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郑建卫 王林红)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到一年春耕春管时。受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村民外出打工受到限制,需要用工的合作社、种植大户遭遇人手紧张难题。如何破解用工困难,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记者近日到国家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11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的石家庄市藁城区,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
正在起苗的都是贯庄本村人。 王林红 摄
2月18日上午,在藁城区贯庄农昌育苗产业基地的3号大棚里,巴掌大的黄瓜嫁接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10多名村民正在把黄瓜苗从地下的苗床上搬起来,放进纸箱中,这项工作叫起苗。装了苗的纸箱子,随后装车运到种植户的大棚里,进行定植。
在大棚里工作的都是贯庄本村的村民。“今年活儿多,过了年一直都没有闲着,工钱也比往年高。”一位姓任的大姐,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活儿实在是太多了,一分钟都舍不得耽误。
往年这时候都已定植完毕了,但今年还有不少大棚没有起苗。 王林红 摄
据记者了解,今年村民的工资普遍比去年高了一大截。
“过去起苗的时候,有很多外村人来我们基地干活。今年外村人来不了,我们只能依靠本村的人。”贯庄村党支部书记孟彦峰对记者说,“我们靠村民互助,今天到张三家的大棚干、明天到李四家的大棚干,来应急。”
孟彦峰介绍,因为人手紧缺,不但工资上涨,起苗和定植也被迫延迟了。“往年这时候,黄瓜苗早就定植完了,今年还有好多没有起苗呢。”他说。
“会不会对以后的黄瓜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呢?”记者问。
“那倒不会。今年我们基地育苗300万株,比去年增加了80多万株。延期定植,只是增加了我们育苗基地的管理成本,不影响定植后的产量和品质。”
采访手记:分级防控才能治本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无论是种植业、养殖业还是饲料、屠宰企业,目前到岗复工的都是本村、本镇的人,人手紧张现象普遍存在,人手缺口在4成左右。
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用工数量的波动幅度大,需要人员跨区域流动,才能满足生产需要。目前的村民互助、提高劳动效率、延长劳动时间等应急措施,都是治标之策。用工单位非常希望相关部门能对疫情传播风险进行精准研判、分级防控,避免封村“一刀切”,从而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力争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