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国家安全 钢铁长城 > 聚焦

《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发表 怎样端牢中国饭碗、促进世界粮食安全?

来源: 央广网  朱敏
2019-10-15 11:00:17
分享: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新办昨天(14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继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之后,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二部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白皮书。

  20多年来,近14亿人迎来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现身说法。下面,翻开白皮书,来看看“中国饭碗”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国际上就有人发出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疑问,中国人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最有力回答,那就是“靠我们自己”。在吃饱饭的问题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介绍,白皮书给出了一系列有说服力的数据:“有两个重要指标双双超过6.5亿吨:一是,粮食总产量2015年以来稳定在6.5亿吨以上;二是,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五连丰’,今年粮食产量有望第五年超过1.3万亿斤;口粮实现完全自给,谷物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我国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国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对世界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实现粮食安全,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300多亿元。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表示,国家还采取了一系列降成本、抓收购、增收益的措施:“财政支农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到2018年达到1万亿元以上。调整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促进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民的种粮成本。抓好粮食收购,引导企业积极入市,防止出现‘卖粮难’。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种粮农民共享加工转化增值收益。”

  “藏粮于技”也是中国人能端牢“饭碗”的关键。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单产达到每公顷近18吨,刷新了世界纪录。

  “仓廪实、天下安”,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粮食储备制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表示,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粮食储备也相应得到充实。黄炜介绍:“今年,国务院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性粮食库存大清查,重点检查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从检查结果初步统计情况来看,我国的粮食库存情况总体上是好的,基本符合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的要求。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储备的结构来看,小麦和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总结起来讲,我国粮食储备实现了应有的功能,完全能够满足市场供应和应急需要。”

  中国立足国情粮情,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苏伟表示,中国成功解决14亿人吃饭问题的同时,也在扩大粮食市场开放和加强对外合作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进一步放宽农业领域外商投资的准入限制,取消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粮食市场的广度、深度在不断拓展,成为促进中国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与世界分享粮食市场资源,2018年进口了2000多万吨谷物和8000多万吨大豆,促进世界粮食贸易繁荣发展。”苏伟说。

  在进口大豆的同时,我国制定了《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方案》促进国内大豆生产的恢复发展,明确了一个目标,就是到2020年力争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亿亩,平均亩产达到135公斤,食用大豆蛋白质含量、榨油大豆的脂肪含量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

  在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上,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安全。黄炜指出,为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我国正努力从田间到餐桌,全流程管好、管住粮食质量安全问题。黄炜表示:“经过努力,我们国家现在实现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负增长。为了保证质量安全,我们除了大力改善仓储设施条件,还推广应用智能通风、环流熏蒸、低温储存、氮气储粮等先进的、绿色的技术和工艺来确保储存粮食品质良好。对于进出仓库、进出工厂等环节的每一批粮食、每一个粮食经营主体,严格执行粮食质量检验制度,严防质量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将一进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流通能力建设,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从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张务锋做出这样的承诺:“白皮书的第一句话是‘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全世界,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天大的事。我们一定会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攥在自己手上。”

关键词: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粮食安全责任编辑:郑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