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扶贫一线丨河北涞源:驻村工作队让北牛栏村“牛”起来

来源: 保定日报  
2019-08-09 11:02:37
分享:

  北牛栏村整村改建后的新民居。

  “‘古洞朝阳’,是涞源十二美景之一,你看,就在咱村青龙山上,旭日总是先照射到那里,落日也是最后在那里消失。”顺着曹志民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青山如黛,峰峦叠嶂,景色壮美。

  清晨,涞源县第一缕阳光洒向金家井乡北牛栏村青龙山。山下,一户户白墙灰顶的农家错落有致,与青山相映成趣。村口的雕塑“拓荒牛”牛角冲天、牛劲十足,鲜艳的格桑花吐露着醉人的芬芳……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最西边的小山村在朝阳中苏醒了。

  “各位听众早上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时间……”6时30分,村里大喇叭准时播放新闻,宁静的村庄热闹起来,喂牛归来、准备下地的村民,边听广播边忙着手里的活。

  广播声中,早已起床的曹志民也在盘算着一天的工作。作为省委组织部驻河北保定涞源县北牛栏村工作队长,一个“牛”字,早已刻在他的心里,带大伙建“牛”村,过“牛”日子。

  北牛栏村,地处冀、晋两省交界的大山深处,全村125户人家,是省级深度贫困村。“有户无人、有人无力、有地无水、有山无矿”,这寥寥几句,便是村情村貌的生动概括,2016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2300元。

  说起刚来时的情景,曹志民记忆犹新:村里几乎全是石头房、土坯房,纯砖房仅有10间。人畜混居,夏天人们都得穿着秋裤,用袜口扎紧防跳蚤。

  转折,出现于2017年。

  用“绣花”功夫,精准勾画蓝图

  北牛栏村驻村工作队办公室墙上,贴着《住户分布图》《贫困户详表》等村情户情表格,两双绣花鞋垫点缀其间,格外艳丽醒目。这绣花鞋垫并不是装饰品,而是村民一针一线绣好送给驻村工作队的礼物。曹志民以此来激励自己和队员:学习群众的“绣花”精神,用“绣花”功夫做好扶贫工作。

  工作队办公室墙上贴着各种村情户情表格,绣花鞋垫点缀其间。

  2017年初,踏着积雪,河北省委组织部驻北牛栏村工作队来到村里,帮扶工作就从一张“作战图”开始了。

  所谓“作战图”,其实是村民关系图:红色方块代表“五保户”、绿色方块代表“低保户”、黄色方块代表“一般贫困户”……上山、爬坡、下沟,曹志民带头用脚步丈量绘制了这张图,将一系列村情、户情标注在图上,依此建立村民数据库。

  “有了精准分类才能实施精准帮扶。”队员赵俊说,工作队还收集各类信息,用鲜活语言给贫困户“画像”,形成《贫困户基本情况手册》,让帮扶责任人一目了然。

  2017年4月,由北京市丰台区援助,北牛栏村整村改建项目准备启动。而这时却遇到个难题:部分村民坚持不拆。“住了几十年,不愿拆。而且不知道拆了能盖成啥样,心里没底。”村民张先荣说出大伙儿的心声。得知这一情况,曹志民带队一一到户走访,解疑释惑,并设置宣传栏,张贴村庄改建效果图。

  工作队员们的苦口婆心终于燃起村民对新生活的向往,2017年5月25日,改建项目如期动工。半年后,63套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

  2018年春节前,张先荣一家搬进100平方米的新房。3间卧室,其中一间床头挂着闺女女婿的结婚照,客厅宽敞明亮、卫生间干净整洁……“这是我们第一次用上抽水马桶!以前住石头房,不通自来水。”张先荣笑得合不拢嘴。

  “脱贫这幅巨画,需要我们精准勾画,每一勾都要精心琢磨,每一画都要恰到好处,只有下了真功夫,才能绘出美好蓝图。”曹志民感慨颇深。

  一户一帮扶套餐,产业“牛”起来

  “住上新房只是第一步,得想办法让乡亲们富起来。”曹志民深谙:只有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才能真正实现脱贫。

  他带领队员们上山、下地、进牛棚……几个月下来,村里的农业条件、大牲畜养殖、耕地种植、村民收入等情况全部搞清楚了。鞋子沾满泥土,脚底磨出茧子,看着镜子里晒得黝黑的自己,曹志民一乐:“总算有了几分农民的样子。”

  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他们制定详细的《北牛栏村产业帮扶覆盖计划图》。图中,一户一个基本情况,并配有一个帮扶套餐。

  在工作队办公室窗台上,摆放着3个黄色的“葫芦”,记者好奇地拿起来,沉沉的,硬硬的,曹志民乐了:“像葫芦吧?这是我们引进的奶油南瓜,我想看看到底能放多长时间。”

  北牛栏村海拔1300多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适合种植的时间只有6个月。山梁上的土多为红沙土,地温较高,易存水。想要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率,靠像往常一样种玉米、土豆已不现实,种什么呢?对接企业,考察市场,曹志民带着工作队、村干部、村民代表充分论证,确定村里产业结构调整的替代品:板栗南瓜和奶油南瓜。

  2018年9月,收获的季节,走在村北那条主路上,村民姚栓领大着嗓门说:“今年郭志家可是闹好了,3分地的奶油南瓜,收了1100多斤,挣了1100多块钱,上哪找这种好事呢。”“你家不是也种了吗?”一旁的薛风林说。“俺家那时牛正生病,没时间管南瓜,头没掐,光长秧子了,那也赚了1800多呢,比种棒子强多啦,还轻松,明年一定要多种几亩。”姚栓领说道。

  3个奶油南瓜是曹志民的试验品:“若能存放到过年,价格肯定还能翻几番。”

  “现在村里已形成‘三种一养一光伏’布局,种植玉米、土豆、南瓜,养大牲畜,光伏发电,多种收入途径让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北牛栏村党支部书记姚斌介绍。村旁山坡向阳面裸露处已铺设光伏发电板,光伏发电产生的收益,一户两口人的贫困户一年能分红3500元。7500平方米的大牲畜养殖场建成,养牛、驴200余头。

  “这个养殖场建得好啊,人不用和牛住一起,跳蚤也没了。以前村里跳蚤满街,现在鲜花遍地。”村民姜福军开起了玩笑,“夏天再也不用穿秋裤了。”

  就像村口的雕塑“拓荒牛”一样,而今的北牛栏村“牛”了起来。

  那些花儿,开遍村里各个角落

  姜福军口中的鲜花遍地,正是现在北牛栏村的真实写照。

  紫色的八月菊,黄色的硫华菊,粉色的格桑花……姹紫嫣红,开遍村里各个角落,而这些鲜花的种子,全部来自工作队驻地所在的小院。

  “既然来了,这儿就是我的家。刚来时便在小院儿里撒下了种子,花开了,我们想让鲜花扮靓整个村子。”去年,曹志民在村里种花时,乡亲们都跑来帮忙,张先荣更是和他摽上劲儿:“明年我的小院准比你们的好看!”

  工作队的小院确实好看,但最醒目的还是那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湛蓝的天空下,鲜红的国旗把白墙灰瓦的新民居映衬得格外漂亮,整个小山村充满精气神。

  在工作队的带动下,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挂国旗。“我们花了一点小心思。一挂国旗,村里的老百姓都动起来了,比挂灯笼便宜,还能把大家的心凝聚到一块儿,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曹志民话语中透着喜悦。

  这样的小心思,不止一点。

  村委会前的小广场花坛,设计成“生”字形状,这“牛”字下面加一横,寓意多生牛;坛里不仅种花,还栽上苹果树、核桃树,成了小小试种田。

  设立爱心超市,采用积分制,主动打扫卫生、种花美化环境……只要做好人好事,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会获得物质奖励。

  开办“牛栏夜校”、农家书屋,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如今,北牛栏村的村民不再“靠墙根”晒老爷儿了(晒老爷儿:当地方言,晒太阳)。他们白天忙着种地、养牛、维护村容村貌,晚上便相约一起到“牛栏夜校”,观看科教片,学习种植、养殖知识。

  “一个你来了不会后悔的地方。”眯着眼睛,远眺骄阳下的青龙山,曹志民从最初来到北牛栏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朝阳古洞更好地进行保护性开发,让其旅游价值最大化,成为百姓过上殷实生活的‘钱袋子’,应是脱贫攻坚长远来看着重考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扶贫,涞源责任编辑:谢泽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