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视频河北

【“他们奔走太行”系列报道②】“菌专家”李明:此生专为食用菌把脉

来源: 长城网  张艺萌 张笑宇
2019-08-06 10:36:25
分享:

  长城网8月3日讯(记者 张艺萌 张笑宇)“李教授,您得救救我。”2019年3月份的一天,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太行驿站专家李明在阜平县嘉鑫种植有限公司与专家团队交流驿站情况时,嘉鑫种植有限公司的顾总经理突然跑到办公室拉住李明教授的手,严肃的说。李明问道:“有什么事吗?”顾总经理着急地说:“之前,我们的菌棒污染的比较多,造成了300多万损失,您的团队一定要对产品把把脉,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嘉鑫太行山驿站的菌棒出现污染,是由于菌种的问题,我们已经对此制定出解决方案,现在的菌苗长得又多又健康。”李明教授告诉记者。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河北省食用菊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 李明。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笑宇 摄

  跟农作物打交道最有成就感

  “我从几年前就开始关注阜平县的地理环境以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问题了。”李明笑着说道:“只不过以前是‘客串’指导,现在是‘全职’扎根。”

  李明教授自1983年以来,一直从事食用菌标准化栽培技术及菌种标准化生产、食用菌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服务工作。长期在生产一线坚持技术推广工作。这个已经到了退休年纪的“老大哥”跟记者说起菌苗,说起技术服务,开心的像个孩子。“我们当时上大学不容易,现在去讲学、去做技术培训,给村里的乡亲们帮点忙感到很荣幸,自己能有点价值。”李明教授身穿条纹衬衫,黑色裤子,满脸笑容。

  “您说起菌苗,好像特别兴奋和自豪。”记者对李明说。

  “那可不。跟农作物打交道,那可是最有成就感的。我们让一片土地长出优质的农作物,精心呵护它,长出来的‘果’还能为村民换钱,让他们脱贫致富,你说是不是有成就感。我们把技术带给村民,他们养出来的农作物越来越好,挣的钱也越来越多。”李明急着拉着记者往棚里转转,看看他的“孩子们”。

  记者走进阜平县嘉鑫太行山驿站,看到一排排香菇大棚错落有致,大棚内,整齐划一的架子上层层叠叠地躺着一个个长约半米的白色菌棒,大棚一角的食用菌生产车间内,几十名工人正忙着把堆成小山状的菌料打包装袋.....李明说:“香菇蓬勃发展的势头令人振奋。”

  阜平县嘉鑫太行山驿站。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艺萌 摄 

  “扶贫的关键是实现群众精准脱贫,别看这些香菇棒不起眼,一年能收香菇好几茬呢,收入也很可观。我们这是以香菇种植为抓手,在小小的香菇上做足大文章。”李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建一个大棚,可种15700多支菌棒,一只菌棒按照目前的市场价,除去成本收入,最低能赚2元。那每亩可增收3万多元。菌棒质量好的时候,能赚6万至10万呢。”

  据了解,阜平县嘉鑫太行山驿站,辐射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李明教授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和园区规划的制定、基层技术人员和菇农的培训、菌种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建立、栽培技术创新与推广、采后商品化处理等产业发展链条各环节提供了技术支撑。

   创新驿站引进的新品种“灵芝”。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艺萌 摄

  农民致富的根本出路在科技

  “农民致富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而科技扶贫必须依靠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人。我从小长在农村,知道老百姓种地的不容易,很多知识都是靠老一辈人的传授,有的知识还有还几种方法。所以让农民接受到农业知识科普是很重要的。”李明告诉记者。

  近几年来,李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达30多项,每年累计为基层服务超过100天,解决应急性生产技术问题20多个。

  阜平县嘉鑫太行山驿站里的菌类大棚。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艺萌 摄

  “经过培训的农民才是黄土地上的‘正规军’。”李明说,“我们发现,农业科技知识专业性强、难理解,我们得‘接地气’,最好在田间地头一边干活儿一边讲,这样才能形象直观展示复杂农业技术的关键细节。”

  为了将科技知识真正送到农民手中,李明带领的专家团队在科普讲课中逐渐开发音频、微视频等“图文声像科普”产品。通过多手段、多渠道、多方位融媒体传播推广,拓展科技扶贫的多维新渠道。

  李明说:“农民致富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利用农业高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实现科技扶贫和人才扶贫,是我们农业大学师生的责任和担当”。

关键词:阜平,河北农业大学,李明责任编辑:高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