雕琢交给老师,老师才算满意。”

  在提畅受教的六年间,以上的一幕常常出现,他风雨无阻地坚守文学的道路以及对诗词近乎痴迷的热爱,也让他的恩师感动不已,并倾囊相授。从此,他的诗词更上了一个台阶,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

  3、打算出诗集留下生命痕迹

  谈起诗集的创作历程,提畅的眼里闪着光,他语速稍慢但句句铿锵有力一语中的。

  “2008年左右才开始‘正式’写诗,之前写过许多打油诗。”提畅说,直到前几年多位朋友建议他将写过的诗词精挑细选后做成诗集,“算是对多年的创作有个交代和总结”,他才着手进行。“诗词是自己的爱好,写下来留下生命痕迹。”于是,他选取了2010年到2016年之间较为成熟的作品并开始精雕细琢,咬文嚼字便成为此后的家常便饭。

  记得一首五律《诗情》中提到“宋唐”,编辑认为按时间顺序应为“唐宋”,可若是“唐宋”平仄又对不上显得不雅,为此提畅查阅相关字典并多次与省内有关专家请教和沟通后,才确认“宋唐”也可。为此,有些执拗和十分认真的提畅已与编辑前后沟通了一个多月。“诗词精炼而准确,马虎不得。”提畅说,类似的情景在准备出书的日子里有过很多次。也因此,光后期编辑和打磨诗词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提畅介绍,古体诗更为严谨,对文字与意境的提炼和表达要求更高,也更为传神,随意性也更小一些,所以创作时间比现代诗更长一些。“诗集中耗时最长的一首诗,我写了两个多月,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读者负责。”

  4、晚饭后去陪姥姥摔倒多次

  “读诗、写诗还要懂诗,常与诗为友也能教会你许多做人的道理。”因此,有孝心的提畅风雨无阻地坚持陪伴他的姥姥14年,让众多亲朋好友称赞不已。

  2001年,家住建明小区的提畅的姥爷离世,为了不让姥姥感觉孤单,同在一个小区年仅12岁的提畅主动提出每天晚上到家里陪伴,陪着姥姥聊天等。“当时父母和小姨都特别忙,还经常加班,我也大了,平时事情少,为了帮他们多分担一些,所以就有了这个决定。”于是,无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晚饭后,提畅总是拿着一本历史书挪着步子来到姥姥家。而这一陪伴就是14年,直到2015年,他们全家搬到位于东岗路附近的新家。

  由于脑瘫后遗症双腿不便,加之旧小区里当时没有路灯,提畅摔倒过好多次,每次他都慢慢爬起来拍拍尘土继续前行,好多次他怕母亲担心不愿让其知晓。“有一次摔得较为严重,嘴唇磕破还缝了好几针,妈妈挺心疼我,可我觉得这点伤不算啥,男人嘛。”

  5、多首诗词获奖硕果累累

  提畅的诗词虽有豪放,但更多婉约,这与他人生的不幸、生活的艰辛、个人的爱好有关。由此,逐渐形成了其沉稳、严谨、典雅的风格。从他诗词中看不出他对生活的厌倦,反而意境悠远。是诗词打开了他的心结,开启了他的智慧,给了他自尊、自信、自强和自立的勇气。从爱诗,到迷诗,再到痴诗,他用心灵架起了一道诗的彩虹。

  几年来,提畅创作了600多首较为“正式”的诗词,不少被省内外知名报纸和杂志刊载,诗词散文作品入编《河北诗人作品精选》《诗词颂河北》等多部专辑;其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各级征文活动中获奖,其中《闲话石家庄》在石家庄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网看幸福石家庄”征文中获三等奖等多项奖项。

  谈到未来,提畅说,他会坚持将诗词写下去。自己还有约几十万字的诗词学习笔记,希望再经过几年的积累与打磨,也能够整理出书。

关键词:河北,石家庄,脑瘫责任编辑: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