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生态水利惠民生④】围场:“土坷垃”变成了“金蛋蛋”

来源: 长城网  王林红
2019-09-10 12:25:13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王林红)9月5日一大早,记者来到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朝阳湾镇三号村“坡改梯”的示范点,在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规模化马铃薯采收机哄哄作响,劳作的村民三五成群,一捡一装,一会儿功夫,一袋袋土豆漫山遍野。

村民在田间捡收土豆。 记者 王林红 摄

  承德富龙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在几年前,这些地都还是坡耕地,“坡改梯”后,地貌村容有了明显变化,土豆产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围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属京津冀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区,是全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耕地167万亩,占12%,农民人均耕地仅3.7亩,且多为沙地、坡耕地。土地是大多数农民最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经济来源。

坡耕地综合试点工程。 记者 王林红  摄

  围场还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县,全县水土流失面积456万亩,坡耕地是主要的水土流失源之一。“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这曾是对围场坡地生产能力的生动写照。

    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薄弱的发展基础,带领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怎么办?靠什么?

    围场把目光瞄准了“坡改梯”项目,同时,对项目区的水利设施、田间道路进行全面配套,推进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让项目区群众既能得现金,还能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真正把“土坷垃”变成了“金蛋蛋”,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三跑田”变“三保田”

    如今的围场,山峦重叠,层层耕田环抱着山脊,从山腰盘绕到山顶。

    “现在咱们看到的梯田,刚收完土豆。”站在围场朝阳湾苇子沟村的观景台上,承德富龙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指着远处介绍说,马铃薯产业是围场农业的主导产业。

    “以前,我们这里是‘三跑田’,遇上大雨,洪水泛滥,日子苦不堪言……”村民尹巧珍这样回顾村里曾经的状况。

坡改梯项目完成后的景象。 记者 王林红 摄

  为解决水土流失问题,2013年,围场被水利部列为“2013-2016年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试点县”。因试点效果明显,又被列为河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专项建设(2016-2020年)规划县。

    围场水务局水土保持站站长张建国介绍,“坡改梯”项目的实施,在有效遏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同时,也为实现机械化耕作、规模生产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当地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农民增收,促进了社会稳定。

    保水土、保生态就是保发展。围场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试点先行、统筹规划,产业调整、整体推进”的原则,共投入资金1.41亿元,连续五年先后在16个乡镇的28个行政村实施“坡改梯”5.67万亩,年减少土壤流失量3.3万吨,增加蓄水量180万立方米,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

坡改梯后,土地综合产出能力明显提升。农民在田间收获“马铃薯”。记者 王林红 摄

  “坡改梯”改出村民“致富路”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坡改梯”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刘文学高兴地说:“我们在这边打工一天能挣200块钱,再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一个月能挣不少钱呢。”

    为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围场在进行大规模“坡改梯”的基础上,在项目区内实施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了耕地规模经营,加速了种植业结构调整。

    围场水务局水土保持站副站长武文佳介绍,这一片土地在改造前,水土流失严重,加上缺乏水利配套措施,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基本上是“望天收”,亩均纯收益仅有612元。“坡改梯”后,土地综合产出能力明显提升,农户优先发展中药材、苗木花卉、特色林果、薯菜等高效作物,亩均收益达到2467元。

 土地综合产出能力明显提升后,农户优先发展中药材、苗木花卉等高效作物。 记者 王林红 摄

  项目区内,仅种植业一项就实现增收9275万元,拉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965元。项目区群众人均纯收入实现了翻番,一跃达到了小康水平。

    而且,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每年可直接获得地租收入600-800元,租金较改造前提升3-4倍,项目区每年土地流转收入可达到1000万元以上。

    土地流转后,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村民既可在当地务农打工,也可外出就业,收入大大增加。

    “这是实实在在的‘双赢’呀!”承德富龙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兴奋地说。

关键词:水土保持 坡改梯 产业结构调整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