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穷帽”易,拔穷根难。拔穷根,关键靠产业。
应当说,在产业扶贫上,我市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效果不稳固的因素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就是产业选择单一,多为种养殖项目,极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发展层次不高,效益带动增收能力偏弱;科技支撑不强,产业科技含量低等。也正因此,产业扶贫工作出现了“小而低效”“累而无功”的现象。
如何摆脱这种尴尬状态呢?重点之一,就是应当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让优秀企业成为政府扶贫的好帮手、精准扶贫的生力军。比如在我市“千企帮千村”活动中,共帮扶资金总额27944万元,其中产业扶贫投入26095万元,帮扶贫困自然行政村830个、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数51958个。其中,河北科林电器有限公司共投入资金14527万元,承建完成79个村级扶贫电站,通过电站发电售电收益使8099人摘掉贫困帽子,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富裕路。
当然,政府用好企业“特长”,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还需要在政策支持、引导和奖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出实招、用真劲,尽快健全体制机制。如,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搭建企业参与扶贫的平台,明确专门机构统一协调调度、科学分配、有效引导,实现企业好的项目产业与贫困群众致富能力愿望有效对接,终变“输血”为“造血”。
产业项目如“根”,贫困群众如“树”,好根深扎才能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