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嘉欢 记者 张怀琛摄制
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让思政教育有情怀更鲜活
到西柏坡上研学思政课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天我们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研学旅行,目的地——西柏坡!”3月31日,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七年级星20班学生杨斯涵的大嗓门,把车上其他同学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在他身旁,“主持搭档”赵浩宇赶紧接腔:“既然是研学,咱们就不能白来,得长知识才行。昨天晚上已经通知各小组搜集整理西柏坡的小故事了,哪个愿意‘打头阵’,先给同学们‘讲讲课’?”
话音刚落,车厢里立刻炸了锅。“我知道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为什么选在西柏坡”“三大战役最精彩”……
笑看着眼前的热闹场景,班主任孙育红没有出面维持纪律:“这是孩子们自己的思政课,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前不久,孙育红作为我省教师代表,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教诲,感触很深。“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她说,“因为种种原因,家长对思政教育不重视,学生们对‘大水漫灌’的应试型授课有抵触,让这门重要课程几乎边缘化。”
怎样把宏大的“家国情怀”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孙育红认为,“与其满嘴说教,不如让他们实地去听一听、看一看,于是就有了这次研学之旅。通过活动与课程相结合,孩子们在参观体验中会对这段红色历史有更真切的感受,从而使家国情怀‘润物细无声’般地浸润在他们的心田。”
蓝天白云,春光正好。经过一个多小时车程,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七年级星19班和星20班的同学抵达西柏坡,成为当天这里最早的一批“小游客”。
在五大书记雕像前整队站好,星19班中队辅导员赵丽茹组织了庄严的少先队仪式,由孙育红带领同学们高声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时刻准备着!”响亮的誓言划破天空,一双双原本还闪烁笑意的眼睛,此刻都不由自主地换上了肃穆的神情。
“我们常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情怀教育更是如此。青少年也有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当听到庄严激扬的音乐,看到鲜红飘扬的旗帜,他们就会被带入那个烽火硝烟的年代,也会更珍惜今天和平岁月的幸福美好。”孙育红说。
许多同学是第一次来西柏坡。在中共中央旧址,他们一会儿到“毛主席屋里看看”,一会儿又串门到“周总理家瞧瞧”,小脸上写满了兴奋。微风吹过,地面泛起薄薄的尘土,覆盖住刚刚留下的脚印。
“房间这么小!家具也太简陋了!毛主席当年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指挥打赢三大战役的吗?”“窑洞的条件是最好的,为什么是朱老总住呀?”……边走边看、边听边问,讲解员被同学们团团围住,耐心解答着一个个疑问。
抓紧休息时间填写研学手册,杨斯涵一笔一划完成得很认真:“‘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过去觉得这些内容挺难的,今天自己提前做了功课、又听了讲解,不用死记硬背,我对西柏坡精神也有自己的理解了。”
“有今昔对比,有亲身经历,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党总支书记代焕萍说,“近年来,学校教育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创新了一系列活动举措,让思政教育更加鲜活。”
让红歌唱响校园,同学们心中涌动的爱国热情更浓;坚持评选“每周一星”,身边的榜样更有说服力;开办“博文大讲堂”,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能把最“新鲜”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在走廊和班里设置“漂流书屋”,老师们还会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懂礼貌了、变积极了、更自律了,思政教育在孩子身上引发的点滴变化家长们都看在眼里。”孙育红说,“许多人已经意识到,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国情怀的感召,这样才能由内而外地激发出他们的青春活力和梦想。就拿这次活动来说,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和孩子一起设计、制作研学手册。”
“今天我们在这里放飞梦想,尽情奔跑在充满活力的操场……我知道求学路上一定会有荆棘阻挡,我相信知识会给我力量……”这首《青春不负梦想》由星20班学生宋俊桥作词作曲,灵感就源自一堂思政课,如今是大家最爱的班歌。
歌声洒满回城路,孙育红轻声和唱:“青春会在追求中成长,啦啦啦啦啦……” (见习记者 李嘉欢 记者 张怀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