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00后”重走赶考路⑤】赶考,永远在路上

来源: 长城网  赵晓慧 信贺宁
2019-10-09 22:46:00
分享:

西柏坡纪念馆。记者 赵晓慧 摄

  长城网讯(记者 赵晓慧 信贺宁)70年前,毛泽东和党中央从西柏坡进京赶考,70年后,当年途经的各县市已经脱贫出列,交出了一张新时代的“赶考”答卷。

  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1948年5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

  在这里,近代中国经历漫漫长夜,即将走向光明。在这里,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胜利,中共中央领导人异常清醒。

  此间,他们反思历史,展望未来,反复思考:中国共产党能否担当起领导新中国的重任,经得起执政的考验,向人民交一张满意的答卷?能否不忘初心,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进而跳出“历史周期率”?

  答案就在西柏坡,在“进京”赶考的路上。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记者 赵晓慧 摄

  初秋的中共中央旧址,天高水阔,云淡风轻。阳光洒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的屋顶,闪着金子般的光芒。

  推开会场那扇狭窄的门,光线骤然暗了下来。会场正面悬挂着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画像和两面红旗,一排排长椅摆放中间。梓辰说,她仿若穿越时空,站在了历史的面前。

  就是在这里,毛泽东提醒全党必须预防可能出现的“四种情绪”,认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断定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艰苦。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回首来路,一个日益成熟政党勇于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决心和气魄,穿越70年时空,迸发出振奋人心的力量。

  “赶考”脚步从未停歇,“赶考”精神薪火相传。

  “党员干部就是要凡事干在头里,好事站在后面。”西柏坡村73岁的老党员闫文进告诉梓辰,他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三十多年前他从部队退伍回村,当选村干部时,父亲和他说的话。

  闫文进的父亲闫儒魁在抗日战争时期入党。他说,当年父辈闹革命就是要跟着共产党、八路军赶走鬼子,让百姓过上太平日子。在党员的带领下,当年只有200多口人的西柏坡村,有30多人参加了八路军。

  父亲虽然过世了,但父亲说过的话却留在了闫文进的心里。他在村里当了一任村党支部书记,两任大队长,从没占过公家一分便宜,相反,干活却总要比别人多。

  “会不会觉得委曲?干了那么多活儿,最后啥也没得到。”梓辰忍不住问。

闫文进给游客讲述70年前的故事。记者 胥文燕 摄

  “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带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闫文进说,作为生长在西柏坡的共产党人,他最能理解党对人民的深情。

  在西柏坡附近的南文都村,梓辰见到一位从石家庄市工商联派驻到村里的扶贫干部,他的名字叫张端树,三年多来,他扎根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和村民一起扮靓山村、打造生态观光园,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在他心里,脱贫户说的那句“共产党好”比什么都值。

  赶考,就是用共产党人的初心赢得群众的真心,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昨日和今日如此相近,贯穿其中的情愫一脉相连。

  “80后”大学生闫二鹏主动回老家西柏坡创业,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服务品牌;

  “90后”小伙儿王雄飞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家开起游览车,在服务游客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

  ……

  一批批朝气蓬勃的奋斗者,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改革发展实践中,奋斗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书写着新的答卷。

  “过去那会儿,日子苦,饭都吃不饱。现在,生活好了,大米、白面吃不完,政府还给发养老金、长寿补贴。”在95岁的葛贵多老人眼里,眼前,是最好的日子,赶上好时代,是最大的福气。

95岁的葛贵多老人说,赶上好时代,是最大的福气。记者 王亮 摄

  【梓辰说】

  赶上好时代,是老百姓最大的福气。

  在葛贵多老人家里,我看到的是安享晚年的休闲时光:满院的绿树、撒欢儿的鸡群,还有爬满了整面墙的丰收景象。

  老人眼不花,耳不聋,人们都夸她健康长寿有福气,她却笑着说:“赶上了好时代,才是咱老百姓最大的福气。”

  驻足柏坡岭、重走淑吕村、寻访保定、再探涿州……我,一个大学生,班级团支部书记,要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告诉身边的人,奋斗征程永无止境,“赶考”永远在路上……我自己更要从点滴小事儿做起,多为同学们服务,努力学习,接续奋斗!  

关键词:重走赶考路,00后,在路上,为人民服务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