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国家安全 钢铁长城 > 忠诚与信仰

奏响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来源: 《求是》2019/11  陈浙闽
2019-06-04 10:47:00
分享:

  中国人历来是讲民族气节,不畏强暴的。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奋斗史。抚今追昔,中国人无不深切感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激励我们阔步前行的民族精神。

  2018年年初以来,美国政府单方面挑起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对我国进行“极限施压”,美国政客大搞强权政治的霸凌行为。回望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我志愿军将士在爱国主义激励下,同仇敌忾、英勇奋战,打击美国侵略者,迫使美国签署停战协定。历史一再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在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挑衅的过程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的决心坚如磐石,勇气无坚不摧。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爱国主义激发出的全民族意志,都汇聚起全民族力量,让我们奋勇前行。美国政客的霸凌行为违人心所向、背时代潮流,注定是害人又害己。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奏响新时代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一、溯源:探寻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基因

  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习近平

  “祖国”二字,让多少人心中涌动激情,让多少人眼里泛起泪花,让多少人胸中奔腾热血。作家路遥曾深情地写道:“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地方。但是,那里有黄山么?有黄河么?有长江么?有长城么……既然这些都没有,那么,祖国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地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情感积淀,已成为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里的精神基因。

  纵观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历史,爱国主义内涵之所以如此丰富,爱国主义传统之所以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脐带”,就在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独特的文化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从《周易》的“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战国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维新志士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无不表达出华夏儿女反思“时艰”的深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寄托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基本精神。从《礼记》所描绘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南宋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清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不寄托着先贤们先国后家、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从战国孟子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荀子的“国者,巨用之则大,小用之则小”,“巨用之者,先义而后利”,到西汉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舍生取义的爱国主义价值追求,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漫长历史之中。爱国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推动民族奋进、祖国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在爱国主义精神感召下,无数爱国志士前仆后继,顽强抗争。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海面展开血战,爱国将领邓世昌(右上)率“致远”舰拼死抗敌,并以受伤之舰撞击敌主力舰“吉野”号,全舰官兵250余人壮烈殉国。图为战斗中的“致远”舰。新华社发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朝代不断更迭,天下分分合合,但最后都归于一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首先是源于爱国主义的“根”之深、“蒂”之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汉朝使臣苏武被扣匈奴19年持节不屈,“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毅然维护国家尊严;抗倭英雄戚继光在烽烟战火的南国和关山夜月的塞上从军40余年,倾其一生献身边防。“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些民族英雄书写了中华民族壮丽的爱国篇章。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面临被列强侵吞、危如累卵的生死关头,中国人民走上了寻求民族独立和振兴的艰辛道路,无数仁人志士展现出百折不挠、奋勇报国的爱国血性。中国,一个伟大而又多灾多难的文明古国,她之所以能屡仆而屡兴、愈挫而愈勇,千百年来淬炼的爱国主义传统作为重要的精神支柱,无疑发挥着巨大作用。

  今年是方志敏诞辰120周年。他被捕入狱后,仍不忘“爱护中国,拯救中国的问题”,并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撰写了《可爱的中国》这一不朽之作,文章结尾表明了一个即将赴敌人刑场的革命爱国志士的气概:“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图为《可爱的中国》部分手稿,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爱国情怀。中央档案馆供图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不管时代环境如何变化,这份赤子之心从未改变。100年前,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发出“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的爱国呼声,至今仍振聋发聩。周恩来年轻时便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邓小平曾饱含深情地写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为了国家民族,许多革命先辈承受了痛失亲人、骨肉分离的巨大牺牲。对祖国的热爱、对信仰的执着,使先烈们面对敌人的屠刀和利诱不低下高贵的头颅。方志敏把爱国之情浇注笔墨中,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坚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爱国之情令人含泪。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为实现民族独立,战斗在白山黑水,写下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豪迈诗句。革命时期如此,建设、改革时期同样如此。从王进喜、雷锋到焦裕禄、孔繁森;从邓稼先、郭永怀到黄大年、罗阳,一代代共产党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赴汤蹈火,他们以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高尚人格,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

  二、求理:洞悉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思想真谛

  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祖国、背叛祖国,那在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丢脸的,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习近平

  2019年1月17日,正在天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冬日的南开校园,石先楼前,新开湖畔,“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嘹亮声音如波涛巨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谈道:“南开大学张伯苓老校长有‘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就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其言谆谆,其意切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使命任务,对爱国主义作了系统阐释和创新表达,极大丰富了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让爱国主义参天古树抽枝展叶、吐绿常青。

  时代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中华民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振兴中华的美好愿望在那时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近100年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大踏步追赶世界进步潮流,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迅猛发展,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以“中国梦”作形象化、大众化表达,得到亿万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的强烈共鸣和广泛认同,成为当代中国人奋力追求的共同愿景。他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国家追求、民族向往、人民期盼的有机统一,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华夏儿女的共同期盼,成为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本质特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有一种混淆视听的杂音:“我爱国,但是不等于我爱社会主义、我爱共产党。”这种观点打着爱国的旗号,人为地制造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矛盾和对立,是居心叵测的。实际上,国家从来就不是抽象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同样,爱国也不是抽象的。今日之中国,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翻开中国近代历史画卷,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做了诸多尝试,但最后都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用了28年的时间,结束了近代以来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70年,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了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面貌,不断走向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价值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范畴,犹如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同香、瓣瓣同心。“同香”,同在都蕴含着一种爱国情怀;“同心”,同在都滚烫着一颗爱国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司法的“燃灯者”邹碧华,俯首为群众代言,挺身捍卫司法尊严,只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黄大年被称为“科研疯子”,一心投入深地资源探测,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守岛卫士王继才,30多年以海岛为家、与艰苦相伴,只为守护祖国海防安全。他们在身体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这其中,最激荡他们内心的,最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的,还是那片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爱国,这一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已不仅仅是个人情愫,更是中华民族昂扬奋进的力量源泉。

  坚实根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福祉,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孙中山曾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我国是多民族大家庭,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8%以上,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64%左右。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维护民族团结在弘扬爱国主义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分量。中华文明5000多年来薪火未断,“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早已成为各族人民的情感归依、思想共识,爱国情结在绵延不断的历史追思、情感认同中变得愈加深厚、浓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祖国统一大势所趋,民族团结来之不易,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祖国统一,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践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习近平

  不管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每位国人不管走得有多远,都要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如何让爱国主义传统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教育是永恒主题,践行是根本目的。要在教育中激发爱国热情,在践行中养成爱国自觉。

  在五四运动百年之际,3000余名南开大学师生在主楼周恩来总理像前举行“青春,为祖国歌唱”网络拉歌活动,礼赞新时代的奋斗、光荣与梦想,祝福亲爱的祖国繁荣富强。图为活动现场。南开大学供图

  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撑。对祖国的热爱,源自一个人的自然情感,但也需要培育和滋养。如果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朴实的“爱”就可能失去温度、消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现实中,一些人谈到“爱国”二字麻木不仁、不以为然。更有甚者,打着“还原历史”、“解构历史”的幌子,大肆散播历史虚无主义,从思想上毁坏人们对党和国家发展道路的认同和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历史不容虚无、英雄不容亵渎、先烈不容诋毁。爱国主义作为凝聚中华儿女精神力量的重要纽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弱化,更不能丢掉。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构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思想认同和实践认同,消除人们的认知误区和思想疑惑,从思想根子上清除不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引导人们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今年以来,天津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弘扬爱国精神奏响爱国三问时代强音”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00余万师生通过歌唱祖国系列快闪、爱国主义经典诵读等活动,抒发家国情怀,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青少年做起,这方面工作是管长久的、管根本的。”他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买岳飞的小人书。”“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起着培根育苗的重要作用。家长特别是父母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主要不是听他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看他对社会是否有贡献,对国家、对人民是否做了有益的工作。我们普通人的爱国情怀也许无法用轰轰烈烈的方式来表达,但可以把小我融入祖国大我、人民大我之中,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困难和压力,往往更能检验一个人的爱国情怀。当前,美国政府再度升级中美贸易摩擦,对我提出严峻挑战。这是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大局和核心利益的重大较量。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不畏压力、攻坚克难,越压越勇、越压越强,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作者: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关键词: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责任编辑:郑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