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文化·行走大运河】华家口里行大船
【记者手记】
“两岸多停估客舟,樯帆影里酒家楼。橹声摇曳暄前渡,灯火高低照乱流。”明朝诗人时廷珍曾在《南埠商舻》诗中描述大运河衡水段昔日的辉煌与繁华。汤汤运河水自故城县南部辛堤村入衡水境,流经故城、景县、阜城三县入沧州境,全长179.05公里。一路迤逦,留下了景县华家口夯土坝、故城县郑口重力挑水坝、阜城县码头运河遗址等诸多重要文物遗存。7月,本报大型纪行式全媒体报道“流动的文化·行走大运河”小分队,开启衡水段大运河的探索之旅。
南运河在景县安陵镇华家口村段内总长度不过三四公里,一眼望去,悠悠一湾碧水,宛若滂沱画卷上随心所欲甩出的俏丽一笔。更任性的是,这短短一笔,也分属两地,西堤属景县,东堤归吴桥。
夏日午后,漫步运河西堤,到处是纳凉的游人。或倚着堤边朴拙木栏发呆,或绕着各种雕像踱步,跟城里人逛公园没甚两样。阳光斑驳,绿荫满目,碧波中水草摇曳,耳边有啾啾鸟鸣。不似北方河流的大写意,却很有几分江南水韵的温润和脉脉含情。草香浅淡,遥望对岸的沧州吴桥县,让人不禁感叹这一水分两城的悠然意境。几丝风吹过,耳边有人幽幽地说:“这便是华家口夯土险工了。”
闻名遐迩的大运河华家口,竟然不知不觉间就在眼前了。
说到险工,最知名的自然是黄河险工了,是指修建在河边贴溜出险或历史上经常发生冲刷险情的堤段。而大运河华家口夯土险工,在历史上则闻名已久,甚至可与黄河险工相媲美。
据景县志记载,大运河景县段开挖于隋大业4年(608年),通航于隋大业7年(611年)。直至建国初期,一直漕运繁忙,到1978年由于水源缺乏,大运河景县段断航至今。大运河多弯道,目的是人为延长运河长度来解决水位落差的问题。可水流在转弯处冲击力过大易造成弯道决口,华家口就是典型的弯道易决口段。
村里老人说起运河决口时的险恶,至今仍心怀余悸。“人啊,牛羊啊,一下子就被冲没影了。”据说,清同治年间整个华家口村都被冲没了。后来,每到汛期,虽家家户户昼夜不息守护大堤,但仍会有灾情发生。清宣统三年(1911年),知县王为仁组织修建大坝,运用了传统灰土加糯米浆逐层夯筑的技术,大坝建成后,据说百十年没再决过堤。如今,华家口夯土险工成为南运河河北段仅存的两处夯土大坝之一。
跟随着华家口村副主任高志猛步下堤岸,巍峨高大的梯形大坝矗立眼前。现存坝体有250多米长,高6米左右,堤内坡用黄土、白灰加糯米浆夯筑成坝墙,当地人都叫它“糯米坝”。坝墙每步宽1.8米、厚18厘米,分步夯筑,底部用的是坝基抗滑木桩施工工艺,外坡与顶部用素土夯实,这种中国传统的灰土加糯米浆逐层夯筑的技术使堤坝异常坚固。“据说连根钉子都楔不进去,那在当时可是了不起的工程,到如今也是独一无二呢……”高主任的话音渐远,而我们眼前仿佛见到当年狂风巨浪拍打岸堤的景象:大坝巍然不倒,护佑了一代代华家口的运河儿女,保护了万亩良田。
百年风雨飘摇,运河堤坝日渐残破。
所幸,2009年华家口夯土险工被列入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不久后,县里邀请省城专家对这段险工全面保护加固维修,修旧如旧的同时对河道及险工段进行了环境整治,很快有了树,有了路,还有了雕塑、墙画等各种装饰,最重要的还有了水……大坝活了,大运河终于又灵动起来。
“隋朝开凿大运河,嘿嘿呦啊嘿嘿呦;南北交通真不错,嘿嘿呦啊嘿嘿呦;南来北往大粮船,嘿嘿呦啊嘿嘿呦;又拉客人又拉货……”堤上树荫下,本来高声大嗓聊着天的人们被这高亢的吆喝声吸引围拢过去,有熟识的人说,老李头又来过瘾了。
李风林,77岁了,每天都要到这运河边吼几嗓子。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在水里打扑腾,十六七岁便拉纤,各种船工号子老李都会喊。在他的记忆中,大运河断流之前,华家口码头有着沸反盈天的火爆,每天河道里挤挤挨挨,停靠在码头两边的船首尾衔接能有十几里地。“大的船都是两节的,跟小火车似的,在这大宽河道里要想拐弯都得从中间解开,这半截拐过来那半截再拐。船上拉的牲畜、粮食、水果、棉花什么都有,也有载客的。晚上有的船靠了岸,不少南方人下来买吃的、买烟、买酒,还有人到我姥爷开的茶馆喝茶,那时河水可甜了。茶楼招牌不能写清水茶,要写河水茶,才受欢迎。”李风林还记得当初解放军南下的时候也是从这河里过,可威风呢,“大概有十几艘船,到了这码头停靠了,解放军下船给各家扫院子,然后就在柴火窝里睡,不给老百姓添麻烦”。
运河水浅唱低吟着,有着“好汉不提当年勇”的散淡从容。老李却激动起来,说断流那些年,自己成天到这光秃秃的河滩边发呆,没有水哪叫河?盼呀盼,这两年总算盼得岸绿了,水来了,自己又有了喊号子的冲动,可惜没了船,没了帆,没了当年的热闹劲……
“看,那有船!”
话音没落,人群中一声喊,大家纷纷向河里张望,然后“哄”一声笑起来。一个憨厚汉子摇着一艘橡皮小船缓缓而来,被人们笑得不知所措,“有……人要坐船吗?”
高志猛笑道,这是村民高彬,在村里承包了百余亩地,投资几十万弄了个生态采摘园,游客来了,可以去他那里摘摘果子、看看花,还能坐着他这橡皮船欣赏一下运河风景,他自己觉得比出去给人打工强多了。近几年,安陵镇和华家口村积极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像高彬一样脑筋活络的人多起来。
“你们可别小看这靠河吃河。”安陵镇宣传委员陈欢低声介绍着,“大大小小的生态园、农家乐弄起来,老百姓享福得很呢。”
是啊,如今的华家口正借助世界文化遗产的知名度与吴桥县“杂技之乡”的品牌优势,打造运河沿岸的绿色生态旅游带。大坝附近还有封氏墓群、安陵玫瑰产业园等,也都被纳入大运河华家口观光旅游带项目中,瞄准“文物景点、休闲农业、观光采摘”的总体目标,全镇都在为文旅融合谋篇布局,预计整体项目完成后,一年将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
“嘿嘿呦啊嘿嘿呦,咱们拉起来呀呦;嘿嘿呦啊嘿嘿呦,华家口里行大船呦……”突然,耳畔高亢号子声再次响起,伴着缓缓流淌的运河水,慢慢延展开去……(记者韩莉、田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