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新春走基层】河北隆化县:贫困户成了“最牛女工”

来源: 河北日报  
2020-01-22 09:47:42
分享:

  贫困户成了“最牛女工”

  ——隆化县下牛录村扶贫车间里的故事

安会华正在扶贫车间缝制床上用品。 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摄

  1月12日上午,隆化县八达营乡下牛录村东头一户农家小院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透过新房锃亮的玻璃窗可以清楚看到,三个女人围在缝纫机前有说有笑。

  短发圆脸的女子名叫杨艳,隆化县爱心联盟的发起人,也是下牛录村扶贫车间负责人。“我今天是来‘取经’的。”杨艳拉着女主人安会华的手说,“安姐8个月赚了13000块钱,是多数女工的一倍,这经验推广得好,不少人收入能翻番。”

  “我是来‘学艺’的,安姐可不能不教我。”干练、苗条的于海侠拉住安会华的左手,不肯放开。

  “好好好,别嫌我啰嗦,我就有啥说啥。”身材丰腴的安会华乐呵呵地说。

  “我第一要说的是懂得感恩。”谁也没想到,安会华没有先讲缝纫技巧,而是说了一番道理。

  虽已年过五旬,但安会华在下牛录村里却是个“新人”。

  安会华家原住在4公里外的山沟里,地薄不说,野猪、野鸡还时常“光顾”,庄稼收的不如种的多。一气之下,20年前,她和丈夫把地里栽上树,一家三口前往北京谋生。

  没技术,年岁又大,两口子只能靠干体力活打零工。交了水电费、房租,还有孩子的学费,一年到头,还是两手空空。

  老房子年久失修,屋顶见天成危房,她家彻底成了“无家可归”的贫困户。

  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让漂泊的一家人有了安身之所。在中心村买宅基地,建豁亮的新房,共花费27万元。“除去政府补贴,自个只出了不到五万块钱。”

  有了新家又添新烦恼:盖房花销不小,自己身体又不好,干不了重体力活,收入全靠爷俩。

  安会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琢磨着干点啥,“多少挣点钱,贴补家用。”

  2019年3月,下牛录扶贫车间开业,安会华第一个报了名。

  “住新房、挣工资,到啥时候也不能忘党的恩情。”安会华说,常怀感恩之心,干起活总比别人有劲头。同样参加技能培训,安会华回家总要再苦练几小时,很快,她掌握了多种服装缝制技巧。

  “第二个我要说的是要明白干活是为自己打工。”安会华继续说,“有的人觉得活儿是给别人干的,质量好坏无所谓。其实,这也是‘穷根’。”

  “我就是这么想的。”于海侠羞愧地说,“难怪同样是缝制服装,你8个月挣了一万三四,我只挣三四千。”

  “‘舞台’搭起来,‘唱戏’靠自己。安姐,过了春节你得帮我去其他村讲讲课去。”杨艳说,车间订单供不应求,去年共带动60余人就业,发放工资70多万元。要是都像安会华一样努力奋斗,乡亲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不嫌我讲的不好我就去。”安会华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才最好。

  “全县留守人员近2万人,大多文化水平低、年龄大,这个群体一直是就业扶贫难啃的‘硬骨头’。”该县人社局局长郝仲达说,围绕这一难题,隆化通过把扶贫工厂(车间)建在家门口,实现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据统计,像杨艳这样的扶贫车间(微工厂),隆化全县共有58个,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其中贫困群众503人。

  离开安会华家时已近中午,扶贫车间墙上两行红色大字格外醒目: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尉迟国利)

关键词:基层,河北,脱贫责任编辑: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