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河北精彩】秦皇岛篇:美丽港城 沿海强市

来源: 河北经济日报  张宝林 通讯员 赵欣荣 肖贵奇
2019-09-19 10:12:00
分享:

  “1949年的秦皇岛城区也就‘巴掌大’,由运煤火车道分割,道南是船员往来的商埠区,道北有鱼市、柴火市,满眼是土路、土房子。而今天,建成区面积达180平方公里,三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市,高速铁路横贯东西,奥体中心、文化广场等重大建设项目拔地而起。”近日,从秦皇岛港口退休、今年已经82岁的王庆普先生感慨秦皇岛的巨变。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秦皇岛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座独具魅力的海滨旅游名城。

  近年来,秦皇岛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开放兴市、文明铸市发展战略,加快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建设。目前,已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经贸往来,5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秦皇岛投资置业。

  建设京津冀生态标兵城市

  “秦皇岛是国际知名的旅游名城,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生态每年吸引着数千万国内外游客前来休闲度假。”秦皇岛市委书记孟祥伟说。2016年,秦皇岛市提出“建设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标兵城市”的全新目标,以“生态立市”为引领,标本兼治实施“蓝天”“碧水”“净土”行动。

  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仅今年以来,就持续开展“零点行动”“利剑斩污”等专项行动,通过交叉执法、夜间执法、点穴式执法等方式,共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490件,集中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1294家,完成23家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和87家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治理,12个重点行业68家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近3年来,秦皇岛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完成植树造林152.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实现“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优美城市风貌。

  2015年10月,秦皇岛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四级“河长制”,将全市17条入海河流分片分段管理,建立起“日巡查、周报告、月调度、季点评”等制度,设立河长公示牌。之后又推出“湾长制”“湖长制”,纳入河长体系统一管理。海水水质实现根本性好转,很多年没有见到的斑海豹,今年又出现在渤海湾近海区域。

  实施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的“净土行动”。目前,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1294个,设施配建比例高达93.23%。

  环保部门监测结果显示,2018年,秦皇岛监测有效天数361天,达标天数285天,达标率为78.9%。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13.6%。饮用水水源地和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北戴河海水浴场水质一类标准比例近100%。

  经济发展生机盎然

  大田也能刨出金子来。卢龙县四季青合作社崔素梅拿土地入股,既是股东,又是产业工人,每年工资性收入就达3万多元。近年来,秦皇岛市紧紧抓住土地流转政策,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拉长农业产业链条,让农村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产品变“商品”,实现以地生财、以地生金。

  装备制造业形成规模。通过多年努力,秦皇岛成为全球汽车轮毂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铝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国重型装备出海口基地、百万吨造船基地。2018年,全市共有以中信戴卡、中铁山桥等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企业12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9亿元。目前,围绕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运输设备制造、电力装备等重点板块,加快产业链配套产品项目的引进建设,力争到2020年,秦皇岛市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

  加工业迅速壮大。食品加工产业是秦皇岛工业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行业。以粮油食品和干红葡萄酒为主导,培育了金海粮油、正大食品等一批知名企业,2018年规模以上粮油食品加工企业5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0亿元。目前,依托港口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益海嘉里千亿级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北方最大的临港粮油食品加工基地、北方最大的肉类加工集散地以及东方酒谷和国际葡萄酒城。力争到2020年,农副产品深加工率达到65%以上,粮油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

  “旅游+”奏响融合交响曲。近年来,秦皇岛市瞄准国际化标准,不断提升旅游品质,在“可知、可达、可享、可再”上下功夫,构建全域、全季、全业态的旅游新格局。实施“旅游+康养”,重点打造金士红酒养疗庄园、国际康养旅游中心等精品旅游项目,发展“药、医、养、健、游”一体化高端康养产业集群;推进“旅游+农业”,全市有90个村开展乡村旅游,开办民宿(农家乐)2800余家;推进“旅游+购物”,叫响“秦皇岛礼物”旅游商品品牌,全市形成“北纬四十度”山珍土特产、“大美秦皇岛”文创产品等6大系列、129个品牌、1200余种特色旅游商品(单品);推进“旅游+工业”,打造昌黎华夏庄园、山海关正大食品等一批高质量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18年,秦皇岛市旅游接待游客突破6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25亿元,荣登“2018旅游业最美中国榜”。

  乐山乐水乐康养。2016年,国务院同意设立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2017年对接各类生命健康领域企业及团队150余家,累计签约项目32个;2018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8个,其中6个中心竣工并投入运营;2019年健康城分包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61.05亿元。秦皇岛创新思维,先行先试,高端医疗、休闲养生、生物制药等产业项目纷至沓来,一幅“医药康养游”大健康产业壮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要想身体好,多来秦皇岛。”这是秦皇岛市市长张瑞书的“口头禅”,也是秦皇岛发展康养产业的金色名牌。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聚焦产业“靶向”招商。走进秦皇岛维石住工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对自身资源进行细致梳理并明确自身特色后,必然会吸引更多有协作需求企业前来投资,由此带来产业集群。”负责此项目的卢龙县投资促进中心曹坤说。

  秦皇岛坚持引进优质资源与提升本地资源统筹推进,瞄准重点地域,以商招商、专业化招商、小团组拜访与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多管齐下,主动出击、定向攻关,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尽快签约落地。近年来,仅承接医疗、教育、文体、金融等非首都功能转移,与京津合作项目达162个……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秦皇岛首钢赛车谷,过去的工业园区通过改造,如今上演着“速度”与“激情”交织的炫酷表演。首秦以汽车运动为引擎、聚焦高性能汽车全产业链、打造东北亚汽车运动文化中心,是秦皇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

  始终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关小促大、保优压劣,为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好资源环境和更多市场空间;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项目建设梯次衔接新格局,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抓住产业转型这个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中之重,秦皇岛市着力加快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南部滨海蓝色产业区、中部浅山金色产业区、北部山区绿色产业区等三大产业片区,培育依托沿海高速、京沈高速、承秦高速向南、中、北方向拓展的三条产业发展轴,打造一个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产业园区支撑点,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拓展开放融通之路。7月9日零时,随着列车笛声长鸣,装载着102个标准箱韩国进口过境货物的海铁联运列车从秦皇岛港徐徐开出,经二连浩特出境发往蒙古国。树立开放思维,精准布局国际化,秦皇岛市“一带一路”上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秦皇岛市积极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城市发展融入更多“国际化”元素,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和独特优势。目前,已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往来关系,美国铝业、德国威乐等5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秦皇岛投资置业。

  潜心“绣”出宜居城

  潜心“绣”出宜居城。2016年,全面启动“走遍秦皇岛”活动,实现每一米道路、每一栋楼宇、每一个点位都有人管;每一件事情、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任务都有人抓;每一个问题、每一项要求、每一点疑惑都有人解决。活动开展以来,三级以上路长累计徒步踏查11万多公里,发现各类问题109752个。社会反响强烈、市民长期关注的一些如背街小巷保洁标准低、厕所和游园数量不足等问题,在广大干部盯住不放、一竿子插到底的努力下都得到了彻底解决。

  文明再出发,创建卫生城。在相继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桂冠后,2018年,秦皇岛把全国文明城市的新高度变为新起点,发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精神,借鉴创城经验,内外兼治、正本清源,全力以赴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并顺利通过创卫省检。

  民之所盼政所向。秦皇岛市持续加大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建设和就业再就业力度。今年以来,全市发放贷款同比增长348%,带动就业2459人;新增城镇就业2.226万人。截至4月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8.1万人,新增参保职工1.4万人,累计为7398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475.38万元。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眼前次第展开——教育越来越均等、社保越来越完善、住房越来越舒适、就业越来越稳定,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到的幸福。

  文化芬芳沁心田。流光溢彩的玻璃博物馆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印记,底蕴厚重的山海关长城博物馆讲述着长城的传奇故事,创意集聚的北戴河文化艺术产业园区流露出文化的无穷魅力……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秦皇岛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数读秦皇岛

  绘就生态新画卷

  渤海之滨,燕山脚下,秦皇岛与共和国共成长。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一穷二白迈向百业兴旺,从积贫积弱迈向全面小康,从封闭保守迈向开放创新。秦皇岛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正朝着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国际化城市”的更高目标阔步前行。

  70年来,秦皇岛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实现跨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70年来,秦皇岛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巩固;工业生产突飞猛进、主导作用日益加强;服务业繁荣丰富、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70年来,秦皇岛集中力量发展基础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四通八达的交通、高速智能的邮政通信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便捷、更舒畅、更美好。

  1984年秦皇岛市被确定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30多年来,外向型经济取得可喜成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秦皇岛市委市政府确定“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开放兴市、文明铸市”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目标,对外开放向着更加广泛、更有质量的方向发展。

  秦皇岛高度重视人才发展,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投入,科技实力持续增强,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到奔向全面小康;把更多的政策、资金力量投入到社会事业建设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关键词:河北精彩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