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许勤省长到承德随机走访了这些地方

来源: 长城网  郭甜肖
2019-05-22 18:38:08
分享:

       长城新媒体记者 郭甜肖

        五月的承德,天高云白,层峦叠翠。

  5月9日,省长许勤在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调研检查脱贫攻坚工作,随机走访了丰宁满族自治县土城镇苇子沟村、隆化县隆化镇哑叭店村的贫困户,还考察了隆化县银泰服装扶贫工厂,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措施落地情况、落实效果。

  目前,承德有7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其中包括3个深度贫困县。在脱贫攻坚冲刺阶段,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承德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许勤强调,承德是全省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和王东峰书记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循着本次调研足迹,记者回访了和许勤省长面对面交流的部分干部群众。

  “日子越过越有,这得感谢党的好政策!”

  小苇子沟村坐落在狭长山谷河套两侧,沟壑纵横,是丰宁满族自治县的深度贫困村,是河北精准扶贫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5月11日,记者的采访车辆驶入小苇子沟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标语牌在窗外飞驰而过。

  “许省长就是在这屋跟大伙儿唠家常的。”64岁的村民高九福得知记者来意,拉着记者就往屋里走,眼里掩不住笑意。

   高九福、郭秀华夫妇。长城新媒体记者 郭甜肖摄

  “省长就坐在咱家这炕上,问我们老两口身体咋样,吃药一年花多少钱,关心得很细,让我们很感动。”高九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年过六旬的高九福、郭秀华夫妇两人都患有疾病,需常年服药,每年医药支出有8000多元,是典型的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一直是制约村民实现稳定脱贫、步入小康生活的瓶颈。为此,承德探索建立了医疗保障救助扶贫“632”模式,在全省率先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6类群体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大幅提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线待遇水平,对特困供养人员个人参保给予100%资助,确保全员参保。

  记者在翻阅高九福的扶贫手册时看到,2018年,各措施落实单位在产业扶贫、社会兜底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上均给予他具体帮扶。如今,高九福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高九福、郭秀华夫妇向记者一行人介绍这几年生活上方方面面的变化。长城新媒体记者 郭甜肖 摄

    “现在我跟老伴每个月低保加上养老金能有500多元的收入,再加上土地流转收入、村级光伏电站等其它扶贫补贴,生活不成问题。等身体硬朗点,自己再寻思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高九福说。

  艳阳高照,高九福老两口坐在自家院坝里满脸笑意:“这两年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老百姓看病有医保,建房也有补贴,大伙儿都说,这得感谢党的好政策。”

  希望之路在延伸,小苇子沟村民的干劲在增长。

远处望去,一排排瓜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 摄

    在瓜地里忙活儿的瓜农。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 摄

  在苇子沟村村外,600多个西瓜冷棚和30多个网纹瓜种植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金光。棚内,村民们正在旋耕整地,之后还要播种脱贫果。

  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吕戎介绍,冷棚建设投资大约在260万元左右,通过建大棚,村集体每年收入22万元,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收入增收1000元。

  “如今在苇子沟,村民的精气神儿好,大家都忙起来了。”吕戎说,“看到贫困户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生活有了盼头,我对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更有信心了。”

  “政府有好政策,自己也得努力!”

  采访期间,霏霏夏雨刚刚停歇,远处山峦雾气朦胧,漫山遍野的油松生机盎然。

                   刘井臣夫妇。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 摄

  哑巴店村位于隆化县隆化镇西南部,是河北省深度贫困村。5月11日,记者走进村民刘井臣家时,映入眼帘的是翻新的木门红瓦,透亮的玻璃窗户,干净敞亮的院子。

  就在一年前,刘井臣一家住的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盖的老房子:屋檐很低,木头门已开裂,窗户用塑料布和报纸糊着,屋里显得昏暗。2018年,刘井臣一家住进了翻修的新房。

  老两口精神头儿很好,看到记者进院,热情地掀开门帘迎接。回想起许勤省长来时的情景,刘井臣掩饰不住内心激动:“省长问我家里几口人,收入多少,居住环境是否满意,问得我心里暖暖的。”

  让刘井臣老两口高兴的不仅来自房子,还有收入变化。

        收入增长点的不断增多,让刘井臣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 摄

  在刘井臣家墙上,张贴着隆化县精准脱贫结对帮扶连心卡,卡上显示有低保金、粮食直补、土地流转租金、种植业收入、“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保险”大户带动分红等的保障项目。记者初步估算了一下,2018年刘井臣家人均纯收入达到4670元。

  增收不止于此。去年,刘井臣成了村卫生保洁员,每月能拿700元固定收入。此外,他的老伴在村里超市打零工每年也有6000元收入。虽然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但每天扫扫马路,打理小超市,两个老人做起来也得心应手。

  “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政府有好政策,要想脱贫,自己也得努力。”收入增长点的不断增多,让刘井臣老两口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刘立国与妻子付国华在即将完工的新砖房前。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 摄

  觉得日子过得越过越有奔头的,还有贫困户刘立国夫妻俩。

   “我们现在每天顿顿饭都有肉,四间新房也盖起来了,医疗服务站还能直接拿药治疗。”谈起如今的变化,泼辣外向的妻子付国华爽朗的笑声溢出了对生活的满足。 刘立国一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家里的房子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已成危房,居住困难。今年年初,政府出资给刘立国家进行危房改造,预计6月底就能建成完工。

  “我们现在高兴啊!要是没有这么好的政策,去哪找这么好的生活。省长啥时候去北京开会,希望能帮俺们给总书记带句话,跟他说一声谢谢!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付国华说。

  为确保贫困群众“吃穿不愁”、稳定增收,隆化县采取园区带动、项目拉动、科技推动、政策驱动、贫困户主动的“五动模式”,大力发展肉牛、设施农业、林果等“一主两辅”和特色产业,同步发展光伏、手工业、电商、休闲旅游等脱贫产业,确保7121户未脱贫户中,至少有两项产业收入的贫困户在90%以上,建档立卡人口人均纯收入稳定在4500元以上。

隆化县隆化镇人大主席贺志辉向记者介绍哑巴店村脱贫产业、就业公告牌。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 摄

  一个细节让哑巴店村驻村第一书记赵英会印象格外深刻。在调研中,省长仔细查看了哑巴店村脱贫产业、就业公告牌,牌上显示的内容包括:有机小米种植、养殖业、公益岗、土地流转……“省长说,这个脱贫产业公示牌内容表述清楚,一目了然,表达很生动!”赵英会回忆说。

  省长的肯定让赵英会感到压力不小,但是干劲儿更足。“作为脱贫攻坚责任人的第一书记,要扑下身子真扶贫,不要徒有其名。”赵英会说,“我们第一书记的目标就是‘不脱贫、不脱钩’,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在村里干活,顾得上家也赚得到钱,能不欢喜?”

  在充满希望的脱贫路上,不断生发出一个个新的故事。

               隆化银泰服装哑巴店分厂车间。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 摄

  5月12日下午3点,隆化银泰服装扶贫产业园“扶贫工厂”内,缝纫机声响如连珠炮。对齐裤片,手指轻推,哒哒哒……不一会儿,裤子的一道缝制工序就在一双双巧手中完成了。

  “我刚来时什么技术都不懂,都是在这里现学的。”32岁的闫国红忙得没工夫抬头。

  闫国红是隆化县山湾乡扎巴沟村人,她以前的生活状态就是“农忙下地、闲时唠嗑”,一家人全指着丈夫外出打工生活,日子过得十分紧巴。

  2018年,她听说镇里有了扶贫工厂,有老师培训,可以学技术,还能在厂里上班,有稳定收入,便报了名,成了“上班族”。

工作中的闫国红。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 摄

  经过三个月培训,闫国红正式成为扶贫工厂的工人。从什么都不会,到最开始一天做几十件,再到现在一天做近300件,闫国红在慢慢进步。

  “我现在不但学会了一门新技术,而且每天还有100多元的稳定收入。”闫国红说,“在村里干活,顾得上家也赚得到钱,能不欢喜?”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隆化县通过创建扶贫工厂(车间),发展家庭手工业,让贫困群众实现了零距离就业、家门口脱贫。目前,全县发展扶贫工厂28个、扶贫车间135个,年内覆盖150个贫困村,带动万人脱贫。

  为了让企业发展好,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在资金上,隆化县采取“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保险”金融扶贫模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并加大设备、运输等投入补贴力度,特别是针对服装箱包产业每台机器补贴1500元,对绢花拉花企业每台机器补贴200元。

  在技术上,与企业、县职教中心等联合,借助县家庭手工业服务中心、乡服务站、村服务点三级平台,开展技能培训。

    “设备采购、人员培训享受扶贫资金补贴,大大降低了就业门槛和经营风险。”隆化银泰服装扶贫产业园经理张体军告诉记者,有了来自北京、天津的技术员上门培训,这些农民现在都成了手艺人,他们每月工资能有两三千元。

       “眼下最缺人手,盼着更多贫困户来上班哩!”张体军说。

关键词:脱贫攻坚,承德,扶贫工厂责任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