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国家安全 钢铁长城 > 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

为何要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来源: 上观新闻  
2019-05-08 14:04:09
分享:

每年的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按照我国《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的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宣传教育活动主题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在今年1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要牢牢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动权,就必须时刻准备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和重大挑战,深入推进伟大斗争;就要有能力辨识风险,能处理可预知的风险;就要有能力管控风险,能规避可防控的风险;就要有能力化解风险,当风险来临的时候,能应对不可预知的风险,能处理不可防控的风险。这既对国家安全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也为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新机遇。

  1、科学辨识风险,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国家安全作为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摆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总体国家安全观,统一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环节,体现于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各领域,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党对国家安全领域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首先,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实践表明,诸多的事件都折射出管理风险的隐蔽性,暴露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一些问题。首先是“想不到”,即对城市运行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研究不够,对于安全心中没底,处于“被动式”担心状态。其次是“认不清”,即对城市超常规发展累积的风险认识不足,对于安全口头重视多,实际参与少,处于“少数人”关心状态。第三是“管不好”。即对有些跨部门、跨行业的安全问题不能协同,导致安全管理上的重叠、交叉、空白;安全依赖于领导、依赖于考核,处于“任务式”应对状态。“三个不”中的关键还是“认不清”,它既是“想不到”的表现,又是“管不好”的原因。因为认不清管理风险,使得管理工作没有焦点,安全措施就缺乏针对性。可见,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最大的风险就是认识不到风险,我们必须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有强烈的风险防控意识。

  其次,把握风险三个趋势。一是风险类型,逐步由传统单一风险向非传统风险转化,尤其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生态风险等各种风险;二是风险要素,逐步交叉融合,要素之间更高的依赖性正以无法预计的方式和速度对国家安全产生着影响,国内社会转型攻坚期带来的各种不稳定性、复杂性与脆弱性,给国家安全带来高度的复杂性和更大的不确定性;三是风险危害,逐步由高危行业领域向其它行业领域蔓延。信息化时代特有的互动性、流动性,加快了社会问题的传播速度,加剧了社会问题的政治化、网络化。任一领域的风险若得不到有效管控或管控失效就会产生隐患,隐患不排除,量变到质变,终将造成安全事件。因此,必须全方位无盲区辨识风险。

  2、有效管控风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要体现为国家治理组织和制度的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指国家治理者素质和方式方法的现代化。国家安全治理作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一部分,需要强化安全治理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

  首先,拓展治理的广度,尤其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历史经验表明,不论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社会、生态、国防、外交等,它们在国家安全体系中都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都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国家安全工作方面的重要体现。对于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必须重视在政治安全上要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经济安全上,必须紧紧围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社会安全上,妥善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积极参与维护社会安全;生态安全方面,理解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也能转化为金山银山;网络安全方面,不断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外部安全方面,努力形成强有力的海外利益安全保障体系。

  其次,加强治理的深度,努力转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社会的转型影响着国家安全及其界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国家安全治理逻辑由“维稳”向“维安”转换。这就要求国家安全治理方式和手段全面提升,在治理理念方面需切实做到四个“转变”。第一,转变工作对象,以单纯经济发展为中心转变为以全面安全发展为中心。第二,转变工作主体,要从基于科层制的政府一元的行政管理,转变为政府、企业、公众多元的社会共治。治理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重视非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治理的主体具有多元性,不仅包括公共权力机构,还包括社会组织、个人等;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除了政府、军队等公共权力机构外,还要重视发挥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转变群众“安全是政府的事”的观念。第三,转变工作过程,要从后果导向的反应式管理,转变为原因导向的预防式治理。治理不同于管理,治理的理念具有柔性,强调合作、自治、服务;治理手段具有非单向性和非强制性,重视市场、法律、文化、习俗等复合性手段方法。第四,转变工作目标,要从以物为本的绩效目标,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绩效目标。要突破以往只重视“物的安全”的价值层面,更加突出强调“人的安全”,将人的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和最终归宿。

  3、积极化解风险,增强驾驭国家安全重大风险的本领

  国家安全能力是一种系统能力,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国家安全制度体系为基础的总体安全能力,要体现在维护人民安全的实践中,落实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效果中。因此,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

  在新时代,各种风险都要防控。尤其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不能让局部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要更好进行系统应对,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在风险化解实际工作中,要从“凭经验”到“靠大数据”。驾驭安全风险,不仅要充分发挥从直觉和经验出发的定性管理,也要重视数据搜集和定量分析的精准管理,以提高风险辨识和预警能力。

  在工作实践中,要常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心,时刻紧绷“安全”之弦,善于发现潜在风险,善于洞察重大隐患,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假想最坏的情况、做最好的准备,敢于担当。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要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维护国家安全,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大方向没有改变,要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要切实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为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保障。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统一,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总之,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迅速适应中央新要求,达到新标准,在各自岗位上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为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夯实基础。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责任编辑:郑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